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真
江西正隆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但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混凝土工程,在工程施工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指出造成混凝土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是由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两个阶段引起的,提出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加强控制,提高混凝土工程的建设质量,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运行安全。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施工;分析
引言
混凝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在此期间会受到外界以及内部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出现麻面、露筋、空洞、裂缝等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出现,后期的补救措施很难奏效。此外,水利水电建设的施工企业较多,各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存层次不齐,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的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运行安全。
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特点
1.2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等几个程序。混凝土拌和的目的是将拌和用料搅拌均匀,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拌合都是在混凝土搅拌楼和搅拌站采用大型混凝土搅拌机进行制备,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和效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所在地通常都在偏远的地方,需要进行一定距离的运输和多次转运。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运输工具的严密,也不能装料过满防止水泥砂浆的损失;为防止混凝土出现初凝影响使用,需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在运输过程中的强烈振动会导致混凝土的离析分层,应做好道路的清理工作。当混凝土运达施工现场后,还需要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垂直运输,将混凝土运送到需要浇筑的部位。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对基础进行处理,同时清除杂物和整平岩面,用碎石和湿砂垫底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对于已凝固的混凝土面,为使新老混凝土结合紧密,需要通过凿毛、冲毛、喷毛和刷毛等方法清除混凝土表面的薄弱层。此外,还需要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确保各规格、数量、尺寸、位置与稳固程度均符合要求。其后,可以将仓内的混凝土泵送到浇筑位置,在浇筑过程中及时振捣混凝土,使混凝土密實并与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紧密结合,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2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的功能需求进行抗渗、抗裂、抗冻及耐久性设计。通常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模都很大,其各部位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还应特别注意大体积和大面积混凝土工程的裂缝及冻害问题。混凝土结构作为工程的主体,其混凝土施工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而且常常与其他工程发生交叉作业,施工周期较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需要考虑所在地的气温、降雨、抗洪度汛以及灌溉和用水等多方面的要求,通常不能连续均衡施工。
2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存在工艺水平低、监管不力、设计强度等级偏低等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的分项工程众多,需要许多作用同时进行,导致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面普遍狭窄,加上机械化水平较低和作业流程不够科学,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高,不同型号的混凝土应用理念缺失,在不同利益的因素与人为等条件下的影响下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较大的波动。
水利水电工程大都位于偏远的山区,混凝土搅拌设备还比较陈旧,远远差于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效果,而且有时候为赶工期,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均匀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会导致质量出现问题,引起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水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浇注、养护、拆模等过程,其工艺流程相互关联,均会对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类型繁多,而且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不尽相同,其整体质量取决于混凝土本身质量及施工中各种工艺及管理方法。
此外,在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有时施工单位不够重视,使得结构在持久性和抗渗性等指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满足工程结构的安全需要。施工管理也是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十分艰苦,缺乏对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吸引力,许多从业人员缺少过硬的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缺乏深入的了解,在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上也较为迟缓,加上工程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知识,会造成工程施工中出现管理不到位、施工的效率低、进度缓慢、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工程的建设质量。
3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对策分析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添加剂组成,施工时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不同部位的设计要求选用合理配比的混凝土,并对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混凝土配合比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好各材料的配合比及用水量,通过添加泵送剂、减水剂等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水量,并降低水泥的用量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与安全性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满足。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效率和质量,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并尽量靠近施工场地,从而方便混凝土的使用和运输。在混凝土运输时,应保证运输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出现严重的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控制在 28℃以内,在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天气情况,采用分层浇筑,同时振捣的方式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达到要求。混凝土的水化应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完成,通常采用洒水方式持续养护 21~28d,对于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不能洒水养护,而应采用彩胶布和草袋进行覆盖保温,并延长养护时间,从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避免出现裂缝。在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评定通常采用不同龄期标准养护条件下试件的抗压强度进行衡量。此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对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要求较高,需特别注意预防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埋传感器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进行监测,更加监测结果对存在的混凝土裂缝及时进行修补,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长久安全的使用。
4 结论
混凝土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材料制备、运输、浇注、养护、拆模等过程,其中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性能和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影响尤为明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以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2,(25):106-107.
[2]邓福喜.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浅析[J].科技资讯,2009,(22):252-253.
[3]李维孟.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J].广西水利水电,2009,(1):93-95.
[4]丁建彤,林星平.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J].混凝土世界,2011,(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