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身份证号码:130638198009053510
摘要: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也逐渐成熟,建筑类型以及功能也在日益增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建筑结构设计成为了建筑工作的重点。本文简单的对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因素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建筑工程
1.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1框架结构
早期的高层建筑普遍使用框架结构,梁和柱以铰接或者钢接连的方式进行结构的搭建,框架结构的建筑空间有很高的灵活性,但是,由于梁柱截面积小,不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所以,框架结构只能应用于抗震要求不高的小型建筑。
1.2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通过钢筋混凝土墙板实现水平和竖向力的承重。而剪力墙结构通用的形式是平面布置,一般情况下,使用双向或者多向的布置,可以有效承受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这两方作用力。而钢筋混凝土墙板需要保持竖向设置的稳定性与整体性,所以,适合于较高建筑结构使用。剪力墙结构受力体系一定要满足间距要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空间实现灵活性。
1.3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是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进行组合使用的结构体系。以框架结构为主要结构,应用剪力墙结构为辅助结构,两种结构形式配合使用,既能互相补充,又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克服框架结构缺乏较强抗震性和剪力墙结构缺乏灵活性的缺点,我国高层建筑普遍应用的结构形式就是框剪结构。
1.4筒体结构
竖向筒体承受水平和竖向的荷载,这种结构就是筒体结构。筒体结构是从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发展起来的,筒体结构具有封闭性,可以使受力能力大大提高,实现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
2.建筑结构的选形分析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在整个工程中的造价占有很大的比例。当今我国各大小城市,常见的民用房结构主要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高层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设计者应该根据所给的方案选择最为合适的结构形式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从建筑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各种因素,设计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工程。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工程的造价占全部投资的60%以上,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并不需要太多的钢筋混凝土,所以这种建筑结构最好是用在7层楼以下的楼层建设。同时砖混结构需要依赖于墙体承载部分的荷载,所以对于梁体的布置需要设计更为合理。通过与框架结构的对比,灵活性与实用性也较为不足。而对于7到12层的楼房建筑,国家规定7楼以上就需要安装电梯增加成本,随着楼层的加高,墙体承载荷载也同时加大,这种情况下框架结构就比较适用了,具有抗震的功效,这种结构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使用量,不仅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成本,还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若建筑结构设计者要设计12层以上的楼层,就需要谨慎选用建筑结构,通过大多数设计者的经验,一般都会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钢筋混凝土墙板能承受竖向和水平力,它的刚度很大,空间整体性好,房间内不外露梁、柱棱角,便于室内布置,方便使用。剪力墙结构形式是高层住宅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中间设立刚性筒体,不仅使建筑结构能够做到所规定的设计刚度,而且还可以节省施工材料。
3.结构布置不合理的解决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布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建筑房子抗震性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在设计建筑结构布置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所在建筑地的地形、工程平而外形尺寸、抗侧力分析、荷载的分布情况等。这些布置口头上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可是真正运用在实际当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而导致没有规定时所出现的效果,尤其是当建筑设计的外在非常复杂,设计者很难按简单化方案的方式施工,只要将问题控制在范围内即可。现如今的我国还没有对建筑结构设计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再加上是初来的设计者缺乏实践的经验,很可能无法保证建筑结构的规定,有的设计师还一味地听投资商的意见,放任他们所说的无理要求,这样很有可能破坏原本的较为规范的设计,而出现各种问题,各种数据偏差,这样建筑結构设计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作用。
4.建筑结构基础部分的设计问题
4.1桩基选型不够合理。
在建筑楼房的时候,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时或地基变形超出规范限值时采用桩基,桩基需要考虑地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所在地地底下的J清况,还有桩基周围的环境情况都需要考虑,但是设计者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而产生最基本的步骤出现各种严重后果并产生资源损害,成本损失。有的设计者只勘测到所需要桩基的地下距离,所测的距离土壤没问题就决定可以施工了,却不清楚在所测的地下10米位置存在着不良地基土,可能会导致楼房建筑好后会因为桩基的坍塌整座楼房全部损害的可怕后果,对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本分来说应该将桩穿过卵石层以达到稳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技术的有限,想要稳定的桩尖穿过卵石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整个施工的质量都没有保障。
4.2单桩承载力取值出现偏差或缺乏计算依据。
由于成桩工艺的不一样,地基土对于不同的桩型承担能力也各不相同,对于这种承担能力的差异性,要按照规定的公式来计算桩型的承担能力,对于不同的桩型运用在不同的图层中极限钡」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很多的建筑结构技术人员为了图方便提供了经过计算得出来的设计参数,并且没有进行深度的环境调查就用所计算出来的数据引入地质报告中,直接使用报告的数据进行成桩,这样可能因为地势的高低、原本的地质情况就会出现和所得的数据有偏差,引起负而摩擦阻力的影响。
5.钢混结构构造方而存在的常见问题
5.1板—柱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板—柱在以前建筑结构中是节约成本便捷的常用手段,但是,它自身有致命的缺点,板与柱之间连接的节点分析脆弱,一旦发生地震就会立马垮掉,过去在防震规范中没有对板一柱设计作出相对的设计规定,这很容易影响到建筑设计者对于板一柱结构的盲口使用,而没有意识到错误所在将会带来的危害。
5.2异形柱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的时尚社会,消费者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住宅也不例外,很多住户在对于房屋的建筑上要求能够采用异形柱结构让建筑看着更加特别更加时尚,对于异形柱结构设计无论是房屋的高度、体型不规则、结构布置都很容易体现出来。由于我国对异形柱所使用的异形结构的承载能力,还有对抗震性的认识,房屋高度、结构及防震都已作出严格的掌握,在工作中有一点偏差就会出现坍塌。
5.3结构缝设置不合理,缝宽度不足。
现在人们的居住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也越建越高,这样的同时超长建筑物会出现很多外在因素,高出的温度对结构有着不利影响,这种状态下结构缝设置就必须合理使用。有的设计师觉得结构设计过于复杂可以用后浇法来替代,后浇的技术是减少混泥土材料干缩影响,但是一旦温度发生变化就不能解决问题了。后浇带处的混泥土封闭了以后,如果再受到温度变化,那么将会完全不起作用。对于不能或不便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了单独使用后浇外,应该采取能够有效加强的措施。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当今社会,建筑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带动建筑结构设计也获得了很大的成果。建筑
结构设计的发展,不仅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而且大大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促进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泽波.浅谈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及改善对策[J].在中华民居,2014,05:77.
[2]程桂平.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福建建材,2014,04:34-35.
[3]宋志瑜.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J].城市建筑,2014,03:66.
[4]黎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