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真情实感?教学真作文——谈初中作文教学

2014-10-21 16:49昌根平
课外语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作文教学

【摘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老师的难题。学生不会写,老师不好教,不少学生“背”范文,抄作文。怎样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教学生写好作文呢?本文试从真情实感出发,点燃写作情绪入手,激发创作冲动,借助语言表达来帮助学生写好作文,从而探究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正确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作文 ;抄;教学;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以“抄”完事的情况到处都是。

《成都晚报》报道,一个叫曾颖的作者发现,自己200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竟成为2004年江西一名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曾颖发贴声讨这名考生,却招来一片骂声,押题和抄袭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1]“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超不会超”被直白地转成了“天下文章一半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是一种技术活,是学生作文拿分的必然途径。

一次作文比赛,学生交来一篇《亲情永不下岗》,初读就十分喜欢。“……外婆是一个人住的,在我的记忆中,外婆的家总是很冷清。偌大的一个院子,除了外婆养了多年的那只猫会时不时叫上几声外,就没有别的动静。”……“外婆经常会独自一个人躲进阁楼。在离开的前一天,我怯怯地推开了阁楼的门。阁楼很暗,没有灯,也没有一件摆设,满墙贴着些照片。凑近一看,才发现那是妈妈几兄妹的照片!从幼年到成年,下边还标着一些字‘满月了‘百日留念‘第一次迈步‘上学了……”我情不自禁放声吟读,却被同事一句:“好作文,百度一下?”打断,上网一查真是一篇“范文”。

“抄”作文成了必然后,再好的生活素材也是浮云。学校运动会,满地瓜壳纸屑,许多学生愤愤不平,拿起扫帚前去打扫。趁着这股热情,让几个语文好的学生写份倡议书,希望全校同学爱护卫生。打扫的学生干得热火朝天,写倡议书的却憋得喘不上气来。几个学生左翻右搜,从书中找出了一句“我们的行动,更是打扫自己的心灵”,拼凑着写了几行。没有引用不成文章,别人的语句才能表达情感,学生作文已经成为和生活毫无关系的一份作业。

学生作文怎么会这样被动?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突破这种状态呢?

一、从身边真事入手,开启学生作文初动力

没有吃过满汉全席写不出山珍海味的意境,一个只吃过炸酱面、面糊糊,只吃过猪头肉、羊杂碎的文学先生和文学女士,要他来写满汉全席,写山珍海味,那是很困难的。[2]真实的感受是作文打动人心的前奏,没有真实作文就是任务,思路茫然、内容空洞,写不出来就编,编不出来就抄。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入手,结合内心的实际感受写作文。

新学期,班主任数学老师突然调走,几天没上数学课,学生个个神色忧伤。教师节那天,让学生以《感念师恩》为题写篇作文。有情感基础的作文,每篇都是佳作。

“……晚自习结束了,班上的同学一如既往地收拾作业。这时,班主任快步走上了讲台,眉头紧锁,表情有些莫明的低沉。他轻轻地扣了扣讲台,语速缓慢:‘大家安静一下,我有件事要宣布。我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只见老师停顿了一下,嗓音喑哑:‘从明天起,我不再担任你们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我调到另一所学校去上班了。说完,他的眼圈红了,泪光在眼眶里浮动,固执地没有掉落。老师凝重哀伤的眼神无法骗人,这是事实。我的眼泪突地掉了下来,慌忙去擦,却仍是徒劳,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怎么也挡不住。……”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听着这篇作文时,学生凝神落泪,无声地哭成了一片。真实就是在作文的字里行间。

“……安静的教室,数学课本静静的摊着。可是没有老师,我盯着讲台,泪水又开始浮动。泪眼中看到老师一板一眼训斥人;老师考前和蔼地鼓励学生;老师边吃馍馍边找我们了解情况。一切历历在目,无法忘去。……”

情到真处,句句皆是。身边的真实,触及心泉。语文老师就应该善于帮助学生抓住身边的真实,引发内心的情感冲动,进而写成作文。有真人真事真情,学生作文自然愿意写,也能写好。

二、以表达激情展开,挑动学生作文内驱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没有写作热情,真实的题材摆在面前也会熟视无睹,就像中国式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拉尿,景点拍个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作文写作应该点燃学生发掘材料的创作热情,有创作热情,学生眼到心到,有话要说,一经动笔,思绪纷呈,妙语如珠。

一次公开教学,内容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小学语文学过《圆明园的毁灭》,对圆明园有感性的认知;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对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及雨果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感知,讨论分析全文水到渠成。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牢牢抓住了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及对侵略者的谴责这个课文重点。阅读引燃学生爱国情感,用心悟情,情感所致,写作随承。最后十来分钟的口头作文,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氛围。有的学生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诵出了《我心中的圆明园》;有的读出了充满崇敬之情的《雨果,你的心中充满正意》。课文的思想情感、课堂讨论分析的氛围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思维主动,情感到位,表达起来自然出口成“文”。

学习课文恰如其境找到情感的燃点,安排续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消化理解原作,还能激荡学生的创造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是写好作文的内驱力。

三、以语言表达叙情,学写作文真能力

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文课堂的意义不仅仅是揣摩词句表达的精妙,也不仅仅是从课文获得心灵的洗涤、情感的碰撞、思维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领悟表达的方法,准确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悟用恰当的方式,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它饱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心血和生命。 “观文者披文以入”,在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感受文学的魔力,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3]endprint

文学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讲一些文学知识,有不少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古诗词。有人讲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领着全班赏析吟诵,“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情诗境在语言的魅力中尽显。

在一篇《学会欣赏》的命题作文中,学生写道,“不经意抬首,幡然醒悟,不是生活残酷,而是我们一直在错过,忽略了身边的一切。一直,没学会去欣赏……”“我们在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喧嚣的尘世中寻找着自我,无意一瞥窗外的美景,欣赏总是擦肩而过……”

文学的美诱发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加强文学名作的阅读和吟诵,能够使学生接受文学思想的熏陶,产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应。当然,在学习和背诵名家名篇时,一要注意精选不泛滥,要读就读最好的,读最能提高学生素养的作品;二要熟读,读懂读透,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化作品情感为心灵体验,从而领悟到文学的生命力。

文学影响力,常通过教材教学来实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4]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是学生写作的典范。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有读写一体的意识,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通过训练这一环节,巧安排,勤练笔,让生活的素材,借助“例子”不断触发学生内心的写作情景,让教材起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桥梁作用。

在仿的过程中,犹如一阵风吹过树梢,一棵树摇曳着,把风传递给了另一棵树。学习课文的目的不是把作品的情境强势地倒给孩子,而应该要唤醒他的灵魂,激发他体内巨大的创造力。

总之,作文应该是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工具,作文教学应该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的事、领会身边的情,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实话”,诉“真情”“实感”。启发学生用文学的心去感知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情绪,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最终实现作文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新浪网 《成都作者文章被江西考生背下 抄袭作文高考得满分》 〔DB/OL〕 2006.

[2]李国文.朝花栏目《红楼美食与大师功力》[N].解放日报,2005-4-14.

[3] 杨旭,孙志红.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职专生写作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作者简介:昌根平,男,中学初级职称,现任教于江西省分宜中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