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月
次,我要返璞归真!”像是宣言,在走红七年后,林宥嘉寻求突破的时候到了。不仅不插电演出,他还写了小说,在小说里给自己找了个替身——他怀念成名前的自己,那个“零”以前,“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状态,我想找回来”。
2012年,专辑《大小说家》发行后,长期在网站写博客的林宥嘉被出版社相中。“其实是巧合,他们并不知道新专辑。”
在此之前,林宥嘉并无写作与系统阅读的经历。“我一直都是非常不喜欢读书的人。”
进入大学后,台湾流行起一个叫“无名小站”的博客,林宥嘉开始与同龄人一样一边写自己的“网字”,一边读别人的。
他被一些很特别的家伙吸引,看他们的博客时发现:“这些人怎么文笔这么好!”他也开始试着努力“写出好看的字来”。
小说让一向面对访问怕说错话的林宥嘉有了说点真话的空间,歌手和偶像的包袱被暂时放下。
12个故事在纽约写成。像一个串故事的游戏,先是作家万金油将林宥嘉的12首歌扩展成12篇小说,林宥嘉在此基础上再延伸出另外12个故事。
这12个故事他写了一年。“这一年写了很多故事,但是最后只选择了这些。”
让一个没有写作经验的歌手写作,听起来并不容易。“有时为了寻找灵感,我会一直睡觉。那并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因为我是要寻找一件东西。”
这一点,林宥嘉不辱“迷幻王子”的称号。他睡觉,是为了让自己做梦。“每天好像都天昏地暗,很饿才去吃东西。只有觉得这样太萎靡的时候才去健身,其他时间就一直想题材,想不到就去睡觉。后来真的从梦中想到了很多东西。有一阵子,我觉得做梦可以练习,可以变得很频繁。甚至有一阵子一躺下就会做梦,每次做出的梦都很特别。”
懵懵懂懂写了几个故事,就像最初懵懵懂懂参加第一季台湾《超级星光大道》选秀,那时林宥嘉还是大学生。
此前,林宥嘉只参加过学校的歌唱比赛。中学某次上音乐课,老师放陶喆的歌,听到林宥嘉在轻声跟唱,认定他是很会唱歌的学生。课后老师叫他去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每班一定要派出一人参加,我也不知道,就去比了,结果拿了第一名。”
一次看当时台湾最红的歌唱比赛《校园歌喉战》,评委黄舒骏说,最适合当歌手的年纪是18岁到22岁,过了这个年纪就太老了。林宥嘉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18岁。“完蛋了,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音乐。每个人心里都会隐约知道你要做什么,可你无法很快确定。你会从生活中得到很多暗示,告知你目标,可是那个时候我没有目标,觉得我好像只会唱歌。”
即便如此,林宥嘉最想做的工作也“绝对不是歌手”。“第二想做的是开唱片行,第一想做的是进唱片公司,具体做什么,不知道。因为很喜欢音乐,进唱片公司,每天听音乐就不会被认为是在浪费生命。”
大学到花莲,他身边没有一个人知道唱片公司长什么样子。听到黄舒骏说起歌手年纪前一星期,三个朋友找到林宥嘉,告诉他:“中视有一个歌唱比赛,你去参加,第一名有100万奖金哦!”林宥嘉眼前一亮,他想到可以去认识台北唱片公司的人。“我说好,那要去哪里比?朋友说,就在高雄大立百货公司楼下。”
“去的时候很紧张,我8点就到了,12点才开始。”到太早没有人,林宥嘉先去逛了百货公司,吃了个猪排饭回来,吓坏了:“人变超多,我赶快领号码牌,心里说完蛋了,太严重了!”
