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互助教育,在这里特指为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所做的互帮互助的工作,它存在于两人或多人之间,彼此会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让语文课堂、语文学习不再是独立的行为,而成为共同努力、互相成就的集体学习行为。
一、导学稿助学生
目前的导学稿模式一般为“课前预习”、“课堂点拨”、“课后检测”、“课外拓展”。而在“课前预习”中會呈现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预习题目”等设计。“课前预习”部分主要针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而定。“课堂点拨”部分其实是课堂的灵魂呈现,即采用学生合作解析,教师适时点拨的方式来解决疑难问题,并最终呈现在导学稿上,使知识的落实更到位,学生对重点的把握更突出。“课后检测”及“课外拓展”部分则是针对课堂上的知识作恰当补充,使得课堂的效果实地呈现,并很好地反馈给教师,有利于教师以后课堂的改进和完善,侧面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学科组长助教师
学科组长即为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带头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课代表”,但是无论称呼是什么,其对教师的辅助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甚至会成为科任教师的“贴心小棉袄”。因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也不得不提到这些带头人的帮助,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本、备课堂的同时,也一定要备学生,尤其是备学科组长,培养学科组长的各项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其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小组成员间互助
参考成绩将学生分为七大组,每组七个人,每一组中有语数外三科的带头人,并以此作为此学科的学科组长。分组原则则依照男女生搭配,“好动”与“安静”相搭配,成绩优秀的与成绩较差的相搭配。目的是以“优”帮“差”,性格互补,尽量做到每个小组各方面能力均衡。小组的组员们有个人明确的分工,并选出组长和副组长。组内经过商讨确定互助小分队,互帮互助来进步。同时,利用小组的力量,也可以制订具体的措施使人人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组员,并得到组员的帮助。
四、各小组互助
其实,分组的正能量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提高,更能促进集体的进步。当七个组员聚在一起有了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口号、共同的荣辱得失时,力量就随之而壮大,就算一个人不在乎,可是在大家的带领下他也不会漠然了,在课堂上可以集中小组的力量,互相欣赏,互相质疑,共同进步。
五、教师助学生
在高效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角色分配让课堂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教师主要来引导学生如何上好一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为课堂作准备;引导学生热情饱满地进入课堂环境,为课堂中的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奠基;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及重点,有目的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完成合作性学习;引导学生勇于积极展示学习成果,敢于发出质疑的声音……
六、学生助教师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并不是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更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对教师在一堂课的设计上反而起了更多的推动作用。如:学生的课前准备,若学生在课前对课文的预习较到位,则为教师的教学流程节约时间;若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能跟上课堂节奏,则课堂的容量会更大,教学任务完成得更轻松;若对问题的理解较深入,则促使教师在课文理解基础上有更多的拓展。
七、拓展助汲取
其实,一堂高效课堂的体现,不仅要有课前的主动准备,课堂的完整呈现,还体现在课后的巩固拓展。若要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还需要“余音绕梁”的回音效果的呈现。如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设计无固定答案的探讨类问题,那么即使下课,学生还会不自觉地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作研究探讨,那么课堂的容量将在不知不觉间扩大,且为主动性的“想学”、“乐学”。
八、生生互助
这里的“生生互助”特指语文学习的“小团体”行为,这种小团体不同于前面所说的小组成员,这是指同一学习水平线上的学生的互助学习。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又要做好培优补差,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互助教育”的光芒足以让语文课堂提高其有效性,而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更需要依靠学生的力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个人力量为集体力量,让课下为课堂有效性而服务,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天堂。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实验中学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