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01
摘要:高职教育改革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土建类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而大多数企业希望学生就业后尽快上岗,上岗即顶岗。因此,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要想满足社会需求,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程实践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实践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据有关权威部门调查,目前高职院校三分之二的教师是所谓“三门”教师,即从家门到大学门再到高职学校门,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严重欠缺。而高职土建类专业是培养的是施工一线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更要求其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现场实践经验问题。虽然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都做出了一些规定,而且也评选了一些“双师型”教师,但随着建设市场日新月异建筑技术发展迅速,这些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否跟上时代发展,摆在我们面前。
高职高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1月):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注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高职教育改革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土建类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而大多数企业希望学生就业后尽快上岗,上岗即顶岗。因此,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要想满足社会需求,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1.发达国家的教师实践情况
发达国家为保证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重视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下面以美国和德国为例阐述一下两国的高校教师工程实践培养。美国应用型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即教师任职资格标准高,管理严格。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由社区学院、技术学院以及一些四年制普通院校的独立学院来完成。美国三千多所高校中社区学院占有近半的比例,而取得应用型院校教师资格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及实践经验,即对所讲授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即使这样美国大学还要求教师利用假期接受培训,参加研修会或课程进修并到企业实习实践,并有严整的考评机制,达不到标准不允许讲授下一阶段课程。
德国的应用型院校师资结构包括专业教师、实训教员、兼职教师,其中实训教师比例较高。实训教师主要来源于师傅学校,指导学生学习某种与职业相关或密切结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对实训教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专业阶段的师范资格考试或相关职业证书考试以及参加任职资格培训阶段的实训阶段的实训教员培训班。培训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职业教学论、指导与实践方法。德国职教教师除参加许多考试、考核外,还要定期的进修、考核和考取相应的技术证书以及在企业实践实习等等。德国把职教师资的培训按照在企业实习、在学校实习、专业知识培训、教育可续以及方法学得培训四个模块分成二个阶段和两种模式进行的,即大学学习阶段、两年的见习期及继续教育阶段,普遍采用的专业与师范教育叠加的模式和在不来梅地区实行的专业与师范教育混合的模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70%以上的工程师、会计师等应用型人才,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2.我国高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
2.1高校内部政策导向及考核机制
目前高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重学术研究,轻工程实践”的主观倾向。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内部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导向性政策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更注重论文的发表数量,青年教师为了自身发展和职称的提升,就会格外重视这几个方面的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必然受到轻视。土建类高职教师考核中,更比较重视科研成果,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计入工作量的分值都比纵向项目低得多,教师们只好更多关注纵向课题和发表论文,而对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能力比较忽视。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即使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匮乏,教学效果不佳,也并不影响他的考核结果。
2.2高校扩招及传统高等教学模式的束缚
高等学校扩招,学校教师相对不足,大量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教学岗位,青年教师的角色是直接从学生转化而来,从讲台以下走到讲台以上,有的甚至上好几门课,青年教师首先得花上相当一段时间过理论教学关。而青年教师在大学时接受的也是传统的讲授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训练。即使有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因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等原因,没有经历和参与任何有关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导致工程实践素养的缺失,工程实践能力本身就不足,这导致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欠缺。
2.3校企合作实践过于形式化
青年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参与企业实践,教师的日常培训机制和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的时间和机会。青年教师各种级别的评比繁多,无法全身心投入企业的工程实践,而具体的工程实践培训效果,学校缺乏有效的衡量机制和考评机制,往往以教师的书面报告和总结为依据。企业与学校在合作形式等许多方面都无法达到共识,参与校企合作缺乏利益驱动,便降低了合作的主动性。使得青年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过于形式化,缺乏实际的作用,因此难以发挥其培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
3.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途径
3.1建立激励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有关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可以将青年教师按照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送入相关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工程实践。同时,对专业教师要求定期地参加工程实践并提交实践报告。同时,尽可能创造便利条件,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计划、有侧重地到有关的生产一线去实践,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完善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时了解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教师获得了工程实践的经验。
3.2定位教师培养方向,使教师重视参与工程实践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牢固树立培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思想。以开放办学的态度,注重教学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促进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思想上使广大教师对提高个人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3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可以采取兼职的方式,或聘请客座教授的方式,引进企业一线富于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这些成功的技术、管理专家可以通过办讲座或学术交流会等方式,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工程上的新动态、新需要,带来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既可以扩展学校教师、学生的视野,也加强了学校与工程单位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可有选择地建设一批实践基地,这样更有利于深入地、持久地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強学生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廖高华,代芳.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2:88-89
[2]赵静野.关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问题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9.7:151-152
[3]焦伟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师评价[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6):54-55.
作者简介:
徐晓娜:(1981- )讲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