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福忠
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大家读取新闻的主要工具,美国新闻学院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日前为此主办了一场高峰会议,邀请40多家主要新闻媒体的“移动新闻”专家,用一天的时间进行了深入研讨,期望“组装”一套最佳的行动策略与实施方案。一天下来,这些专家们归纳出9个概念,成为“移动新闻时代”的重要参考。因为涉及范围太广泛,在此选择以下几项笔者没想到或没有想过的细节来分享。要想了解详细内容,建议大家阅读高峰会议的记录全文。
移动设备不止画面小,使用界面与使用环境也不同于网络版和印刷版,所以内容要精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移动设备有两大类,即移动新闻APP与移动新闻网站,这两类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面对的是两类不同的读者,所以在设计上也有所区分。长期读者或订阅读者希望阅读全部内容,对媒体品牌十分执着,这些人会下载APP;另一类读者是从社交网络或别处转过来的,是“过路”的读者,这类读者虽然不在意媒体品牌,但可将其诱导成为长期读者。
移动设备APP的内容,因为服务的读者属性相似,可以放一些大家熟悉的印刷版影子,像是头条、社论、批判性的内容等。至于移动网站,则要简单、明确、有黏性,不要有介绍说明之类的中断性设计,而要让读者直接去目的网页。
移动设备的使用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因此产生了“第二屏幕”的概念。在工作现场,移动设备退为第二,第一是电脑。在工作以外,尤其是在外出的时候,移动设备势必居首成为“第一屏幕”。即使回到家里,移动设备也可能仍居首位,电视被比下去成为“第二屏幕”。另一个概念是,大家想用移动设备进行工作,从而节省时间,但事实上却在游戏与娱乐上浪费了不少时间。移动设备最大的功用在于取回了对时间的掌握,让我们知道如何运用时间,这是在设计上的必要考量。
不同于传统媒体出售广告空间的方式,在移动媒体上刊登广告的广告主,不在意媒体品牌与平台,在意的是人,也就是广告能触及到的人群,那些人的购买意愿、收入层级、居住地点、年龄等可以为广告主带来商机。移动媒体如果能带出这些人来,广告自然源源不断,这对媒体来说是新的挑战,好在已经有专门工具可以做这些事,就看媒体会不会采用。
移动广告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不要把广告当作广告,要当作服务,而且是对广告主与读者两头的服务。广告内容与移动设备的原有功能搭配,就是一个最好的做法。例如,有的移动设备有GPS装置,移动广告可以运用这一优势,知道使用人现在的地理位置,提供当地的相关服务,当使用人走到另一地理位置,又可提供那一区域的服务。
对无意闯进来的访客,要尽全力把他黏住,对再来的访客,要让他成为忠实读者。对第一次进来的访客,要用一点特别的欢迎方式,让其有深刻的印象。要黏住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个人化”,移动设备是实施“个人化”的最佳方式,因为移动设备的主人与使用者是同一个人,而且时刻跟随主人行动,怎么让主人方便就应该怎么设计,像是触摸与语音操作,与地理位置结合,随着主人的兴趣建立需求资料,随时给主人推送信息等。
“人才难求”是参加高峰会议的人的一致看法。因为要跨移动技术与媒体两大领域,人才本来就不多,何况除了媒体,别的行业也缺乏这类人才。移动新闻的人才除了必须有移动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一般的新闻学,根据竞争对手的做法,更要有使用各种数据来评估效益的能力。以中小型媒体的能力,不太容易在市场上争取到杰出的人才,所以要借助外力。
至于大型媒体,刚从《纽约时报》卸任的数字平台编辑Jonathan Ellis说,移动新闻不只是雇用移动技术专家,而是要雇用精明的脑子,这个脑子要懂得数字、新闻、生产以及每个角落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
移动新闻不过是把报纸或新闻网站的内容搬到手机或平板电脑吗?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