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及护理

2014-10-21 16:55:46杨坤富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胸外科心理压力关怀

杨坤富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249-01

胸外科多为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如何缓解患者术前心理压力,不仅对手术过程有著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后期治疗效果,因此加强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疏导就成为胸外科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本文就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护理措施作一简单分析。

一、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无论手术大小,手术对于患者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是一项较强烈的精神应激源。胸外科手术多为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更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并在此种应激源的刺激下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四肢发凉.全身发抖.意识范围狭窄,感觉过敏,精神紧张,对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等恐惧,甚至出现病理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这是患者术前担心手术会带来影响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一种心境。一是对手术表现为害怕,二是对手术表示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发生意外、出现残废或损害等。一旦确定需做手术治疗,患者即对手术产生种种猜测,或查看、打听有关手术的问题,急切盼望早日用手术解除疼痛。同时,又表现为揣揣不安,情绪不稳,四肢酸软,茶饭不思,睡眠障碍。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则情绪更为紧张,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即使在手术前的当晚服用安眠剂,仍难以安静人睡。有的患者可能出于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在进入手术空后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大汗淋漓、心跳加快等。

2.恐惧心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很多患者在术前并未完全了解自己的具体病情,这种不了解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第二种是患者了解到自己所患严重疾病,对预后表示极度的担心甚至绝望。恐惧反应可分为三级:I级:有轻度紧张和担心,表现尚属自然,安静,无食欲、睡眠改变,约占手术患者的26%。II级:中度紧张、担心,表现出不自然,睡眠欠佳,胃纳量有改变,约占手术患者的44%。III级:严重的紧张和担心,坐立不安,睡眠差,胃纳少,约占手术患者的30%。

3.抑郁心理:手术对患者来说.意味着脏器组织的破坏或丧失,可因此而引起负性情感增强,表现出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心境。胸外科的手术多为恶性肿瘤切除,患者多表现为兴超索然,情绪低沉,忧心仲仲,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甚至忧郁沮丧,悲观绝望,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

4.猜疑心理:此种心理多表现在患者还未完全了解病情,由于手术可能使患者的生活、工作规律发生改变,由此可产生对任何事物均异常敏感,而且将信将疑,甚至处于偏信和否定的矛盾状态之中。这是由于自我防卫和自我暗示作用的结果。术前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细心观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讲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救治,对别人的安慰和关心认为是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或担心误诊,怕手术部位搞错了,甚至否认自己患病。

5.择优心理:患者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迫切希望具有高水平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同时也希望得到技术熟练、态度和蔼的护理人员为自己护理。

6.生与死体验心理:术前医生往往会让患者签术前同意书,上面诸多风险会让患者及家属认为手术是生命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因此而产生一种面临死亡的威胁感,手术确定后即流露出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悲伤情感,进手术室时此种情感最为强烈。

二、术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患者心理压力偏大的原因,综而述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术本身的风险性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身体局部创伤,并因此可能引起并发症。这种客观存在的风险,让患者术前思虑万千,认为只能是两者相比取其轻,手术是不得以而为之,由此造成了患者心理负担重,上手术台犹如上生死线。

(二)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对手术缺乏认知患者一般缺乏专业知识,对自身病情不理解,一旦手术,怕是不治之症,于是心理压力由然而生。

(三)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术前,在签手术协议时,过分强调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也会造成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再者护理人员缺乏术前指导,特别是术前心理辅导,因为患者并非专业人士,很少人懂得自己手术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手术必然会产生一种恐惧,因此,护理人员术前心理辅导的缺失也就造成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

三、解决术前心理问题的路径

面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因素,胸外科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强化术前心理辅导,心理梳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提高思想认识,消除顾虑手术本身的风险性的确存在,但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在现代高科技、精细化的今天,手术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小,特别是微创技术的使用,让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也逐渐变小。护理人员要通过查房、输液等时机,向患者介绍相关情况,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缓解心理压力,让患者从无形的心理压力中走出来;另外,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必要性和安全性,告知患者手术前将对他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各种脏器功能稳定了之后才会实施手术。当然同室病友的手术安全情况也是一个无形的力量 ,通过患者之间的交流,让患者正确认识本身病情,缓解思想压力,建立战胜病痛的信心。

(二)强化人文关怀,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多数患者由于惧怕手术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并随手术日期渐近而逐渐增强,术前焦虑与手术时间的临近呈现正相关。因此,在术前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护理,改变患者的感受、认知、情绪及态度,就可以减轻或消除这种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患者进入医院,不仅要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这必然会影响患者的秉性,造成一些患者易急躁发怒等。

护理人员一定强化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人文关怀护理就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给患者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培养积极良好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热情接待,向患者介绍有关护理人员,介绍病区环境,并将患者带人病房,介绍同室病友,以及日常安排,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关怀,减轻患者心理紧张和恐惧心理。

人院后,针对患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给予帮助、给对疾病认识不当患者提供正确信息,让其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前景、自身情况及相关知识。每项护理操作前都尽量多予解释,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解除其恐惧及焦虑心理。

(三)采取精细化优质护理流程充分的术前准备,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良好的恢复,可使患者恢复期提前,住院日缩短,降低费用。认真做好手术期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术前准备工作。介绍病情,讲解手术方法及预后。加强手术前教育包括:常规术前准备的内容及目的;床上卧位练习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意义和方法,床上练习使用便盆,盆底肌肉收缩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介绍麻醉方法,指导患者麻醉体位的训练等,让患者对护理的各项工作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疾病和手术,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控制感,克服恐慌、焦虑的心理。

(四)加强精神支持 加强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帮助患者建立与医护的密切联系等。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心理焦虑等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反应程度,减少其有害性。加强社会支持不仅要建立医患密切关系,还要以朋友方式搭成沟通桥梁。在考虑患者心理社会问题时应包括更加广泛的领域,对患者未被满足的需要给予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方法给以关怀和照顾。

传统的护理程序在实践中只是流于形式,无法达到优质护理效果。随着“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建立,须突出患者是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患者术前心理问题的调适,一方面能够优化手术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林玉静,闫玉萍.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2010,(6):1050.

[2] 葛中笑,金玉玲,李淑娟.心理干预对手术前病人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8):2460.

猜你喜欢
胸外科心理压力关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5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通过图片看内心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