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娟娟
【摘要】作为“歌剧王国”的意大利,从19世纪之后交响音乐发展就几乎停滞。直至20世纪,雷斯庇基的交响乐创作重新吸引了世人的眼光才使得这种局面有所改观。雷斯庇基被视为意大利民族交响音乐复兴的代表,他的创作兼具浪漫主义的细腻情感与印象主义的色彩描绘,配器手法独树一帜。文章选取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罗马的节日》进行浅析,进而加深人们对雷斯庇基以及对意大利交响音乐的认识。
【关键词】意大利;交响音乐;交响诗;《罗马的节日》
提到意大利的音乐,人们总会很快想起华丽精美的歌剧、追求炫技的美声唱法、技巧娴熟的演奏大师、高超精湛的制琴工艺,但却很少有人提到意大利的器乐,特别是交响音乐作品。从古典时期开始,欧洲音乐的创作主流由声乐转向了器乐,但是意大利的器乐创作似乎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少有的器乐作曲家也已经被湮没在德奥等国家众多著名器乐作曲家的盛名之下。难道意大利就没有值得称道的器乐作品,没有闻名的器乐作曲家了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意大利的器乐发展状况以及20世纪意大利交响音乐的代表人物雷斯庇基。
一.意大利的交响音乐发展
16世纪下叶至18世纪下叶,在整整200余年期间,意大利一直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大国,其成就可谓遍及艺术音乐的各个领域,可谓是那个时代西方音乐发展的风向标,在声乐和器乐领域都占有相当高的地位。18世纪上叶,是西方交响音乐发展的初期,也是意大利交响音乐发展的盛期。意大利的交响音乐创作在当时极具代表性,许多意大利作曲家为交响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现代交响曲的雏形就产生于18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意大利作曲家萨马蒂尼根据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一慢一快”三乐段的形式,于1730年创作出《c大调第一交响曲》,该交响曲为独立的“快”一“慢”一“快”三乐章的管弦乐套曲,它被认为是现代交响曲的开篇之作,萨马蒂尼因此被视为现代交响曲的奠基人。除交响曲外,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比诺尼被认为是独奏协奏曲的创始人和奏鸣曲式的早期确立者之一。意大利作曲家托雷利建立了三乐章的巴罗克协奏曲典范形式。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一生作有450余部协奏曲,是迄今为止所知创作协奏曲数量最多的作曲家。
然而,随着维瓦尔第、阿尔比诺尼、萨马蒂尼等人的相继去世,意大利交响音乐创作亦日渐衰落。意大利在18世纪上叶的音乐全方位发展态势,逐渐演化为18世纪下叶以歌剧为中心的基本格局。18世纪在德奥逐渐兴起和蓬勃发展的古典一浪漫主义音乐以器乐创作为中心,虽然这种风气逐渐影响了欧洲大部分国家,但几乎没有对意大利以歌剧创作为中心的局面造成什么影响。意大利音乐逐渐放弃交响音乐甚至整个器乐创作,对古典一浪漫音乐的风潮反应冷漠、不屑一顾,歌剧创作几乎成为19世纪的意大利音乐创作的全部。直到20世纪上叶,这种局面才有新改观。雷斯庇基以《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罗马的节日》三首交响诗(即所谓的“三罗马交响诗”),让世界听到了意大利民族交响音乐复兴的号角,人们才终于见到意大利民族交响音乐复兴的曙光。
二.雷斯庇基简介
雷斯庇基(O.Respighi,1879~1936),意大利20世纪交响音乐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意大利交响音乐复兴的象征。1879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波洛尼亚,父亲是一位钢琴家。12岁时进入波洛尼亚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中提琴,19岁开始学习作曲。曾先后师从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德国作曲家布鲁赫(M.Bruch,1838~1920)。21岁时雷斯庇基任俄罗斯圣彼得堡皇家歌剧院中提琴首席。34岁起任罗马圣西西利亚音乐学院作曲教授,10年后任该院院长。两年后辞去院长职务,但仍在该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教授,并致力于音乐创作,他的最优秀的作品都出自于这一时期。1936年逝世于罗马。
雷斯庇基的音乐以浪漫主义音乐技法为基础,并借鉴包括印象主义音乐在内的多种技法,同时还广泛吸收意大利民间音乐和教会音乐元素,作品抒情优美,既富有新意,又通俗易懂。三部以“罗马”命名的交响诗——《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罗马的节日》是其享誉世界的佳作。除此之外,他还创作有管弦乐组曲《群鸟》《教堂之窗》《波蒂切利的三联画》、小提琴协奏曲《格里高利圣咏》、歌剧《火焰》、芭蕾舞剧《幻想玩具店》等作品。
