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复臣等
【摘 要】目的:对菏泽市2013 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评价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进展,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市疾控中心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资料和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2013年共报告AFP27例,无确诊脊灰病例,无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无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病例。AFP病例48小时及时调查率为100%,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为100%,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分离出2株疫苗脊灰病毒,疫苗脊灰病毒分离率为7.41%,未分离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未分离出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3.70 %。结论: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建议仍应加强AFP监测,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脊髓灰质炎;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84-02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灰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自1991年开始逐步建立专门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以来,AFP监测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23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上的指标,连续18年各项监指标基本达到了国际无脊灰证实的要求,特别是自1991 年至今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确诊病例,为无脊灰的证实和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现对我市2013年AFP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脊灰发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AFP病例监测系统;个案资料来源于全市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实验室资料来源于省脊灰实验室检测数据。
1.2 方法 利用建立的AFP监测系统进行快速专报,县级及以上计免专业人员对病例进行调查、采样和随访,省市专家及有关人员对病例进行临床检查,脊灰实验室进行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及鉴定,脊灰病毒型内鉴别由国家实验室完成。省疾控中心结合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和病毒分离结果,对每一例AFP作出最终诊断。
1.3病例和分类 执行卫生部WS294-2008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1.4 数据统计 利用EPI info、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发病概况 AFP监测系统共报告我市2013年麻痹的病例84例,共排除AFP病例57例,诊断AFP病例27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0/10万。
2.1.2 流行病学分布
2.1.2.1 地区分布 2013年9县区均有AFP病例报告,全市达到了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的指标。27例AFP病例分布在全市9县区的25个乡镇(办事处),26个行政村(居委会),呈高度散发状态(见表1)。
表1 菏泽市2013年AFP病例地区分布
2.1.2.2 时间分布 2013年AFP病例全年各季节均有发病, 4-12月份有一个相对小高峰。表明AFP病例存在季节相对小高峰,与有关季节肠道等病毒感染较多因素有关。AFP病例发病不符合一般季节规律,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表2 菏泽市2013年AFP病例时间分布
2.1.2.3 年龄与性别分布 2013年27例AFP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16例,占59.26%,0岁组1例,1岁组4例,2岁组5例,3岁组2例,4岁组4例。2013年AFP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45:1(16:11), 可能与男性活动较广,受感染机会较多有关。报告病例中散居儿童12例,占44.44%,托幼儿童5例,占18.52%,学生10例,占37.37%。
2.1.2.4服苗史 2013年AFP病例0剂次服苗0 例,1剂次0 例,2剂次1 例占3.70%,全程服22例,占81.48%,免疫史不详者4例占14.81%,表明我市脊灰疫苗接种率偏低,有待提高。
2.1.2.5实验室检测 2013年共收到双份AFP病例标本27 例,双份便采样率为100.00%,双分合格标本27例,合格标本采样率为100.00%。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曹县路翼一例格林巴利两份标本分离出疫苗PV1,牡丹区张荧霞一例脊髓炎第二份标本分离出疫苗PV2,皆为疫苗脊灰病毒株,疫苗脊灰病毒分离率为7.41%,未分离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未分离出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 例,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3.70 %。未采集密切接触者标本。详见表3。
表3 菏泽市2013年AFP病例标本病毒分离结果
2.1.2.6 AFP病例最终分類
2.1.2.6.1 临床分类 2013年无确诊脊灰病例,均为非脊灰病例。AFP病例构成是多种的且基本稳定。格林巴利综合征存在一定比例的急性轴索型病例,症状较重,可残留麻痹。我市存在横断性脊髓炎外,还存在其它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类脊灰的非横断性病毒性脊髓炎。流行病学、实验室结果、临床诊断显示 COX.ECHO等其它肠道病毒科引起类脊灰的非横断性病毒性脊髓炎,与脊髓炎、短暂性麻痹和病因不明麻痹有关,近年手足口病引起的AFP不断增加,应引起注意。两月后格林巴、脊髓炎、神经损伤等麻痹病例皆有一定比例的残留麻痹者,AFP病例麻痹2月后残留麻痹6 例,占AFP病例的22.22%,无死亡病例,表明以临床分类标准诊断脊灰不科学,应执行病毒学标准[1]。详见表4.
表4 菏泽市2013年AFP病例临床分类诊断情况
2.1.2.6.2.病毒学分类 按照病毒学标准分类,2013年我市无脊灰确诊病例,无疫苗病毒衍生脊灰病例,无疫苗病毒高变异脊灰病例。
2.2 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
2.2.1 敏感性 2013年我市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0/10万,我市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超过了1/10万的指标。2013年AFP病例首诊及报告医院级别以县级、地级综合医院、省级医院为主。
2.2.2 及时性 27例AFP病例中,报告后48小时及时调查率为100%(27例), AFP病例的合格采便率为100.00%(27例),麻痹后75天内收到随访的占100%(27例)。全市各项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80%的标准。全市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详见表5(2014年4月1日统计)。
2.2.3 AFP病例监测工作总评价 2013年我市AFP各項监测指标达到了80%以上,但个别县区部分监测指标相对较低。
2.3 非AFP病例报告监测情况
我市共报告本年的非AFP麻痹病例57例,非AFP病例调查率、随访率皆为100%。其中共有8例采集了双份大便标本,双份大便标本采集率为14.04 %。皆未分离到脊灰病毒,皆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未采集密切接触者标本。我市大多数非AFP病例为一过性麻痹病例,可能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较多有关。
3 讨论
3.1 2013年虽然我市各项监测指标均已达到卫生部80%的要求,但仍有部分县区部分监测指标较低,影响了我市AFP 监测的整体水平,分析其原因,与有关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松懈有关,希望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AFP监测工作,保证AFP监测质量。
3.2 2013年AFP病例,全程服苗率仅为81.4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常规免疫的薄弱,同时也说明了强化免疫的质量不高,各县区要认真分析AFP病例中的未全程服苗儿童情况,进一步提高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质量,真正消除免疫空白,进一步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
3.3 建议各级要加强对监测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近两年AFP病例报告的较少和监测工作薄弱的县区要进行重点督导和主动监测,并认真开展AFP的漏报调查工作,切实防止AFP病例漏报、调查采样中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提高监测质量;对高危AFP病例和临床符合病例及时进行甄别,并做好全面调查处理;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宣传培训,提高其报告意识和诊断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主编.计划免疫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261-284.
[2] 王陇德主编.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