台上的选手在唱,耳边是各种夸赞:“超会唱,超厉害!”林宥嘉的心里烦躁又害怕。轮到他上台时,他压力很大。“我已经用所有的气去唱了,出来之后却没有人称赞,只有袁惟仁说:‘你可以唱一下国语歌吗?”没有伴奏,林宥嘉边弹手指边把歌唱完,依然没人称赞。
唱完后,评委说:“知道了,谢谢,就这样。”他很沮丧,开始后悔参加比赛。坐火车回花莲时,他很不开心,直到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你是林宥嘉吗?你海选入围了,下下礼拜来台北甄选。”
他仍然没回过神来:“哦,真的?那可不可以请问有多少人入围?”对方说,大概两百个。“我排第几名?”“不知道。”他又问:“那你有听我唱的吗?”“好像有看到吧。”“你觉得我唱得怎么样?”从小到大没去过台北的林宥嘉拿着电话问不停。
要结识唱片公司工作人员的愿望,直到比赛后期才实现。拿冠军,成了这个愿望的“副产品”。比赛结束后,他才看到关于比赛的广告:“我们在寻找一个100万的嗓音,下一个天王巨星,等你来参加。”林宥嘉笑说:“那个人居然就是我,我就是那个100万的嗓音。”
他其实并不喜欢参加比赛。高中时,林宥嘉已经组了乐团。台湾南部的一个电台,想办一个电台歌唱比赛,选出每个学校的第一名,学校要在运动会上办一个歌唱比赛作为预赛。
林宥嘉的学长叫他去比赛,放话说他一定是冠军。同期比赛的另一名同学,是个大部分女生都说人又好又温柔又会唱歌的男生,“而我好像很孤僻,他们觉得我讲话很讨人厌,贱贱的,看起来又很欠揍”。在运动会司令台比赛时,林宥嘉紧张极了。唱完后,朋友去训导处翻评分表,跑回来告诉他:“你是第一名。”不久,学校教务主任问林宥嘉:“你要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吗?”林宥嘉回答说:“不去。”
“因为我很怕输,那个时候觉得唱歌好,就好像赌博你已经赢到钱了,千万不要再赌。已经拿到第一名了,你还要干吗?有一个很开心的感觉就好,不要再比了。”
听电台,有人打电话进去唱歌。“我听到有周冠军、季冠军,拿到季冠军的那个人跟我一样18岁。”自小就善于模仿陶喆的林宥嘉蠢蠢欲动,打电话进去,说:“我要报名。”“那你清唱一下给我听。”唱完后,电话那头说:“好,谢谢你,下次再来挑战。”
怎么会这样?林宥嘉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打电话到自己的手机,转语音信箱后就开始唱,唱完再用语音信箱听。“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拿着电话唱歌时一直对着话筒发声,会出现‘噗噗噗的声音,他当然会说你下次再来挑战。”
掌握玄机后,他再次拨通电话,把话筒放远。这一改进给对方带来惊喜:“你唱得很好,等我们一下,我现在让光宇哥跟你聊。”光宇哥是那时很有名的DJ。对方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胡乱取了一个。对方让他再清唱一次,林宥嘉唱完,对方说:“你几岁?真的很厉害,很会唱歌。你不要挂断,留下联络方式。”
之后,工作人员要求他留下资料,告诉他下次会帮他准备伴唱带,林宥嘉木木地回答:“不好意思,我没有要比。”他觉得已经赢到了赞赏,该收手了。
七年后,林宥嘉开始寻找“零”以前的自己。“你要知道我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那是零以前的我。从零开始我已经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人,所以我做的每一件事、唱的每一首歌都要符合大众审美,但是我想回到零以前的状态。”
endprint
次,我要返璞归真!”像是宣言,在走红七年后,林宥嘉寻求突破的时候到了。不仅不插电演出,他还写了小说,在小说里给自己找了个替身——他怀念成名前的自己,那个“零”以前,“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状态,我想找回来”。
2012年,专辑《大小说家》发行后,长期在网站写博客的林宥嘉被出版社相中。“其实是巧合,他们并不知道新专辑。”
在此之前,林宥嘉并无写作与系统阅读的经历。“我一直都是非常不喜欢读书的人。”
进入大学后,台湾流行起一个叫“无名小站”的博客,林宥嘉开始与同龄人一样一边写自己的“网字”,一边读别人的。
他被一些很特别的家伙吸引,看他们的博客时发现:“这些人怎么文笔这么好!”他也开始试着努力“写出好看的字来”。
小说让一向面对访问怕说错话的林宥嘉有了说点真话的空间,歌手和偶像的包袱被暂时放下。
12个故事在纽约写成。像一个串故事的游戏,先是作家万金油将林宥嘉的12首歌扩展成12篇小说,林宥嘉在此基础上再延伸出另外12个故事。
