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业
广西长江天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地震是所有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有着极强的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所以,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而后重点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希望能够对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建议
地震有着分布范围广、破坏力大以及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地震对工程设施以及地面建筑物有着极强的破坏性,例如:汶川大地震,建筑物在地震中瞬间崩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无可估量的损失。无数次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加强重视,否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管理问题
1.1.1轻防灾、重救灾
由于地震发生频率以及发生地点有着不确定的特点,导致不少人对地震心存侥幸,在平时对于地震的预防不够重视,而重视地震时的突击救灾,地震过后没有强烈的防灾观念,缺乏相应的宣传。政府和社会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全社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1.1.2综合管理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对不少区域的抗震设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少地区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够熟悉抗震技术标准,甚至不少地区的抗震构造节点图集和标准不能准确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早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外加缺乏健全的抗震设防综合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单位与质量管理部门、抗震主管部门的配合、协调程度不够,最终导致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审查、施工方案核查、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等方面漏洞百出。
1.2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在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2.1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平面布置、建筑抗震措施等均对建筑物的破坏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物立面形状复杂、平面不规则,地震时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加重房屋局部震害;砌体建筑物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定建筑物的宽度、高度之比,以至于在地震时形成平面弯曲破坏。
1.2.2建筑设计图纸质量不高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建筑工程的图纸设计粗糙、缺乏足够的深度,图纸设计交底以及图纸审查不够严格,设计缺乏计算书、不审查不分析图纸设计结果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设计人员存在着轻结构、重计算的思想,对于抗震设防节点的设计做好重视不够,对于建筑的抗震设防,通常不做通盘考虑,以至于最后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阻碍。
1.3施工、监理方面的问题
1.3.1建筑施工队伍素质不高,施工队伍综合水平不够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为节约企业成本,不少建筑企业在其上岗之前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其操作技术水平不高。不少施工企业领导存在轻质量重效益的观念,缺乏必要的兼职质量意识,监理工作中,监理部门不能在现场旁站检查、监督,现场施工中,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不少施工队伍在施工中存在着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1.3.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不少建筑工程施工質量与要求相差较大,其中,砖砌体的组砌方法不正确、构造柱与墙体之间缺乏可靠的连接、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与梁柱之间连接不牢最为常见。
1.4 使用方面的问题
因建筑物施工不正确引起的事故在近些年时有发生,例如:在房屋装修中,在墙上随意开口,对于原有的结构布置任意改变,随意破坏承重墙的受力性能,虽然不少破坏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已经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性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防的应对策略
2.1 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防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抗震管理法律法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所以,建筑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严格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防,确保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性能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2.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
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型措施是当前人类在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时主要采取的两种措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抗震设防工作开展较晚,在进行抗震设防时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加强宣传抗震设防工作
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想要成功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就需要有全民抗震意识。所以,对于抗震防灾意识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民众对建筑抗震减灾的重视程度,在宣传过程中不但要面向城市,而且还要包含农村,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因地制宜的宣传,做到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2.2.2重视地震安全性评价.
在建筑项目开始之前,首先要设定合适的设防标准,如果设防标准过低,则会导致工程设施安全程度不高,在实际过程中达不到抗震的初衷。如果设防标准过高,极易造成项目不必要的浪费,造成项目超出概预算,造成工程项目资金短缺,严重者出现停工情况。所以,抗震设防标准要制定科学、合理。作为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安全性评价要求在遇到小震的情况下,所设计的工程基本无损伤,不需要进行修补;遇到中震时,通过修补还能继续使用;大震时,保障建筑物不倒塌,保障建筑内的人身安全。所以,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加强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下来。
2.2.3抗震设防措施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为最大程度降低建筑工程地震灾害,必须在建筑的设计选择到建筑的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严格贯彻抗震防灾工作,尤其是建筑工程的选址、设计以及施工三个阶段。要做到首先,将建筑场地选择在地震危险性较小的地段;其次,要严格按照二阶段与三个水准的目标进行建筑抗震设计,要认真仔细,不得马虎敷衍。最后,将抗震规范要求贯彻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确保真正提高建筑物的地震防御能力。
2.2.4重视农村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工作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目前,仍有约6亿人居住在农村,受经济水平、生产力等水平的限制,农村建筑物相比城市建筑物在地震抵御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震对农村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远超过城市地区,这也显示出了农村地区建筑抗震设防工作不足的问题。当前,农村房屋换代速度很快,农房的抗震性能相比过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所以,要注重引导农民建房时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多向农村提供经济、适用、简便易行又能抗震的住宅设计和抗震构造图集,加强对农房建设的指导,十分必要。
3、结语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类无法制止地震,就要将精力放在防震上,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性能,除了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之外,还要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建筑监管,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就研究设计建筑结构和工程设计,处理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与建筑功能、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关系,确保在保障建筑正常使用的同时,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白润泉.张来山.浅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措施[J].建筑经济.2013(08).
[2]肖桂清.侯建国.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08).
[3]祝慧勤.对建筑工程依法进行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探讨[J].内陆地震,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