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内涵丰富,生态批评使其丰富内涵得以进一步呈现。《白鲸》对亚哈船长因疯狂追杀白鲸而最终命丧大海的叙述,说明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作品的这一主题体现了麦尔维尔对自然生态危机的超前预见和为危机解决进行的有益探索。本文从三个层次对此展开论述,希冀以此促进人们理解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进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麦尔维尔 《白鲸》 生态意识
麦尔维尔的《白鲸》主要讲述了一个捕鲸船长亚哈疯狂地追杀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白色大鲸鱼但最后却命丧大海的故事。很多评论家从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不同角度来研究作者的深邃思想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文学批评的纵深发展,生态批评开始登上舞台。亚哈追杀白鲸却反被白鲸拽入海底,说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肆意破坏必然招致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对《白鲸》的生态解读,使麦尔维尔超前的生态意识得以呈现于世人。人类唯有尊重自然才能与自然一道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白鲸》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来展开其故事情节的。主人公以实玛利原本是个小学教师,由于心情不好,便想以出海的方式来舒解心中的烦闷。他一直在寻找能使人内心平静的道德标准,由于在教书生涯中未能找寻到,便想借这次机会到海上去寻觅自己的精神栋梁,从而探索生命的意义。然而,他没有料想自己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船长亚哈带领水手疯狂、残暴地猎杀鲸鱼。这使他原本设想为疏解压力的精神寻觅之旅变成了一次生命的历练。
从以实玛利的角度来看,亚哈与其他水手甚至是其他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于海洋生物都存有一种小觑心理:海港旅店的名字體现出来的是对海洋中鱼群的不屑、店中很多的用具都是同捕杀的鲸鱼身体的某一部分制造而成……他所看见的还有水手对海洋生物的蔑视以及对它们的残忍捕杀,这些都使他不禁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开始担忧。亚哈在船上存有类似于帝王的宝座,他的其他所有言行也清楚地表现出了他对世间万物强烈的统治欲望。由于曾经被白鲸咬掉一条腿,他对白鲸有种近似疯狂的报复心理,同时也认为白鲸是一种低等生物,认为人类若是被其伤害,就是一种侮辱,这种厌恶与蔑视使其甚至从来都不称之为白鲸,而只是用“背上插着几个标枪头的东西”来形容它。亚哈对于所有事物都是傲慢的、自大的,在大自然面前也从来都表现得不可一世,失去理智时甚至通过毁坏科学仪器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蔑视。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对以亚哈为代表的人类的这一观念进行分析理解,可以发现这种心态若是被过度重视与彰显,就会导致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产生征服一切的欲望,这种欲望在《白鲸》中体现于对白鲸的追杀以及对海洋的征服。
亚哈带着水手出海时,不仅仅想要捕杀鲸鱼,更重要的是想洗刷那曾经因为被鲸鱼伤害而留下的耻辱,以证明人类确实是生命的最高领导者。亚哈性格偏执,为了一己之私而置所有水手于危险境地。当然,并非所有水手都认为亚哈做得对,大副斯达巴克就和以实玛利一样存在很强的道德标准意识,他意识到了人们因对海洋生灵的残忍捕杀最后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看出了亚哈凶残、邪恶的本质。他对亚哈进行劝导,劝阻其对白鲸的疯狂追杀,但是亚哈已经被自己的心理主导,不但听不进忠告,还用恶毒的语言训导大副,试图鼓动他与大家一起猎杀白鲸、征服自然。其实生活中人类对自然的适当开发利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是像亚哈这样对海洋生物进行大量的残忍捕杀,就有可能使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会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更大灾难。小说开始时描述了正常的捕鲸行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出现,对鲸鱼的捕杀力度加大,数量增多,甚至一年捕杀了本应是几年累计才能达到的数量。这部作品以此实例来类比美国资本主义进行的海外扩张。捕鲸船队带着人类对自然进行掠夺和征服的欲望开始了他们的旅程,这意味着人类开始向自然界不断地索取与压榨,成为一种野蛮的征服世界的方式。
