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宇
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住宅市场发展迅速,住宅设计从生存型逐步向功能型、舒适型转变,开始出现体现人文关怀、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理念的住宅。绿色生态住宅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建成人与自然双赢的住宅。对绿色生态住宅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设生态住宅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措施
1.发展现代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必要性
1.1节约能源的需要
随着我国住宅建筑业的大规模发展,每年都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土地的效率就成为了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现代建筑业亟需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面积,延长寿命,淘汰掉能耗大的材料,大力节约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尽可能多的使用自然建材。
1.2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需要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居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健康、环保、舒服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绿色生态住宅建筑需要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做到少排放或零排放污染,循环使用能源与资源。生态住宅可以为居民提供广阔思路,充分有机利用好自然材料,减少有害建筑材料的污染程度,让城市居民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1.3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从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常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可持续发展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绿色生态住宅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环境质量将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住宅是建设的基础分子,生态城市为居民提供了更加良好的舒适空间,让居民生活更加美好,促进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相处。
2.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2.1讲求节约能源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2讲究生态和谐,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2.3设计科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2.4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5强调整体性设计。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绿色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3.1改善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保证建筑节能绿色的特点就必须对外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例如使用保温隔热材料。不同气候的条件对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要求不同,通常来说,气候越是寒冷的地区的建筑,其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要求越高,此时需要在结构中使用传热系数较小的保温功能较高的隔热材料,以减小外界冷空气对室内的影响。目前国内建筑通常采用复合墙体的方法来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即将保温材料融和到墙体结构内部,使结构在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承重功能的同时,保证其保温功能,并且避免了墙壁过厚。
3.2合理利用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3.3降低环境负荷
(1)选择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可使用预制模数构件来减少建筑垃圾。
(2)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在建筑的造型設计、材料选用和工艺设计都应便于施工,减少施工的能耗和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3.4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源系统中的比例,同时要注意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效率。
3.5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对于沿海严重缺水城市应考虑海水利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3.6室外环境设计
应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可利用园林设计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小区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负荷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应注意为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提供必要的遮阳;地面铺装材料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反射率;应设计一定比例的有植物覆盖的绿色屋面;应提高基地的保水性能,减少透水地面的比例;规划设计应使得人的活动区有舒适的室外风环境,方便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应仔细协调建筑的规划布局和单体设计,以处理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防风的问题,同时保证夏季或过渡季建筑物前后有一定的压差,促进自然通风的进行。
4.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可持续发展以逐步深入人心。绿色生态住宅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基于同生态和建筑的有机结合,对能源和环境进行高效使用,合理利用各种方式,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建筑设计对绿色生态建筑影响较大,为大力推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拓宽生态住宅的发展路子,完善设计,确保住宅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冰论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2年5期
[2]郝珍莲绿色生态住宅的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