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波 吕文明 纪振 李耀中 孟祥斌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后人口红利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迎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在社会地位上,高等职业教育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综合实训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职药物制剂综合实训为突破口,在实训内容、实训安排、实训考核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迄今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立了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姜大源等[2]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广泛的人力资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的作用,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近,后人口红利时代也越来越近,李玉娟等[3]认为,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一个旧的劳动力时代的结束———由低廉( 技能低、综合素质低) 的劳动力支撑的中国式经济奇迹的结束和一个新的劳动力时代的到来———依靠技术进步和高素质人力资本,同样,将目前如此多的初级劳动力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中高级劳动力,使其拥有真正的谋生和发展的技能,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同时,后人口红利时代对于职业教育是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和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职业教育未曾受到社会的认同和重视,近些年出现了生源和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使刚刚起步的高职教育也有窘境之感。学生宁愿上普高,不上高职;能上本科,不上专科;在就业市场上也存在本科生好于专科生,普高生好于高职生的现状[4]。在社会地位上,招生规模上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要改变这种地位,努力提高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点,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行业一线的高技术、高技能专门型人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培训尤为重中之重,以本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例,实践教学在教学总学时中要占到40%的学时比例。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在高职教育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药物制剂生产是按GMP要求进行的生产活动,为了做到在药物制剂综合实训中高度贴合生产实际,在药物制剂综合实训的内容、课时安排和考核方式上,大量的改革是必要的。市售药物制剂种类很多,每一剂型中还包括若干类别,原有的实训项目追求大而全,囊括包括混悬剂、膜剂等小剂型在内的几乎所有剂型,重点不突出。以生产实际和市售药物制剂剂型品种所占比例为参考,将原来囊括所有剂型的药物制剂实训内容改为结合校内实训条件、具有自身特色、按剂型岗位群分类、重点突出的几类剂型的生产:分别依托于纯水制备实训室、固体口服制剂实训室、和液体制剂生产实训室,安排了制药用水的生产操作、制粒岗位生产操作、胶囊灌装岗位生产操作、压片岗位生产操作、包衣和包装岗位生产操作、注射剂的洗瓶岗位、配液岗位的生产操作、注射剂的灌封岗位、灭菌岗位生产操作、中成药板蓝根口服液的生产等几个具有本院特色的实训项目。在实训时间的安排上,将一个班分为上下半班两个小组,在所有实训项目上循环进行,尽量进行小班化实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真正的生产实训操作,同时,也能尽量利用好实训课时的每一分钟,保证综合实训的效果,防止有部分同学不能得到充分的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实训考核方面,原有的实训评分以实训报告为依据,结合课堂表现,采用实训报告占60%,课堂表现占40%的评价体系。结合实训内容和实训安排的改革,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作出了一定的改变,由原来教师单方面评价改为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课堂测评、实训报告测评的多因素一结果的多元评价模式。在评价体系的权重方面,学生自评以学生在组内的分工为依据,占10%;组内互评以组员在实训项目中的贡献度为依据,占20%;教师课堂测评以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在实训中的参与度和操作过程中的问答为依据,占35%;实训报告占35%。
依托于上述改革后的实训方案,在上年度的药物制剂综合实训教学中,学生在实训中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多因素一结果的多元评价模式也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评价能达到一个相对公正公平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奇,黄芳,国卉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兼论高职课程观的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7-31.
[2]江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5-11.
[3]李玉娟.后人口红利时代高职教育改革目标分析[J].对外经贸,2013,1:153-154.
[4]仲瑞敏.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103-104.
[责任編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