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鹏辉 杨金花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除采用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本院自制中药进行外敷治疗。结果试验组的肿胀评分和血尿酸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组愈显率比较,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改善疼痛方面疗效相当。结论中药外敷配合常规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外敷;护理;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085-02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腔或软组织沉积而致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发作可使关节变形、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急性关节炎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2]。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对其中的6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本院自制中药外敷,收到了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我院6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中男28例,女6例;年龄30~67岁,平均(47.60士3.07)岁;病程1~10年,平均(3.90土1.48)年;其中初次发作5例,2次发作11例,多次发作18例;发作时部位于第一跖趾关节15例,踝关节9例,膝关节3例,腕关节1例,多关节6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4例;年龄30~64岁,平均(46.90士2.64)岁;病程1~9年,平均(3.62士1.26)年;其中初次发作6例,2次发作13例,多次发作15例;发作时部位于第一跖趾关节14例,踝关节8例,膝关节4例,指关节1例,多关节7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推荐的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经临床与检验发现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年龄18—75岁。排除标准:(1)合并痛风肾病及心、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2)晚期关节炎和重度畸形、丧失劳动能力者;(3)治疗期间因资料不全或未按规定治疗,无法进行疗效判断者;(4)排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除采用上述常规治疗外,还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进行外敷治疗。①本院自制中药药物组成:如意黄金散(作用:消肿止痛),消炎散(作用:活血止痛、清热消肿),矾冰液(作用:止痛、防腐、抗炎及镇静)。②中药使用方法:取如意黄金散和消炎散两种药物各等份入治疗碗,加入适量矾冰液、少许食醋和少许芝麻油,用压舌板调和均匀,将药物按关节肿胀范围+2cm尺寸均匀涂于一层纱布上,药物上再盖1层纱布,将药物纱布敷于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处,外用保鲜膜覆盖,然后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期间禁用其他止痛及影响尿酸的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肿胀及血尿酸等。(1)关节疼痛:采用数字评分法(VAS):将疼痛的程度用0至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代表最痛,病人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0分,无疼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不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2)关节肿胀: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关节肿胀积分的评定:关节无肿胀,0分;轻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尚存在,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0.5 cm,压之稍凹陷,松之可恢复正常,1分;中度肿胀:皮纹消失,但无水泡,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为0.5-1cm,壓之凹陷,松之难恢复正常,2分;重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可出现水泡,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为≥1cm,压之少凹陷,不可恢复正常,3分。(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接近正常水平;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血尿酸值下降,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1.5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土标准差( 士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关节疼痛比较见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关节疼痛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18.19,对照组t=9.4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分值的比较( 士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值 治疗后分值试验组 34 7.46士1.54 2.69士1.32*对照组 34 7.58士1.85 3.57士2.58*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关节肿胀比较见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关节肿胀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37.97,对照组t=7.67,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关节肿胀分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7.27,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分值的比较( 士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值 治疗后分值试验组 34 2.76士0.30 0.59士0.21*△对照组 34 2.70士0.41 1.10士0.48*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UA变化比较见表3。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UA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t=15.20,对照组t=12.82,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t=8.65,P<0.05)。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变化比较( 士s,μmol/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值 治疗后分值试验组 34 512.60士41.10 337.80士35.02*△对照组 34 509.60士36.40 406.80士32.5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两组愈显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5.322,P<0.05)。但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全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愈显率(%)试验组 34 12(35.3) 15(44.1) 4(11.8) 3(8.8) 91.2 79.4*对照组 34 8(23.5) 10(29.4) 10(29.4) 6(17.6) 82.4 52.9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痛风属祖国医学“痹症”、“历节”、“白虎历节”、“痛风”等范畴,多数医家认为其病因乃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又兼外感风寒,侵袭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受阻,遂使湿热煎熬成痰,瘀凝络道,致关节红肿灼痛;亦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脏腑功能失调,尤以脾肾功能紊乱,脾失健运,肾失气化,升清降浊失司,湿热内生,蕴久化热,聚痰留瘀,而致风湿痰瘀,痹阻经络。
我院在总结历代中医学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如意黄金散、消炎散和矾冰液混合外敷,直接作用于关节局部,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可迅速有效的减轻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在改善肿胀及降低血尿酸值方面明显具有优势,比单纯应用口服药起效更快,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因此,我们认为本院自制中药外敷配合中医护理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可作为一种常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素华.内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2-864.
[2]林晶.加味金黄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海南医学,2013,24,(16):2483-2485.
[3]Wallace SL,Robinson H,Masi AT,etal.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ute arthritis of primary gouty[M]. Klippel JH,editors.Primer on the Rheumatic Diseases.Atlanta:Arthritis Foundation, 2001:637.
[4]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9-183.
[5]田香艳.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4):146-147.
[6]包晓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症,2011, 20(11):1891-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