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食品检测准确率方法与策略

2014-10-21 20:08罗国彬
中外食品工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食品检测准确率方法

罗国彬

摘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人们对食品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食源性疾病来源多种多样,食品检测也必须针对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技术。食品检测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食品安全评价效果,因此本文分析了食品检测中的误差来源,探讨了减少和消除误差以提高食品检测准确率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食品检测 准确率 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38-02

目前,已知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环境污染、农药化肥残留、天然毒素、营养不平衡、食品掺假以及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食用等各个环节。食品安全评价基于食品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病理学、毒理学等多个学科,建立在这些学科基础上的检测技术也获得发展和应用,例如常规理化分析、色谱分析、免疫分析、PCR检测、基因探针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1]。

1 食品检测中的误差来源分析

1.1 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也称为粗差或粗大误差,是由检测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也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例如药品过期、器皿不洁、仪器故障、加错试剂、步骤错漏、看错读数、记录差错、计算失误乃至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过失误差反映了检测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训练不足、管理不完善等情况。

1.2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又称为可测误差,也就是可预测的误差,是由于检测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但能够预测的因素造成的误差,其表现在方法、仪器、操作、环境、试剂等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1)方法误差;方法误差也就是进行食品检测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不完善造成的误差,又称为理论误差。例如在滴定分析中,由于反应不完全或受到了副反应、离子干扰等影响,滴定终点难以与理论等当点完全重合,由此就会造成滴定误差。(2)仪器误差;实验室中有各类仪器,如衡器、容量仪器、测定仪器等。衡器和容量仪器都要经过量值传递来校验,如天平要进行砝码和计量性能的检定,玻璃量具要使用天平称量进行容量校准等,这些仪器经过校验可以确定误差的大小,便可以通过计算来抵消误差,但并没有“真正”消除了误差。测定仪器如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等也存在仪器误差。(3)操作误差;检测人员固有的习惯或因反应、鉴别力的差异所造成的误差,称为操作误差或人员误差。操作误差可通过不同的人来检测同一项目来发现和控制。(4)环境误差;顾名思义,环境误差是由环境因素所带来的误差。影响检测精确度的环境因素包括温湿度、光照条件、电源稳定性、周围电磁场等。在食品检测过程中,环境误差不容忽视。(5)随机误差;随机误差过去常称作偶然误差,但偶然误差这个叫法容易引起误解,所以采用随机误差这个术语更合适一些。随机误差是在多次测量中随机出现的误差,方向、大小不定,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也就是概率定律。

2 提高食品检测准确率的方法和策略

2.1 提高素质

检验人员的素质决定了食品检测的质量水平。应从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加强职业道德水准两方面着手。应注重质监文化建设,加强检测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开展食品安全法规、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的学习和考核。加强技能培训,组织检验技术比武、互帮互学等活动,提高检测技术水平[2]。

2.2 加强监管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确保检测人员客观、公正地工作,防止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现象发生。建立食品检测信息共享机制,不仅有利于食品监管部门及时掌握检测信息,也便于检测机构之间交流竞争,促进检验水平提高。

2.3 正确抽样

抽样必须根据食品类型、数量等特征采用正确的方法,保证抽样的代表性。有小包装的食品,应按批次在不同部位随机取样;粮食、油料等大宗产品,应采用特定取样器具分区或分层取样;不均匀颗粒状食品(如瓜子)应在不同区域取出数量稍多的样品,再以四分法缩样。

2.4 及时制样

食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储存期相对较短,某些食品容易变质,因此取样后要及时制备样品和进行检测。同时,样品的制备也应按照食品特征和相关标准要求进行。

2.5 方法适当

食品种类非常多,应根据检测的项目、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产品标准是质量检测的主要依据。产品标准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应根据产品归属范围选好所依据的标准,再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没有归属标准的产品,也可根据企业产品说明、合同等资料进行检验。同一检测项目有不同检测方法时,应根据不同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点,结合试样分析要求选择最佳方法。下面介绍减少或消除误差的各种方法。

2.5.1 减少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可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的方法来减少。食品分析大多采用平行测定两次,如果这两次差别较大,应增加到3~5次或更多次。

2.5.2 消除系统误差

可通过以下做法消除系统误差:(1)做空白试验并扣除空白值,减少背景误差;(2)定期检定测量仪器,每一种测量仪器都有检定周期,应在检定周期到来之前进行检定,特殊情况可提前检定;(3)配制的标准试剂必须定期标定;(4)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容量仪器要定期校准;(5)做对照试验,利用标样平行测定得到的校正系数校正被测样品准确度;(6)利用加标物测回收率来检验被测样品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应在80%~110%范围内;(7)通过实验室内或实验室之间开展比对试验,找出差距以提高准确度;(8)选择合适的试样量,如果试样中某种被测成分含量过多或过少时,应调整试样量进行分析;(9)保持有效数字正确的位数,正确修约和运算,避免由此带来误差。

3 结语

《食品安全法》已实施5年,食品安全形势也有所改观。但食品不安全因素错综复杂,为了提高和巩固食品安全监管效果,食品检测水平还需更上一层楼。影响食品准确率的原因很多,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为食品安全检测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怡婷.简析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食品工程,2014(1):10-11.

[2]张亚欣,张海燕.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J].中外食品工业,2014(2):46-47.

猜你喜欢
食品检测准确率方法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探究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因素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