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抑性双重否定构式“A不A,B不B”探究

2014-10-21 05:41:20黎小明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语义

摘 要:“A不A,B不B”作为构式有其整体构式义:说话人主观认定被评论对象的行为和表现既不符合A标准又不符合B标准,同时传达出说话人对该对象的贬责情绪。在构式“A不A,B不B”中,只有“不”是定项。A、B作为变项,他们的词性具有多样性;A、B的语义关系绝大多数都为反义对举关系,少数为同类对举关系。另外A、B的词汇义和构式义也是互相影响、制约的。

关键词: A不A;B不B ;贬抑性;语义;构式义

在构式“A不A,B不B”中,A、B的词性可以是动词(如赏不赏,罚不罚| 死不死,活不活 |哭不哭,笑不笑)、形容词(青不青,黑不黑|高不高,低不低|明不明,暗不暗)、名词(人不人,鬼不鬼|君不君,臣不臣|官不官,商不商)、区别词(男不男,女不女|中不中,西不西|阴不阴,阳不阳)。

一、A、B语义构成

“A不A,B不B”构式一般可理解成“不A不B”。“赏不赏,罚不罚”即是“不赏不罚”,“上不上,下不下”即是“不上不下”,“人不人,鬼不鬼”即是“不人不鬼”……但是同样的语素,有时候“A不A,B不B”表贬义的居多,而“不A不B”却可褒可贬,如“长”“短”,“长不长,短不短”是责怪义,而“不长不短”除了有责怪义之外,还有“既不过长也不过短正合适”的意思。而且“A不A,B不B”的贬抑性情感比“不A不B”更浓重,一般带上助词“的”,而且不能单说“A不A”或“B不B”,要成对出现在句子中。

二、A、B语义关系与构式贬抑义关系

A、B的语义关系较为简单,绝大多数都为反义对举关系,少数为同类对举关系。

1)反义对举关系:当A、B为极性反义词时,虽然否定了A、B两种状态,但还有其他中间情况存在。如“高不高,低不低”也许是不高不低的中间位置;“长不长,短不短”,虽不“长”也不“短”但可以是不长不短正合适的度量衡;“中不中,西不西”,那就可以是中西结合。

当A、B为互补反义词时,虽然表面上否定了A、B,但实际上还是其中之一状态,或是A,或是B,不可能存在中间状态。如“死不死,活不活”,实质上还是活着,不存在半死半活的状态;“人不人,鬼不鬼”其实还是人的形态,只是生活状态比较潦倒、不像样;“男不男,女不女”要么就是女性打扮得太男性化,要么就是男性打扮得太女性化,但不是半男半女状态。

2)同类对举关系:同类顺承关系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出现,当这类语素出现在该构式中时,说明被评论的事物既不是A,也不是B,也不存在AB的中间状态,处于被批判、否定地位。如“黄不黄,灰不灰”是说不黄不灰,颜色斑驳;“君不君,臣不臣”,没有了君臣纲常关系,形容世道之乱;“僧不僧,道不道”形容假道学。

不管是反义对举关系还是同类对举关系,都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否定或批评,具有贬抑性情感,对于这类构式,有些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需要深入推究。

三、“A不A,B不B”词汇义与构式义的相互制约关系

“A不A,B不B”存在着词汇压制和构式压制,因着词汇义的变化,构式义也会有所变化。显而易见,构式义带有贬抑的感情色彩,而词汇义会随着A、B的变化而变化。

1)当A、B都为褒义语素时,或者说当A、B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时,因为受着否定词“不”的修饰,满足不了人们的心理期待,词汇义由褒义转贬义,这时候词汇义与构式义相一致,加强了构式的贬抑性表达效果。如“僧不僧,道不道”,人们的心理期待是要么僧要么道,而僧又不僧,道又不道则不符合人们的标准了,属于贬抑性色彩的构式。再如文不文,武不武;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2)当A、B都为贬义词时,即A、B不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时,受“不”修饰之后词汇义呈褒义色彩,与构式义相悖,这时候,有可能是构式义压制词汇义,整个构式具有贬抑性感情色彩。如“高不高,低不低|长不长,短不短|上不上,下不下”的贬抑用法;也有可能是词汇义压制构式义,使整个构式呈褒扬性色彩,如“高不高,低不低|长不长,短不短|上不上,下不下”的褒义用法。当构式处于词汇压制时,构式中可以加上“也”来理解,“高不高,低不低”即高也不高,低也不低,正中间合适的位置。

3)当A、B一个为褒义,另一个为贬义时,受否定词“不”修饰后,仍是一个为积极意义,一个为消极意义,但是认知语义偏向于表贬义,于是整个构式仍是贬抑性的。“人不人,鬼不鬼”,“不”否定了好的义项“人”,后面又否定了坏的义项“鬼”,按字面意思,虽不为人但也不为鬼,至少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至于全表贬义,实际上既不为人也不为鬼的中间状态是不存在的,这类情况的出现比上述两种情况还要更糟糕,因此更显贬抑色彩了。还有死不死,活不活;阴不阴,阳不阳;男不男,女不女;雌不雌,雄不雄等。

4)当A、B为中性词时,虽都为中性词,但是其中总有一个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当两者都被否定时,词汇义与构式义一致,整个构式表贬义。“家不家,国不国;中不中,西不西;青不青,黑不黑”等都是具有贬抑色彩。

总之,“A不A,B不B”无论是构式压制还是词汇义构式义趋于一致,都带有贬抑性情感色彩;只有处于词汇压制时表褒扬,这类情况属于少数。

参考文献:

[1]陈昌来,李传军.现代汉语类固定短语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

[2]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3]唐方舟.析“A不A,B不B”格式的语表特征[J].语文学刊,2012(2).

[4]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宗守云.汉语“N不N”句研究[J].德州师专学报,1996(3).

作者简介:黎小明(1988—),女,江西萍乡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

猜你喜欢
语义
语言与语义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基于产品语义的调味瓶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19
“V+了+NP1+NP2”中V的语义指向简谈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V+X+算+X”构式的语义功能及语义网络——兼及与“V+X+是+X”构式的转换
语言与翻译(2014年2期)2014-07-12 15:49:25
“熊孩子”语义新探
语文知识(2014年2期)2014-02-28 21:59:18
语义交换对象在交换模型中的使用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
当代修辞学(2011年6期)2011-01-29 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