三.雷斯庇基的《罗马的节日》
《罗马的节日》完成于1928年,是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名扬世界的杰作交响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另外兩首是《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这三部交响诗比一般的交响诗规模大得多,它们都以四个乐章构成,事实上为三部交响诗套曲。作品四乐章的结构不同于常规交响诗的单乐章形式,但是中间并不间断,而是连续不断地演奏。
《罗马的节日》这部作品通过音乐再现了罗马历史上和传说中的节日盛况,分为四个乐章并各自有题目:第一乐章竞技场,第二乐章大赦节;第三乐章十月节;第四乐章主显节。通过对四个节日的描绘,体现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面貌,展现出罗马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和不同阶段的社会风俗。
(一)第一乐章竞技场
第一乐章描绘了古罗马时期竞技场中举行的人与兽的角斗仪式。乐曲一开始就以一个激动人心而短小的引子,渲染了竞技场紧张的气氛。乐队奏出了一个喧闹的和声来代表观众的欢呼和竞技场中角斗士命丧兽口的惨叫,接着三支小号一起奏响,仿佛宣告着竞技活动的开始。
观众的呼喊和野兽的号角,伴随着号角声不断将音乐推向高潮。突然,呼喊声消逝了,号角声也停止了,所有的人仿佛都被场上的一刻所吸引。一群奴隶迈着艰难的步伐进入了竞技场,面对着九死一生的命运,奴隶们齐声唱起了绝望而虔诚的祈祷宗教歌曲。
歌声断断续续,时而被管乐器所呈现的野兽咆哮所打断,时而又被全体乐队所呈现的观众狂热的呼喊所淹没。但是奴隶们的祈祷更加虔诚和热烈,最后和周围的喧嚣融成一片。第一乐章用独特的音乐风格渲染了古罗马时期兼具欢悦和血腥的竞技活动。
(二)第二乐章大赦节
第二乐章描绘的是中世纪时期信奉天主教的信徒们从各地远赴罗马朝圣的情景。乐曲一开始,弦乐器的极弱音响模仿了疲惫不堪的信徒们拖拖沓沓的脚步声,他们一边走一边唱着祈祷的歌谣,虔诚无比。
这支曲调在各种乐器上不断反复,并在节拍、力度、速度上不断地变化,犹如信徒们历经千辛万苦仍然不断向着圣山前进。随着音乐的推进,出现了一段赞美诗般的曲调,仿佛信徒终于攀上了俯瞰罗马的马里奥山巅,罗马的雄姿在他们充满渴求和憧憬的眼中充满了神圣的感召力量,大家齐声唱起了颂歌。
远处传来岁马教堂的钟声,心灵回归平静,音乐也渐渐沉寂下来。最后,网号一个生动活泼的乐句暗示了下一个乐章的到来。
(三)第三乐章十月节
第三乐章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城堡里的贵族们在葡萄丰收的十月节日呈现的欢乐场面。乐曲一开始,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就演奏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欢快乐句,渲染了节日气氛。
小号和圆号交相辉映,仿佛远处森林里的王公贵族们正在打猎。接下来是一首典雅的谐谑曲,在鼓铃节奏的陪衬下,演奏出带有滑稽感的笨拙舞曲,仿佛贵族们故作高雅但又拙劣的形象。
结束部分由两个旋律片段塑造了一种温柔而妩媚的音樂形象。首先是曼多林演奏的甜蜜的爱情歌曲。
在小提琴和网号的连接之后,出现了独奏小提琴演奏的一首浪漫温柔的小夜曲。
两支旋律交织发展,平静地转入第四乐章。
(四)第四乐章主显节
第四乐章描绘的是现代的人民群众在诺沃那广场狂欢的情景。这段音乐色彩艳丽,非常具有表现力,塑造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充满节日欢庆的气氛。
乐曲一开始,以低音单簧管演奏出了一首朴素的歌调,风格热烈而健朗,带有浓郁的乡村风味,为整个乐章的音乐奠定了基调。
乐曲的中间段由两段欢快活泼的舞曲组成。首先是低音单簧管演奏出的具有意大利民间风格的萨尔塔列拉舞曲,速度很快,活跃热烈。
接着小号奏出了一只网舞曲。这支网舞曲中不时穿插进另一只小号演奏的尖锐音响,模仿了狂炊的人群中一个醉汉东倒西歪的步伐。
最后乐曲随意地变换节拍,将萨拉塔列亚舞蹈旋律和醉汉的旋律融合在了一起,将音乐推至高潮,所有的人都开始了热烈而近乎疯狂的舞蹈。
乐曲最后出现了一个庄严而豪迈的段落,由弦乐器演奏,是根据“Lassatece passa,semo Romani”这句意大利语的节奏型写作的,意思是:“让我们过去,我们是罗马人!”
这段音乐表现了意大利人民坚定而激情的呼喊,充满了民族自尊和自豪感。最后作曲家以坚定有力而富丽堂皇的旋律结束了整部交响诗。
四.小结
《罗马的节日》这部作品既具有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又融合了印象主义音乐的构思与手法,通过对意大利传统节日的描绘,向世人展示了罗马美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人文文化。这部作品鲜明地体现了雷斯庇基的创作特点,配器技巧卓越、管弦乐色彩恢宏,既具有标题音乐的典型特征,同时也融入了不少意大利传统的歌调和曲式。通过了解和熟悉雷斯庇基的作品,使得我们对意大利民族交响音乐有了更多的认识,对20世纪交响乐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