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在胃肠间质瘤良恶性评估中的价值

2014-10-21 04:33郑海根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胃肠道胃肠肿块

郑海根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64层螺旋CT在胃肠间质瘤患者良恶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间经病理证实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40例患者的CT特点以及细胞有丝分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坏死情况、强化特点、边缘、远处脏器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与细胞有丝分裂数相比较,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组织浸润、边缘以及远处转移在患者良恶性肿块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间质瘤在病理过程中能够合并钙化、淋巴结转移、乏血供以及合并淋巴管瘤等少见征象。结论 采用64层螺旋CT能够初步判断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良恶性,诊断同时应该注意患者胃肠间质瘤少见征象,避免出现误诊。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64层螺旋CT;良恶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20-01

胃肠间质瘤较为少见,但在胃肠道中却较为常见的间质肿瘤,病因主要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是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行或是上皮样细胞组成,是一种消化道间叶性肿瘤[1]。胃肠间质瘤多发生于食管-肛门的任意部位,其中以小肠和胃最为常见,但其原发部位并不仅限于胃肠区域,胰腺、肝脏等部位均可成为原发病灶。胃肠间质瘤具有较为明显的恶性倾向,大部分胃肠间质瘤被判定为良性,约有25%-30%的胃肠间质瘤被确诊为恶性[2]。本组研究,笔者就对我院部分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间经病理证实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0.5±4.2)岁。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多为腹胀、腹痛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研究排除已经接受手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患者,研究对所有患者的CT特点以及细胞有丝分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

CT扫描: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30min口服稀释造影剂或是清水400-500ml以此充盈胃肠道,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进行上腹部(必要时行全腹部)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扫描设置:探测器4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380mA、層厚7mm、间隔0.7mm以及重建厚度0.75mm。增强扫描时选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流速控制在3.0-3.5ml/L,扫描延迟设为动脉期25-33s,动脉期为65-70s,延迟期为3min。

CT图像分析:CT扫描所得到的影像资料均经两位副高及以上诊断医生采用盲法对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坏死情况、强化特点、边缘、远处脏器以及淋巴结转移进行观察分析,结论不一致时采用讨论进行决定,将分析结果与细胞有丝分裂数相比较。

病理图像分析:肿瘤良恶性判断依据为每高倍镜视野中包含的有丝分裂细胞数,每张切片选择其中5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计数其中的有丝分裂细胞数,取其均值作为此片中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细胞数为5及以上判定为恶性,5以上判定为良性[3]。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选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配对t检验,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肿块中位于胃19例、小肠8例、结肠6例腹膜后5例以及肠系膜2例;4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肿块伴有不规则坏死,且以恶性病灶最为多见,恶性肿块的平均直径7.0cm明显大于良性肿瘤4.0cm,肿瘤直径在10cm以上的患者均为恶性肿瘤,直径在5cm以下的患者多为良性肿瘤;肿瘤边界不规则的患者共10例,其中以恶性肿块较为多见;3例恶性肿块发生周围组织浸润,6例发生远处脏器转移,类影响的脏器主要包括系膜、肝脏和腹壁;结果表明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组织浸润、边缘以及远处转移在患者良恶性肿块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下表1,胃肠间质瘤在病理过程中能够合并钙化、淋巴结转移、乏血供以及合并淋巴管瘤等少见征象。

表1CT特点与胃肠间质瘤良恶性的关系

组别 例数 直径>10cm 边缘不规则 坏死 钙化 血供富 侵犯 转移良性 12 0 2 3 3 11 0 0恶性 28 5 8 12 2 28 3 6注:两组上述数据对比均P<0.05

3讨论

以往传统的术前穿刺活检伴有肿块劈裂、激发感染以及出血等潜在危险,因此,术前影像学资料对于患者的手术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

本组研究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组织浸润、边缘以及远处转移在患者良恶性肿块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于胃的胃肠间质瘤以良性为主,这主要与胃部发生病变后患者较为容易发现有关。以往研究显示胃肠间质瘤较少会出现领进组织直接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本组研究中有少数患者出现上述征象,这可能与肿瘤晚期患者的出现帅刘,肿瘤得以大范围转移有关。

胃肠间质瘤64层螺旋CT扫描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与平滑肌源形以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仍存在较大困难,采用CT扫描后的影响学和病理学分析,能够对肿瘤的原发位置、大小、边界、坏死情况、血供以及周围脏器侵犯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正确判断。

综上所述,采用64层螺旋CT能够初步判断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良恶性,诊断同时应该注意患者胃肠间质瘤少见征象,避免出现误诊。

参考文献

[1] 邹庆,明兵,李洪,刘高原,管泳松.64层螺旋CT在胃肠间质瘤良恶性评估中的价值

[J].西部医学,2013,25(11):1711-1713.

[2] 定位超,张蓬波,张秀忠,张冲,任泽强.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诊断分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6(01):54-56.

[3] 张振华.螺旋CT评估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7):77-78.

[4] 杨佩瑜,刘炽华,付东海.37例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特征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258-2259.

猜你喜欢
胃肠道胃肠肿块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