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现代油画艺术创作主体性人格的自我确证

2014-10-21 04:23:41李华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

李华

摘 要:将现代油画创作的视觉价值纳入到主体性人格自我确证的视野来考量,绝对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问题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油画创作始终呈现出一种不纯粹的视觉艺术语言。更进一步的说,我们今天的油画创作一直处在一种不纯粹性的精神创作里面。笔者认为,现代油画作为一种动态的历史性产物和一种独立的精神文化,必然首先建立起艺术的主体性人格;也就是说,在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创作中应该以建构艺术主体性人格的自我确证为己任。

关键词:现代油画;艺术创作;主体性人格;自我确证

不由分说,在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创作表现方面,集体上呈现出一种价值破碎的现象,正是这种所谓“油画创作”的艺术现象?笔者发现,在现代油画创作的潮流中,就在于我们丢失了自己文化的主体性,继而在创作、审美判断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视觉形象,至少这种本来应该具有的主体性艺术形象早已十分模糊了。”[1] 换一种方式说,我们今天的中国现代油画创作应该建立起艺术主体性人格的自我确证,才能够实现油画艺术的本土化之路,做一个“完整的人”(席勒语)。有这样一种说法同样的让人倍觉真实:人天生是艺术家,他享有发挥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性和体验人生之活力的权利;人应该成为“大地上诗意的栖居”,而不是游荡在大地上的智能符号。[2] 从某种程度上讲,今天我们的现代油画要实现艺术视觉价值意义的创造品格,唯有让艺术主体性人格的精神价值得以自我确证,才是现代艺术创作实现意义增值的客观选择。

要言之,我们有必要将所讲的主体性人格和自我确证这两个精神概念应该明确其差异和共性。诚然,二者的共性在于都是人作为主体性精神价值的集中显现;就二者的差异性来说:西方现代艺术表达的是“自我”,中国画艺术表达的是“人格”。 [3]它们体现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精神价值指向(能指与所指的谐和统一),“主体性人格”一向是中国人的主张和人生理想,而西方则提倡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是什么?西方新教文化产生下的存在主义,从存在的价值观念非常具体、形象、生动而精微的作出了论述,存在主义认为:一个人只有从所有的社会角色中撤出,并且以“自我”为基地,对这个外铄的角色作出内省式的再考虑时,他的存在才开始浮现。如果他缺乏了这个道的过程,那么,他就成为了一个没有自己面目的“无名人”。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拿狗来说,关于狗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自古以来,它混迹于人群,时常披着狗的皮背里却是干着狼的勾当;它本是和狼一家,喜爱热闹,却渴望孤寂,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藏匿其自己拿桀骜不驯的本性;按照萨特的那句话说:“他人即自我的地狱”(他人的存在就是对自己的威胁,甚至是敌人,使自己的个性得不到张扬,结果便是只剩下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狗也如此(由于和他人的关系而让自己的本性苟延残喘),艺术又何以堪!?在历史场景和现实语境之间杀进杀出,丢失掉了艺术主体性人格的自我价值。中国人则认为:“人”是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的——他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将这些社会关系都抽空了,“人”就被蒸发掉了。[4]很显然,在中国人认为,作为艺术主体的人没有了与他人的关系(群体性价值),也就无所谓主体性人格的价值认同,更加不可能使艺术获得主体性人格精神价值的确证。

时下,中国现代艺术主体性人格精神的缺失早已泛滥成灾。这种主体性人格精神的缺失其后果便是:似乎评判艺术的好坏的价值标准、艺术标准都操控在西方人的手中,而西方有个基本的内核——物质,是以强大的物质为积累来收买精神。而受到操控的中国人现今表现出这样一种状态。当然这种状态时非常危险的。这种状态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深度,一切都平面化;没有哲学,一切都社会学化;没有爱,一切都压缩为性;没有缠绕,一切都操作化。这种转换我觉得是非常可怕的。[5]就像90年代的中国行为艺术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一样,价值“反叛”爆发的根源在于“五四”带来传统价值的失落,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大潮又进一步消解了80年代文化拯救的愿望。这两次思想打击……再加上全球化的冲击,一时间使中国人目不暇接、不断产生眩晕感,更加剧了内心的不安因素。[6]由此可见,有关这一切,还不都是在于艺术的主体性人格得不到生命的自我确证么?

参考文献:

[1]引自美术观察杂志社、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主编,《走向文化自觉 建构中国美术观——中国美术观 重庆论坛(2010)论文集》[J] .邱正伦,中国美术观:中国美术的自主表达,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第59页

[2]黄宗贤编.《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M] ,第一编《艺术的方位》,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7.第38页。

[3]引自潘公凯 《谈中国画笔墨》:“人格”与“自我”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网专稿 2010.6.11

[4]孙隆基著. [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第二章第一节《中国人对“人”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第8页。

[5] 引自邱正伦著.《本土人质》[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1.第50页。

[6]杨卫著.《没有灵魂的现代性》[M]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1.第6页。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
九九消寒图:艺术创作与文化流变
古今农业(2022年2期)2022-08-15 01:40:54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6:34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36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04
2020年山西省艺术创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太原召开
戏友(2020年4期)2020-11-13 02:59:08
艺术创作是幸福而艰难的——现代装饰专访雕塑家郅敏
现代装饰(2019年7期)2019-07-25 07:41:58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艺术探索(2019年1期)2019-04-17 03: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