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娟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种社会化活动,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自主人格。这就需要教师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 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05-01
随着当前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也就是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具有自主创新意识。传统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所学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应试教育”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然而由于长期深受应试教育和成绩至上的影响,有些教师还未能转变传统的讲述、分析型的教育方式,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不利。
一 找准位置,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给学生非常严厉的印象,学生对教师也是言听计从,既敬又畏。有时教师讲错了也不敢说出来。这种师道尊严的意识,导致大多数孩子形成了被动接受、一味服从、懒于思考和因循守旧的心理。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僵化、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也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满足社会环境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传统师生关系进行一次变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放下架子,充满亲和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平等、和谐的自由空间。教师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给学生营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训练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在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营造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培养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问题的思维习惯等,这样,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不但学得轻松,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二 赏识教育,鼓励“学进去”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使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体现孩子自己当家做主的品格。在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表扬的话,时刻谨记“多表扬,巧批评”。如我会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孩子:回答问题时不要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再改正的地方,没有出错的课堂不是一节好的课堂;谁出的错越多,谁的进步就越大。这样一来,就给予了他们思考的动力和发言的勇气。接下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一些语文基础不好不喜欢表现的孩子,提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如读一段课文,学生很容易做到,然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给予肯定。可以夸奖孩子的勇气可嘉、读音较标准、语境把握很到位等,其他同学配合以掌声鼓励。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劲头也足了,易于形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偏科的孩子,如作文写得不错,文言文部分是弱项。评讲试卷时,笔者会特别指出:“某某作文写得生动具体,情感丰富实在是难得的一篇佳作”,表扬之后再说:“某某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文言文部分失分过多,如果今后在这方面加强练习,就非常好了。”这样一来,这位学生也乐于接受老师指出的不足,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变得更有动力,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 注重参与,敢于“讲出来”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单纯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远远不够,还要更加注重参与,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如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需要老师的引导。笔者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首先是分组法: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给出一定的任务,并委派一个组长负责安排每个组员要做的事情。如学习《雷雨》一课时,我把班级分成了四组,每组分别表演课文内容。当某一组表演时,其他三组就是评委。由组长安排分配角色、道具管理、场景布置等。这样一来,能有效激发学生为小组争得荣誉的欲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二是师生角色互换:课堂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上臺尝试当“小老师”,让学生体验站在讲台上讲出来的感觉。这样做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习的知识如果能讲出来才是真正地掌握吸收了,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寡人之于国也》的习题课上,笔者把讲课的权利放给学生,自己坐在下面听讲。学生得知这个消息后异常兴奋,但也表现出有些紧张。经过一番鼓励并划定了讲解的重点后,学生紧张的情绪缓解了很多。最后一名学生给大家讲解时由于准备得充分,重难点均已概括,效果还不错,这节课学生的反应也非常好。课后再让其他学生提一些意见,大家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后的课堂中经常采取这种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方式给了学生不同的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合来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笔者依然会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寻求更加有效、可操作性更强的方法,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主性的高效发挥,形成更加和谐、一致、科学、高效的课堂氛围,培养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