这12个故事他写了一年。“这一年写了很多故事,但是最后只选择了这些。”
让一个没有写作经验的歌手写作,听起来并不容易。“有时为了寻找灵感,我会一直睡觉。那并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因为我是要寻找一件东西。”
这一点,林宥嘉不辱“迷幻王子”的称号。他睡觉,是为了让自己做梦。“每天好像都天昏地暗,很饿才去吃东西。只有觉得这样太萎靡的时候才去健身,其他时间就一直想题材,想不到就去睡觉。后来真的从梦中想到了很多东西。有一阵子,我觉得做梦可以练习,可以变得很频繁。甚至有一阵子一躺下就会做梦,每次做出的梦都很特别。”
懵懵懂懂写了几个故事,就像最初懵懵懂懂参加第一季台湾《超级星光大道》选秀,那时林宥嘉还是大学生。
此前,林宥嘉只参加过学校的歌唱比赛。中学某次上音乐课,老师放陶喆的歌,听到林宥嘉在轻声跟唱,认定他是很会唱歌的学生。课后老师叫他去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每班一定要派出一人参加,我也不知道,就去比了,结果拿了第一名。”
一次看当时台湾最红的歌唱比赛《校园歌喉战》,评委黄舒骏说,最适合当歌手的年纪是18岁到22岁,过了这个年纪就太老了。林宥嘉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18岁。“完蛋了,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音乐。每个人心里都会隐约知道你要做什么,可你无法很快确定。你会从生活中得到很多暗示,告知你目标,可是那个时候我没有目标,觉得我好像只会唱歌。”
即便如此,林宥嘉最想做的工作也“绝对不是歌手”。“第二想做的是开唱片行,第一想做的是进唱片公司,具体做什么,不知道。因为很喜欢音乐,进唱片公司,每天听音乐就不会被认为是在浪费生命。”
大学到花莲,他身边没有一个人知道唱片公司长什么样子。听到黄舒骏说起歌手年纪前一星期,三个朋友找到林宥嘉,告诉他:“中视有一个歌唱比赛,你去参加,第一名有100万奖金哦!”林宥嘉眼前一亮,他想到可以去认识台北唱片公司的人。“我说好,那要去哪里比?朋友说,就在高雄大立百货公司楼下。”
“去的时候很紧张,我8点就到了,12点才开始。”到太早没有人,林宥嘉先去逛了百货公司,吃了个猪排饭回来,吓坏了:“人变超多,我赶快领号码牌,心里说完蛋了,太严重了!”
台上的选手在唱,耳边是各种夸赞:“超会唱,超厉害!”林宥嘉的心里烦躁又害怕。轮到他上台时,他压力很大。“我已经用所有的气去唱了,出来之后却没有人称赞,只有袁惟仁说:‘你可以唱一下国语歌吗?”没有伴奏,林宥嘉边弹手指边把歌唱完,依然没人称赞。
唱完后,评委说:“知道了,谢谢,就这样。”他很沮丧,开始后悔参加比赛。坐火车回花莲时,他很不开心,直到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你是林宥嘉吗?你海选入围了,下下礼拜来台北甄选。”
他仍然没回过神来:“哦,真的?那可不可以请问有多少人入围?”对方说,大概两百个。“我排第几名?”“不知道。”他又问:“那你有听我唱的吗?”“好像有看到吧。”“你觉得我唱得怎么样?”从小到大没去过台北的林宥嘉拿着电话问不停。
要结识唱片公司工作人员的愿望,直到比赛后期才实现。拿冠军,成了这个愿望的“副产品”。比赛结束后,他才看到关于比赛的广告:“我们在寻找一个100万的嗓音,下一个天王巨星,等你来参加。”林宥嘉笑说:“那个人居然就是我,我就是那个100万的嗓音。”
他其实并不喜欢参加比赛。高中时,林宥嘉已经组了乐团。台湾南部的一个电台,想办一个电台歌唱比赛,选出每个学校的第一名,学校要在运动会上办一个歌唱比赛作为预赛。
林宥嘉的学长叫他去比赛,放话说他一定是冠军。同期比赛的另一名同学,是个大部分女生都说人又好又温柔又会唱歌的男生,“而我好像很孤僻,他们觉得我讲话很讨人厌,贱贱的,看起来又很欠揍”。在运动会司令台比赛时,林宥嘉紧张极了。唱完后,朋友去训导处翻评分表,跑回来告诉他:“你是第一名。”不久,学校教务主任问林宥嘉:“你要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吗?”林宥嘉回答说:“不去。”
“因为我很怕输,那个时候觉得唱歌好,就好像赌博你已经赢到钱了,千万不要再赌。已经拿到第一名了,你还要干吗?有一个很开心的感觉就好,不要再比了。”
听电台,有人打电话进去唱歌。“我听到有周冠军、季冠军,拿到季冠军的那个人跟我一样18岁。”自小就善于模仿陶喆的林宥嘉蠢蠢欲动,打电话进去,说:“我要报名。”“那你清唱一下给我听。”唱完后,电话那头说:“好,谢谢你,下次再来挑战。”
