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蕾 张晓楠
尽管是冬末,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了五个多小时,我们已大汗淋漓。在寒风与汗水的挟裹中,我们终于到达了紫阳县联合镇中心学校。眼前是一栋两层的教学楼,蜷缩在一道深沟里,在光秃秃的大山的映衬下显得有些矮小和陈旧。从一扇半掩的门里望去,三张笑脸突然出现在眼前。一张饱经沧桑的老人的脸,一张清秀稚嫩的孩童的脸,还有一张亲切和善的中年人的脸,三个人围在办公桌前开心地交谈着。微笑着的中年人便是龚孝双,马校长介绍说。
微笑,是我对龚孝双的第一印象。相由心生,外表的阳光正折射出他内心的美好。六年来,无论爱心助学的路有多苦多难,龚孝双始终坚持微笑着面对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在他的身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爱心故事呢?
从山区农家走出来的龚孝双,在童年记忆中经常有伙伴因为贫困而辍学,幸运的是自己的父母无论多苦多难都支持着自己的求学路。走出大山的龚孝双对父母心存感激,同时一个梦也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不要让山里的娃儿们因为贫困而失去求学的机会,要圆孩子一个上学的梦。
大学毕业后,龚孝双放弃了山外绚烂多彩的世界,2001年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执教过程中,班里仍然有孩子因为贫困而不得不辍学。看着自己当年的贫困故事再一次上演,龚孝双的心里焦虑万分。但是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他开始将眼光投向山外。
2008年5月,毛坝中学团委亢军老师的一个电话,让龚孝双的生活开始发生了改变。那个火热的5月,龚孝双跟随爱心志愿者们走访了很多贫困孩子的家庭。“看到的景象刺得我心痛,但是志愿者们的热情和真诚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一直以来苦苦寻觅的我,终于找到了一条让孩子们圆梦的路。”
从此以后,利用节假日探访贫困学生,将照片和资料上传到爱心公益网站上,为孩子们寻找资助人成了龚孝双生活的日常状态。6年来,攀越了多少座高山,跨过了多少条河流,龚孝双自己也记不清了。目前,在龚孝双的努力下,已经有两百多名学生从他手里领到了救助的善款,可以继续留在校园里求学。
我们看到了一对来领善款的父女。正在上四年级的李昌美,为了节省寄宿的费用、照顾年迈的父母,不得不每天走2个多小时山路上学。小昌美的父亲给别人盖房时摔断了腿,从此落下了残疾。母亲是一个聋哑人,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十几年前,父亲偶然在山坳里发现了被遗弃的小昌美,从此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小昌美非常懂事,每天放学回家后要帮忙做家务、照顾母亲,然后才在油灯下做作业。“上学路上,有很多地方人烟稀少,有些地段连公路都没有,都不知道孩子是咋走回去的!”说起小昌美的事,龚孝双的脸上掩饰不住的难过,言语中充满了对这个瘦弱、懂事的小姑娘的爱惜之情。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龚孝双的热心帮助下,爱心助学组织“中国麦田计划”对联合镇邱大青同学的眼睛进行了手术,连同她以后的生活费及学习用品也全由他们承担,共计费用大约4万元左右。2010年3月,与爱心助学组织“爱心跋涉”取得联系,对联合镇的一名8岁贫困聋哑学生李月丹进行资助,并顺利将她送往安康阳光学校就读。在近3年中,各个爱心助学组织资助助学款共计6万余元,衣服2千余件,体育用品及学习用品价值4万余元。
多年来龚孝双一直在为贫困的孩子们四处奔走,自己的生活却依然很清贫。一家三口挤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十几平米的屋子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唯一值钱的就是放在墙角的那台电脑。龚孝双每天就是通过它将孩子们的信息发出去,与“爱心跋涉”组織的志愿者联系,为孩子们寻找资助人,圆孩子一个上学的梦。
得知我们是来采访龚孝双的,小昌美的爸爸一直不停地对我们说:“老师是好人啊!好人啊!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周围的孩子们也都七嘴八舌地说着老师的好,“龚老师讲课特别好,我有什么不懂的都问他”,“老师特别亲切”,“我们有什么困难都喜欢找龚老师,他最热心了”,“我能够继续上学是龚老师的功劳,我长大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像老师一样的人”……
龚孝双告诉我们 :“虽然县里乡上支持很大,也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家庭因为贫困或发生意外,让孩子遇到上学的艰难。我也是山区养育出来的孩子,我要尽我所能让爱心之路延续。”
龚孝双就是这样一个为孩子们的未来奔走的人。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