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网络危机分析

2014-10-21 20:07朱久兵邵国荣
电脑迷 2014年17期
关键词:特点政府

朱久兵 邵国荣

摘 要 当代网络危机已不可避免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的特点在于网络新闻无过滤,加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传播速度快,反应时间短,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地方政府在处理网络危机上的不力或失误也在某些方面加剧了网络危机的蔓延。

关键词 网络危机 特点 政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危机是现代政府在网络技术条件下面临的一种危机形式。政府负面信息经由网络的即时、大范围传播,引起了社会公众通过网络舆论对政府权威的质疑和挑战。政府对此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正确的回应措施,便会降低政府自身在社会公众中的支持度和认同感,从而引发政府形象危机。在看到网络危机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网络危机是一柄双刃剑,它有可能对政府形象造成极大的伤害,也有可能成为政府公信力和形象提升的契机。

1网络危机传播的内涵

从修辞学上来看,“网络危机传播”有“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这两种解释。网络的危机传播可以简化理解为危机基于网络的传播。网络危机的传播在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概念表述。多数学者都认为网络危机涵盖在危机的概念之中,是在网络上所孕育萌发的危机或是通过网络传播使的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的情况。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每一个公民意见的表达有了新的渠道,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一些全新的危机领域。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公民都是参与者。由于网络是透明的,没有对信息的过滤机制。这是网络优势所在,方便各种意见的表达,形成一个是包容、平等的公共平台。但是与此同时,尚未有过滤的消息,往往会形成以讹传讹,信息的准确性会大打折扣。这一不准确的信息会影响每一个参与这一事件的公民,社会影响力不可忽略。网络事件演变成网络危机,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

2网络危机传播的特点

网络危机与其他公共危机的不同点在于网络危机的传播途径是网络,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1)网络新闻无过滤,加大危機发生的可能性。在网络上,虚拟空间给予在现实社会话语权不够充分的公民高度参与感。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在网络危机尚未形成,仅仅是一个网络热点、网络话题的时候,成为了这一事件传播、发散的媒介点,信息传播的速度无可比拟。在公共论坛,如天涯,有这样一部分的人在充当守门者的角色,即为版主,也可以称为意见领袖。这样的人一般具有草根性,由于其发言特点、个性,成为了版主,发表的意见较有代表性,容易得到支持。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性化的权威,比之传统媒体的政府新闻审查制度,说服力几乎可以不计。由于没有过滤,没有合理的审查,真实或者虚假消息能够飞速的传播到有人的地方。网络的普及以及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大大加强了网络事件的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网络危机形成、传播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

(2)传播速度快,反应时间短。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的传播,会受制于地点、时间的限制。地球村给予互联网信息传播极大的方便,传播效率非传统媒体可以比拟。在这一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传播的主体不是新闻单位而是每一个网民。每一个公民几乎能够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对此作出意见的表达。网络危机的爆发,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传播,给予无论是个人、企业、政府反应的是时间非常短。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错过黄金的反应时间,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从危机事件刚发生,到危机事件被反应到网络,再到被迅速传播。信息的传播被公民知道时间的缩短对受影响的个人、企业、政府应对危机的紧迫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网络影响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网络的影响时效性非常强。往往针对一个网络事件的回应,不仅仅是网络事件发生的当刻,而在很久之后,类似事件的产生都会提起原来发生过的事件,作为类比和整合。政府的公信力往往不能被正确认识。理性思维已经被大大弱化,盲目跟从、模仿,产生群体性效应并且形成网络世界的全民大狂欢。网络危机的可控性大大减弱,破坏性十分巨大。

3地方政府应对网络危机传播有待提高

由于网络危机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给予政府应对时间及其短暂。地方政府披露信息往往具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大大弱化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地方政府进行危机处置程序中,一般的操作流程是成立工作小组对政府本身负责处理事件本身及后续跟进。地方政府一般由党委宣传部负责组织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的记者采访会进行采访。但是采访的成稿并不能马上发出,而是要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会根据这一事件的性质、影响,加以综合考虑进行审稿,决定是否可以刊发。这一地方政府处理危机的程序大大分离了新闻报道和处理危机事件本身。政府在处理网络危机的问题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关举措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鲁远,徐杰等.科学应对网络危机提升政府形象[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4):58.

[2] 李粼玮.关于网络危机传播模式的建构[J].中国传媒科技,2012(2):69.

[3] 董媛媛.从“郭美美事件”看网络危机传播的“文化折扣”现象[J].新闻界,2012(5).

[4] 张媛.危机传播中的网络舆论监督特点探析[J].新闻窗,2013(1).

[5] 杨军.危机传播中意见领袖与政府博弈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3(2).

[6] 迟准,王昌伟等.网络危机信息传播仿真研究——基于政府干预的传播[J].情报杂志, 2012(11).

猜你喜欢
特点政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通信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