怎么会这样?林宥嘉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打电话到自己的手机,转语音信箱后就开始唱,唱完再用语音信箱听。“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拿着电话唱歌时一直对着话筒发声,会出现‘噗噗噗的声音,他当然会说你下次再来挑战。”
掌握玄机后,他再次拨通电话,把话筒放远。这一改进给对方带来惊喜:“你唱得很好,等我们一下,我现在让光宇哥跟你聊。”光宇哥是那时很有名的DJ。对方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胡乱取了一个。对方让他再清唱一次,林宥嘉唱完,对方说:“你几岁?真的很厉害,很会唱歌。你不要挂断,留下联络方式。”
之后,工作人员要求他留下资料,告诉他下次会帮他准备伴唱带,林宥嘉木木地回答:“不好意思,我没有要比。”他觉得已经赢到了赞赏,该收手了。
七年后,林宥嘉开始寻找“零”以前的自己。“你要知道我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那是零以前的我。从零开始我已经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人,所以我做的每一件事、唱的每一首歌都要符合大众审美,但是我想回到零以前的状态。”
endprint
次,我要返璞归真!”像是宣言,在走红七年后,林宥嘉寻求突破的时候到了。不仅不插电演出,他还写了小说,在小说里给自己找了个替身——他怀念成名前的自己,那个“零”以前,“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状态,我想找回来”。
2012年,专辑《大小说家》发行后,长期在网站写博客的林宥嘉被出版社相中。“其实是巧合,他们并不知道新专辑。”
在此之前,林宥嘉并无写作与系统阅读的经历。“我一直都是非常不喜欢读书的人。”
进入大学后,台湾流行起一个叫“无名小站”的博客,林宥嘉开始与同龄人一样一边写自己的“网字”,一边读别人的。
他被一些很特别的家伙吸引,看他们的博客时发现:“这些人怎么文笔这么好!”他也开始试着努力“写出好看的字来”。
小说让一向面对访问怕说错话的林宥嘉有了说点真话的空间,歌手和偶像的包袱被暂时放下。
12个故事在纽约写成。像一个串故事的游戏,先是作家万金油将林宥嘉的12首歌扩展成12篇小说,林宥嘉在此基础上再延伸出另外12个故事。
这12个故事他写了一年。“这一年写了很多故事,但是最后只选择了这些。”
让一个没有写作经验的歌手写作,听起来并不容易。“有时为了寻找灵感,我会一直睡觉。那并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因为我是要寻找一件东西。”
这一点,林宥嘉不辱“迷幻王子”的称号。他睡觉,是为了让自己做梦。“每天好像都天昏地暗,很饿才去吃东西。只有觉得这样太萎靡的时候才去健身,其他时间就一直想题材,想不到就去睡觉。后来真的从梦中想到了很多东西。有一阵子,我觉得做梦可以练习,可以变得很频繁。甚至有一阵子一躺下就会做梦,每次做出的梦都很特别。”
懵懵懂懂写了几个故事,就像最初懵懵懂懂参加第一季台湾《超级星光大道》选秀,那时林宥嘉还是大学生。
此前,林宥嘉只参加过学校的歌唱比赛。中学某次上音乐课,老师放陶喆的歌,听到林宥嘉在轻声跟唱,认定他是很会唱歌的学生。课后老师叫他去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每班一定要派出一人参加,我也不知道,就去比了,结果拿了第一名。”
一次看当时台湾最红的歌唱比赛《校园歌喉战》,评委黄舒骏说,最适合当歌手的年纪是18岁到22岁,过了这个年纪就太老了。林宥嘉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18岁。“完蛋了,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音乐。每个人心里都会隐约知道你要做什么,可你无法很快确定。你会从生活中得到很多暗示,告知你目标,可是那个时候我没有目标,觉得我好像只会唱歌。”
即便如此,林宥嘉最想做的工作也“绝对不是歌手”。“第二想做的是开唱片行,第一想做的是进唱片公司,具体做什么,不知道。因为很喜欢音乐,进唱片公司,每天听音乐就不会被认为是在浪费生命。”
大学到花莲,他身边没有一个人知道唱片公司长什么样子。听到黄舒骏说起歌手年纪前一星期,三个朋友找到林宥嘉,告诉他:“中视有一个歌唱比赛,你去参加,第一名有100万奖金哦!”林宥嘉眼前一亮,他想到可以去认识台北唱片公司的人。“我说好,那要去哪里比?朋友说,就在高雄大立百货公司楼下。”
“去的时候很紧张,我8点就到了,12点才开始。”到太早没有人,林宥嘉先去逛了百货公司,吃了个猪排饭回来,吓坏了:“人变超多,我赶快领号码牌,心里说完蛋了,太严重了!”
