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中主线式情境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2014-10-21 19:53张一之
中学时代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红旗阿凡提绿洲

张一之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尝试探索以某种情境为主线一贯到底且综合运用多种情境,并采用故事式教学方式的地理情境教學。

【关键词】地理情境教学 一贯到底 故事式教学方式

【导入】展示动画人物阿凡提的图片,提问:大家认识他吗?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学生:新疆)

教师:我们今天就随着阿凡提的脚步去新疆转一转,让我们出发吧!

【新课】课件中阿凡提的声音出现——很抱歉,想跟我到新疆?必须闯过六关!(出人意料,阿凡提出难题,意味着整节课都处于闯关中,激起学生兴趣。)

教师展示闯关规则:闯关过程中获得小红旗数量较多的同学将当选为“闯关小明星!这些同学还将获得新疆特产哦!(注:课前已经把小红旗放到每个学习小组组长的座位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即可拿一面小红旗)咱们闯一闯?(引出第一关)

【第一关】回答新疆的概况——地理位置、面积(地位)、民族和新疆的地形特点

过渡:展示西游记中火焰山一集的图片,问火焰山的位置,由此导出新疆的气候特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第二关】阿凡提面对亚洲地形图中的新疆在深思……他在想什么呢?——阿凡提的质疑(声音):“为什么偏偏我的故乡气候如此干旱?”引出新疆气候干旱的原因

新疆气候干旱,哪种景观比较多呢?——荒漠

阿凡提盯着“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图”深思……又在想什么呢?——阿凡提深思(声音):“新疆如此干旱,我能住在哪呢?”(引导学生读“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图”,并给学生四维空间,学生抢答完成。得出:居住在绿洲)

绿洲的水源来自于哪里?(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绿洲又分布在哪里?(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沿河地区)沙漠呢?(盆地内部,如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凡提发愁:“我现在在和田,这里有好多美玉,我想带一些给阿克苏的朋友,可惜路程太远了……”引出课本的活动题。

知道我的家乡哪些地方最容易发生荒漠化吗?那我们在生产、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绿洲边缘地区,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哪有该如何利用水资源呢?

展示两幅图片:喷灌和大水漫灌,提问那种灌溉方式更适合新疆?为什么?(喷灌更适合,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适合大水漫灌。)

【第三关】展示阿凡提生气的图片,为什么生这么大气?——阿凡提的声音:“有些外地人说我的故乡不好,说我们新疆由于气候干旱而不能种庄稼,还说我们连饭都吃不上,岂有此理?!”——外地人的想法对吗?

由此引出新疆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以及克服不利条件的措施,顺利得出新疆的绿洲灌溉农业。

接下来通过展示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图片,学生思考为什么新疆的棉花优质、瓜果甜、颜色鲜艳等,此处引出新疆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第四关】阿凡提的苦恼:阿凡提的葡萄园丰收在望,但令人不解的是,他的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反而愁容满面,原来,他是在为以下问题烦恼:市场信息不灵通、竞争压力大等。

学生出谋划策帮阿凡提解决烦恼

【第五关】大奖等你拿,最后一关啦!(说话同时把新疆特产举起出示)

有哪位同学能够帮老师贯穿一下这节课我们所闯前四关的内容?(引出第五关)

第五关:以填空题的模式,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教师组织教学:五关已经全部通过,老师相信咱们的闯关小明星也已经诞生了,数一数你手中所获得的小红旗吧(选出前六名,颁发新疆特产,整个过程伴随轻松的音乐。)

教师总结:五关已经全部通过,小明星们也已经拿到了奖品,现在我们就随着阿凡提的脚步一起到新疆转一转吧(伴随《新疆好》的歌声,播放新疆的特色图片,观赏新疆,课程进入尾声)。

这节课教师综合运用了各种情境,教学设计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整节课都处在活动情境中,以活动情境为主线一贯到底。各种情境的营造如上所示,多媒体情境中的阿凡提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设置的语言情境。整节课如同一个故事一样一气呵成,环环相扣,过渡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和阿凡提与学生的互动等,增添了课堂趣味,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猜你喜欢
小红旗阿凡提绿洲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深海绿洲
贴小红旗
小红旗
阿凡提的奇缘之旅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故乡”
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阿凡提巧装盘子
足智多谋的阿凡提
精彩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