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示”部字与祭祀文化

2014-10-21 09:53张哲王璐乔阳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祭祀汉字文化

张哲 王璐 乔阳

摘 要:祭祀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文化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字部首、字形、字义等因素的分析,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汉字“示”部出发,对一些能够反映出祭祀文化的典型汉字进行分析,探索汉字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示”部 汉字 祭祀 文化

汉字作为一种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和文化载体,本身就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汉字经过几千年来的积淀,字形字义有些发生了转变,但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分析原始字形字义去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意识。

祭祀,对于我国古代人民来说是一种严肃而神圣的仪式,是人类在具有较为系统的神灵观念之后形成的原始信仰活动。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科技发展缓慢,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认识不足,对于未知的事物总会产生一种恐惧,亟须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和迷信活动。作为礼乐制度之一,祭祀同样是历代君王巩固政权、团结民众的重要手段,历来被摆在重要位置。《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其反映了上古社会“政治”二字的实际内容:“祀”可使氏族内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因而排在“戎”之前。《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五礼是指吉、凶、军、宾、嘉,其中吉礼为祭祀的典礼,冠于五礼之首。祭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典章制度中,还反映在传统语言文字上,以“示”部字最为典型。笔者试图从“示”部字出发,并分析其典型代表字,管窥汉字中所折射出的祭祀文化。

(一)示 《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示”属于象形字,既像上古时代的供桌,又像以木表或石柱为祖先神灵牌位之形;旁边和上边间或出现的小点,表示祭祀时供奉在上下左右的祭品。

部首“示”的认知功能如下:

1.作为结构变体,标识符号,构成会意字、重型字。如会意字“祟”,《说文》:“祟,神祸也。从示,从出。”重型字如“■”,《说文》:“■,明视以■之。从二示。读若■。”

2.作为功能变体,充当形旁,类化符号。

(1)表示祭祀之屬。如“■”,《说文》:“■,烧■焚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即烧柴祭天,属祭祀行为,所以从“示”作部首。又如“御”,繁体字作“■”,《说文》:“■,祀也。从示,御声。”“■”即祭祀之属,所以从“示”作部首。(2)表示禁忌。如“禁”,《说文》:“禁,吉凶之忌也。从示,林声。”“禁”即忌讳,禁忌之属,所以从“示”作部首。

(二)礻 “礻”是“示”的变体,当“示”用作左边部首时,隶变之后就常常变体作“礻”。

部首“礻”认知功能如下:

1.作为结构变体,标识符号,构成会意字。如“社”,《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声。《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巨龙为社神。”又如“神”,《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

2.作为功能变体,充当形旁,类化符号。(1)表示祭祀之属。如“祠”,《说文》:“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祠”,祭祀之属,所以从“礻”作部首。此类例子很多,其他如“■”“礼”“禅”“■”“■”“■”等都是祭祀名称用字,所以从“礻”作部首。(2)表示与祭祀有关的人、事物或现象。如“祖”,《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始庙”即奉祀祖先的宗庙,属祭祀之处,所以从“礻”作部首。又如“祧”,《说文》:“祧,迁庙也。从示,兆声。”“祧”即远祖、始庙之祖,属祭祀之处,所以从“礻”作部首。(3)表示求福祭祀,引申为福祉。如“祈”,《说文》:“祈,求福也。从示,斤声。”“求福”属祭祀活动,所以从“礻”作部首。又如“祉”,《说文》:“祉,福也。从示,止声。”部首“礻”表示福祉之属。(4)表示神灵保佑,引申为辅助。如“福”,《说文》:“福,■也。从示,■声。”“福”即赐福、保佑,与神灵有关,所以从“礻”作部首。又如“■”,《说文》:“■,助也。从示,右声。”“■”旧指神灵保佑,今引申为辅助,所以从“礻”作部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示”(礻)部的字一般都与祭祀有关。下面通过具体分析“宗”“祭”“祀”三个典型“示”字部汉字的字形字义,探索古代人民的祖先崇拜和祭祀文化。

(一)宗 《说文》:“宗,尊祖庙也,从宀,从示。”其中“示”表示“神主”,“宀”表示屋室,是依据宗庙建筑造出的一个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它是会意字。