台上的选手在唱,耳边是各种夸赞:“超会唱,超厉害!”林宥嘉的心里烦躁又害怕。轮到他上台时,他压力很大。“我已经用所有的气去唱了,出来之后却没有人称赞,只有袁惟仁说:‘你可以唱一下国语歌吗?”没有伴奏,林宥嘉边弹手指边把歌唱完,依然没人称赞。
唱完后,评委说:“知道了,谢谢,就这样。”他很沮丧,开始后悔参加比赛。坐火车回花莲时,他很不开心,直到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你是林宥嘉吗?你海选入围了,下下礼拜来台北甄选。”
他仍然没回过神来:“哦,真的?那可不可以请问有多少人入围?”对方说,大概两百个。“我排第几名?”“不知道。”他又问:“那你有听我唱的吗?”“好像有看到吧。”“你觉得我唱得怎么样?”从小到大没去过台北的林宥嘉拿着电话问不停。
要结识唱片公司工作人员的愿望,直到比赛后期才实现。拿冠军,成了这个愿望的“副产品”。比赛结束后,他才看到关于比赛的广告:“我们在寻找一个100万的嗓音,下一个天王巨星,等你来参加。”林宥嘉笑说:“那个人居然就是我,我就是那个100万的嗓音。”
他其实并不喜欢参加比赛。高中时,林宥嘉已经组了乐团。台湾南部的一个电台,想办一个电台歌唱比赛,选出每个学校的第一名,学校要在运动会上办一个歌唱比赛作为预赛。
林宥嘉的学长叫他去比赛,放话说他一定是冠军。同期比赛的另一名同学,是个大部分女生都说人又好又温柔又会唱歌的男生,“而我好像很孤僻,他们觉得我讲话很讨人厌,贱贱的,看起来又很欠揍”。在运动会司令台比赛时,林宥嘉紧张极了。唱完后,朋友去训导处翻评分表,跑回来告诉他:“你是第一名。”不久,学校教务主任问林宥嘉:“你要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吗?”林宥嘉回答说:“不去。”
“因为我很怕输,那个时候觉得唱歌好,就好像赌博你已经赢到钱了,千万不要再赌。已经拿到第一名了,你还要干吗?有一个很开心的感觉就好,不要再比了。”
听电台,有人打电话进去唱歌。“我听到有周冠军、季冠军,拿到季冠军的那个人跟我一样18岁。”自小就善于模仿陶喆的林宥嘉蠢蠢欲动,打电话进去,说:“我要报名。”“那你清唱一下给我听。”唱完后,电话那头说:“好,谢谢你,下次再来挑战。”
怎么会这样?林宥嘉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打电话到自己的手机,转语音信箱后就开始唱,唱完再用语音信箱听。“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拿着电话唱歌时一直对着话筒发声,会出现‘噗噗噗的声音,他当然会说你下次再来挑战。”
掌握玄机后,他再次拨通电话,把话筒放远。这一改进给对方带来惊喜:“你唱得很好,等我们一下,我现在让光宇哥跟你聊。”光宇哥是那时很有名的DJ。对方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胡乱取了一个。对方让他再清唱一次,林宥嘉唱完,对方说:“你几岁?真的很厉害,很会唱歌。你不要挂断,留下联络方式。”
之后,工作人员要求他留下资料,告诉他下次会帮他准备伴唱带,林宥嘉木木地回答:“不好意思,我没有要比。”他觉得已经赢到了赞赏,该收手了。
七年后,林宥嘉开始寻找“零”以前的自己。“你要知道我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那是零以前的我。从零开始我已经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人,所以我做的每一件事、唱的每一首歌都要符合大众审美,但是我想回到零以前的状态。”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