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琳 周军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肩胛部周围肌肉力量平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指出了肩胛骨位置改变与肩胛部周围肌肉力量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及肩胛部周围肌肉力量失衡与肩关节功能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肩胛骨位置改变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 肩胛骨 肩关节 肌肉力量平衡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关节。在运动中肩胛骨也会随身体的运动发生平移和旋转。已经有研究显示如果因为肩胛部肌肉力量失衡肩胛骨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会引起肩周炎等其他病变[1],所以肩胛骨解剖位置的改变是提示身体肌肉力量失衡的警示信号,对其他疾病的预示和康复方案的制定将提供依据。
一、肩胛骨位置的改变与肩胛部周围肌肉力量平衡的关系
(一)参与肩胛骨运动肌肉的生理解剖功能
1.斜方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1/3、肩峰和肩胛冈。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肩胛骨固定时,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面转向对侧;两侧肌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后仰。
2.肩胛提肌:起自第4颈椎横突;止于肩胛骨上角。作用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轻度回旋;两侧收缩,使颈伸。
3.菱形肌:起自第2颈椎和上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作用: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4.前锯肌:9-10个肌齿起自上位8-9肋骨外侧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作用: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前锯肌的上部和中部把肩部往前拉,辅助如俯卧撑,卧推之类的运动。也帮助抬起上体,如侧身起坐。重要的是,前锯肌的下部帮助旋转肩胛,并转动肩关节窝向上。因此,前锯肌下部主要是辅助三角肌,并且是任何头顶上推动作的重要力量因素,同时,上中部前锯肌辅助上体旋转,侧弯和稳定。这证明他们虽然绝对力量不大,但对于全身力量却是必需的。
由此可见,肩胛骨是头部、肩部与脊柱运动的重要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肩胛部周围肌肉的平衡
通常我们在站立或坐位状态下,特别是长期处于一个体位,很多人会采用驼背、圆肩、探头的姿态,长期处于这一姿态,身体的结构就会随之改变。
前锯肌变短,肩胛骨会随着胸廓前倾而向前移动;头夹脊和颈夹肌变短,头部反而后倾;菱形肌被拉长,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局部劳损。肩胛骨周围的软组织也会随肩胛骨的移位而变化,造成无菌性炎症的发生,并伴随疼痛的产生。
早在1986年就有专家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肩胛骨的移动方向分为三种,外上,内上,少数向下移动[2]。这主要是斜方肌上部肌肉过分紧张,前锯肌力量相对薄弱导致的[3]。
二、肩胛部周围肌肉力量失衡与肩关节功能关系
肩关节的病变和不正常的肩关节运动都与肩胛部周围肌肉力量失衡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不是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绝对力弱[4],过度激活的上斜方肌是促成肩胛骨不正常运动的原因之一[5]。
在临床上通常都是通过加强斜方肌的力量来代偿前锯肌,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但也会造成肩胛骨不正常的移位和旋转[3]。肩胛骨盂面与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对合关系和对合角度产生变化,这种解剖位置的变化导致肩关节活动角度受限,同时由于周围软组织也发生了改变,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腱无菌性炎症,使肩关节活动功能更加受限。
三、肩胛骨位置的改变与其他部位力量失衡的关系
临床上肩胛骨位置的改变都伴随着机体形态的改变,即出现驼背、圆肩、头后倾等,这些形态上的变化都和颈曲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颈曲的变化是腰曲通过脊柱韧带的传导力改变的[6]。所以肩胛骨位置的改变是整个脊柱肌力不平衡的信号。
综上所述,肩胛骨位置改变是由于斜方肌上部紧张和前锯肌力量薄弱导致的,同时肩胛骨位置的改变会引起肩关节功能障碍。但肩胛骨位置的改变与颈部和腰部肌肉力量的平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后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找出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素英,吴建.浅析肩胛骨与冷冻肩[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4(4):273.
[2] 张朝纯,杨文芸,邱平久等.肩胛骨位置改变与肩关节周围炎[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86.5(1):14-17.
[3] 皮尚伯.肩胛部肌肉力量的平衡对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8):782-784.
[4] Ludewig PM, Cook TM. Alterations in shoulder kinematics and associated muscle activity in people with symptoms of shoulder imimpingement[J].Phys Ther.2000.80(3):276-291.
[5] Sahrman 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vement Impairment syndromes[M]. St Louis,Mo:Mosby.2002.
[6] 韦以宗,韦春德,谭树生等.腰曲对颈曲影响的动态下X线片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4):38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