“宗”字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表示“祖先”“宗族”“派别”“本源”等义,这些都是“宗”的引申义,本意为“祖庙”。如《尚书·大禹谟》:“受命于神宗。”意思是说在祖宗的神庙里接受命令。在甲骨卜辞中,“宗”作为祖庙义的范例有很多。如“唐宗”,即商代开国君主成汤的庙,以下有“大丁宗”“大甲宗”“大庚宗”等等,先王的配偶也有宗,如“匕(妣)庚宗”“母辛宗”等,此外还有“西宗”“北宗”等。这些“宗”都表示祖庙。入周以后,“宗”字本义继续使用。古人崇尚神灵,他们认为一切行动都要遵循上天和祖先的命令。后由“祖庙”引申为名词“祖先”“祖宗”之义,如《左传·成公三年》中说“使嗣宗职”,意思是使继承祖先的职位。后来又由“祖宗”义引申出“宗族”义,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灭其宗”,就是灭掉他的宗族。在上古时以“宗”为本,因此,“宗”也能当“本”“宗旨”讲,如《老子》中“言有宗”,就是说言论要有所本。之后“宗”引申为“宗师”“宗派”、量词等。

(二)祭 《说文》:“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祭”本义为牲祭(现场宰杀生灵告慰神灵),即“用牲供奉神灵”之义。如《谷梁传·成公十七年》:“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公羊传·桓公八年》注:“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在某些古典章回小说中,“祭”又有“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的意思。如《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广成子祭起诛仙剑”,这里的“祭”不单单是“使用”的意思,因为它必须借助神灵用咒语来施放,与“祭”的本义有一定联系。在现代汉语中,“祭”多用来表示对死者的追悼或供奉鬼神等义,如“祭奠”“祭祀”等。

在殷商先民的观念中,先王、先公死后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在两个世界中来去自如,并能主宰现实世界的一切。作为脑海中不断将祖先威灵夸张的结果,先民认为,祖先神有权利优先享受现实世界的物质文明;因此,将人间所用的各类物品,包括牛、羊、猪、鸡、犬等动物,米、谷、糈等农作物,玉类、贝类以及女妾、男奴等等,通过焚烧、掩埋、沉河、供荐等方式,奉献给祖先神灵,乃是当仁不让之事。以此向祖先神灵欺负禳祸,这便是“祭”。可见祭祀神灵是要以献出礼品为代价的,常用的祭品有食物、玉帛、人祭、血祭等,这些都可在“祭”的古文字字形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三)祀 “祀”与“祭”都有祭祀的意思,但还是有细微差别。《说文》:“祀,祭无巳也。”“祭无已”就是说要子孙世代祭祀不绝。清代段玉裁也说:统言之则“祭”“祀”没有区别,分开了说是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永远祭祀下去才叫“祀”。

在上古先民的直观经验中,怀孕产子,添丁进口关乎氏族的生死存亡。然而,难产和流产却不断发生,即便顺利产子,但子夭母亡的慘剧常常突发。先民深信这是胎儿作祟,幕后指挥者则是那些已死去的先祖先王,他们能够生养佑护我们,当然也可以决定我们的生养与否。所以,有必要将人间享用的物品奉献,以祈求祖先允许我们育儿产子,“祀”由此便产生了。

“祀”的本义为产育之祭,即祈求先祖不要让“巳”(胎儿)作祟,护佑母子平安。人丁繁盛的祭礼。因为这种祭祀的主体是祖宗,本义延伸后,又特指祭祖。如《世说新语》:“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国语·鲁语上》:“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上文中的“祀”均指祭祖。大概由于从两性婚配到孩子出生满月这些时日中,“祀祖”的仪式不断举行,约历经十二个月时间。因而,殷商时代又假借“祀”来指称“年岁”,如“十有三祀”即十三年的意思。此义可看作是一种补充。

现代汉语“祭”比“祀”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也高。如“祭”可组成“祭祖”“祭奠”“祭文”“祭扫”“哀祭”“主祭”“公祭”等,而“祀”只能组成“祭祀”“奉祀”。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笔者只是简要“管中窥豹”式地对“示”部汉字与祭祀文化进行了粗浅分析,以上汉字所反映的祭祀文化只是我国传统祭祀文化中的“冰

山一角”,“示”部字只是反映祭祀文化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汉字反映祭祀文化中的不同部分,如反映人祭习俗的除了“祭”,还有“伐”“舀”“”“羌”“奚”“妾”等,反映祭祀习俗的演变有“尸”“示”“俎”“宗”“巫”“祝”等,反映古代祭品的有“酒”,“牛”部的“牢”“牲”“牺”“羊”等,可见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左民安,王尽忠.细说汉字部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2] 王玉新.汉字部首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 何金松.汉字文化解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 朱英贵.汉字形义与器物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唐汉.汉字密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6] 骈宇骞.中华字源[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

[7] 张弛.从汉字看古代的祭祀习俗[J].人文杂志,1992.

作 者:张 哲,王 璐,乔 阳,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在读本科生。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祭祀汉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明起源之路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