刘勇义
摘要:为了实现有效数学课堂,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在积极地尝试着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效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课堂授课效果、课堂效率、课堂效用和课堂效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用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效果;效率;效用;效益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习得知识。可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的效果、效率、效用和效益,导致了低效课堂或者是学生没有积极学习的状态出现。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用较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一、有效果,努力做到效果好,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的结果和预期的教学目标吻合程度高,亦即教学目标达程度高。为了实现教师教学的效果好,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需要干什么。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在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地分析和总结,并且认真思考相关的知识,回忆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与合并》时,为了让教师的课堂有效果,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并理解移项变号法则进行解方程。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并且进行主动地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学习目标,这些这些实际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可以学以致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某班三天共植树270棵,昨天植树的数量是前天的2倍,今天植树是昨天的3倍,前天植树多少棵?有了实际的问题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习得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变化教学方式,用新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效率,努力做到效率高,问题驱动学习动力
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之比高,就是包括师生教学的双边活动所获的结果跟教学投入之比、有效教学时间跟实际教学时间之比,这两个比率都高,就是效率高的课堂。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率,数学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式,用问题来做“催化剂”,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设计问题越是精心,问题越是适合学生的探究需要,就越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细化知识,实效高效课堂。教师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让学生感觉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米耗油9升,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与油箱剩余油量y升之间的比值是怎样的?当x为0、50、100、150、200时,y值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通過学生的思考,学生们会很轻松地写出x与y之 间的关系式。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思考y是否为x的函数?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二者有怎样的关系?问题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通过教师问题的不断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也不断地深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从而当堂课就消化了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实现了高效课堂。
三、有效用,努力做到效用大,情境渲染学习氛围
教学对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明显的效力与作用,并可能产生持久的影响。为了使教学产生大效用,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需要的教学情境来实现师生的共同高效。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和思考。教师的不断研究也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更大的课堂效用。生动的教学情境会形成欢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教师要积极地帮学生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一张三角形的照片需要加上一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相框,至少要给照相馆老板提供这张照片的几个数据呢?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觉这是一个很实用的知识,学生们会积极地进行讨论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沟通,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学生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带着兴趣和热情进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处于“乐学”“善学”状态中,从而实现课堂效用的最大化发挥。
四、有效益,努力做到效益强,科学评价实现双赢
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师生双方获得预期的收益,同时实现各自的活动价值,就是教学目标跟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加。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行或量化,让学生知道、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评价,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时,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学生可以掌握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且能够在具体的练习中进行灵活熟练地运用。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有效益、与收获的。教师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入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高效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效果、效率、效用、效益,并且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数学教师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生积极分析,成为学习主人,让数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能力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尹金凤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J]中学生教育 2013.06
[2]王丽华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