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思思
【摘要】目的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采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研究其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探讨较为适宜的米非司酮剂量。方法 选120例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依次定为甲组、乙组及丙组。各组口服米非司酮剂量分别为:甲组25mg/日,乙组12.5mg/日,丙组10mg/日。在月经周期过后的3天内开始服用,连服3个月。结果 患者经过3个月连续服用米非司酮的治疗,各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都变小且血红蛋白提高,比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不良反发例数4例,其发生率最低(10%)(P<0.05)。结论 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患者的子宫肌瘤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最低有效剂量为10mg/日,此剂量所带来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也最低,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子宫肌瘤米非司酮剂量
【中图分类号】R979.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81-01
目前,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已开展且有一定成效,为患者免除手术治疗带来福音[1],但就米非司酮最佳使用剂量问题还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患者服用不同米非司酮服用剂量之后,比较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来确定最佳米非司酮使用剂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依次定为甲组、乙组及丙组。年龄44?54岁,均龄48岁。每组之间的患者在年龄、子宫肌瘤大小、临床症状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各组口服米非司酮剂量分别为:甲组25mg/日,乙组12.5mg/日,丙组10mg/日。在月经周期过后的3天内开始服用,连服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测血红蛋白含量;(2)由责任医生和固定B超机经腹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包括服用米非司酮前及服用期间),计算其体积大小,子宫肌瘤体积=0.523×d1×d2×d3(d1、d2、d3分别代表子宫肌瘤3个径线);(3)统计药物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統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值( X±s)±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经过3个月连续服用米非司酮的治疗,各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都变小且血红蛋白提高,比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不良反发例数最少,为4例,最低发生率为10%(P<0.05),甲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丙组(X2=4.01,8.25,P<0.05),停止服用米非司酮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查并无严重损害或者异常状况出现。详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L) 子宫体积(cm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40 81.57±9.87 117.26±12.14 326.20±59.98 195.98±52.12乙组 40 78.96±10.88 120.39±11.32 308.67±69.32 188.76±50.01丙组 40 79.89±10.02 120.00±12.98 315.49±64.92 193.88±51.21X2 0.93 1.10 0.74 0.52P值 >0.05 >0.05 >0.05 >0.05续表1
组别 例数 子宫肌瘤体积(g/L) 药物的不良反应 治疗前 治疗后 甲组 40 75.42±10.23 40.26±8.14 15乙组 40 79.86±10.93 41.39±9.32 7丙组 40 80.89±12.02 40.00±9.34 4X20.66 0.73 0.74P值 >0.05 >0.05 >0.053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体内孕激素、雌激素量紧密相关,也就是说其依赖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甾体激素,因此要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可以采用服用拮抗孕激素的治疗法[2],如米非司酮就是一种较好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围绝经期的妇女使用口服米非司酮,可减少月经流量,缩小肌瘤体积,可使部分临近绝经期的妇女达到提早闭经的效果,避免了子宫切除术,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3]。本研究明显表明,服用米非司酮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服药期间,都达到闭经;服药后,小腹下坠或者痛经情况基本消失,同时伴有贫血症状的患者也显著好转。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分别用三种剂量(25mg/d、12.5mg/d、10mg/d)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来观察和比较它们之间的显效关系,三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都变小且血红蛋白提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基本相同,丙组发生4例,发生率最低(P<0.05)。
综上所述,非司酮对围绝经期患者的子宫肌瘤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既可缩小子宫肌瘤体积,还可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程度,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最低有效剂量为10mg/日,此剂量所造成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也最低,有临床推广意义。
但长期口服米非司酮是否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患病率,有待进一步研究[5]。
参考文献
[1] 李德珍.38例子宫肌瘤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2(6): 123-123.
[2]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8-670.
[3] 刘丽.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04):23-25.
[4]邵静梅,王希淳.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12(4):310-312.
[5]肖望丽,夏伟瑜.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35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2):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