马克思曾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异化,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人类的劳动产生异化,导致人类开始了更加残忍地对自然的掠夺。大自然开始失去最初的安逸,成为人类商业的辅助商品,而商业活动以及商业场所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导致了大自然的慢慢衰败与死亡。在《白鲸》中,只有大副与以实玛利两个人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其他水手和船长一样,对自然只有不断的侵略和征服欲望,正是后者的这种观念及行为,导致海洋生物的不断减少,生态不断地遭到外力破坏,整个生态圈的发展受到影响。作者通过对捕杀鲸鱼的详细描述,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捕鲸场面的残忍,以此表达其对于人类无休止的残暴行为的厌恶与痛斥。人类在不断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已经被利益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与心灵,成为了只顾眼前利益的生态杀手,被社会完全异化,失去了人性,变得比野兽还更凶残。
二、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惩罚 人类对大自然的
掠夺与侵占,总有一天会伤害到自己,使自己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阅读《白鲸》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人类对于鲸鱼的残忍捕杀给人们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后果与灾难。每年在海上因为捕杀鲸鱼而丧生的水手不计其数,还有像亚哈船长这样被鲸鱼咬断腿脚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还是不能让他们认识到过度捕杀给他们带来的厄运以及大自然对其的惩罚。亚哈带领水手对鲸鱼进行疯狂的猎杀,最后必然是遭受到自然界更加严重的惩罚。
在人与自然的争斗中,人类往往只能收获失败。即使有暂时的胜利,也终将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在这部作品中,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对整个事件进行阐述,刻画出了这次海洋之旅的悲惨。当亚哈带领水手对鲸鱼进行捕杀时,就会出现一些不详的预兆,例如狂风不止、海浪翻涌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他们这次捕杀行动最终的结局就是从此与大海为伴。这一结局的展现也并不出乎意料,其实这与自然并无牵连,而是由于人类将自己看作是世间万物的领导者,一直持有人类为主的观念与理论,才导致这一恶果的出现。对于白鲸来说,人类对其进行捕杀与迫害就是一切罪恶与灾难的开始。事实上,白鲸在这部作品中就象征着大自然,对其进行捕杀就等同于对自然进行破坏。众所周知,人类是无法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因此,船长的行为最终受到惩罚,这样的结局是可以事先预知的。自然世界是广阔的、充满神奇的,它有着人类未知的力量,有着神秘的面孔。对于这样伟大而神秘的大自然,人们应该存有敬畏与感恩之心。但是以亚哈为主要代表的人类却从不这样认为,反而还成为了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目的的疯子。在这场海上狩猎的结尾,亚哈被船上的绳子勒死,除了以实玛利一个人,其他的水手也都丧生于大海之中。这也表明自然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人类无法与之抗衡,这是人类的悲剧,也是一个无法挽回的事实,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贪婪、愚昧而又自大的个性造成的。
当人们还沉浸在与大自然斗争获胜的喜悦中时,人类也因对大自然的残忍侵占与疯狂掠夺而开始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对于鲸鱼的疯狂猎杀已经导致海洋中的鲸鱼数量急剧减少。人类对于生态资源的不断开采和过度利用,都会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出现。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遇到过不止一次的资源危机,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在生活中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快速枯竭。自然环境的转变,实际上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状态。在这部小说中,以实玛利最开始进行海洋之旅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道德准则以释放心中的郁闷之情,他期待一次心灵的净化之旅,但是万万没有预料到,最后看到的却是贪婪欲望驱使下的人类对自然生命进行的残暴伤害与猎杀,并由此导致的大自然的残酷惩罚,这无一不是一种讽刺,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这种情感,并且能够突出强调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伤害自然的人类的指责之意,充分地传达出作品的深刻内涵。
三、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从相关调查研
究中可以发现,人类如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发展,是目前的一个大难题。小说《白鲸》在这一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首先,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造成所有水手丧生于大海的不是鲸鱼,而是人类的贪婪欲望。在作品中,大副斯达巴克劝阻船长亚哈继续追杀白鲸,但是亚哈却根本听不进劝告,依然我行我素,最终葬身海底。这表明人类的贪婪欲望才是导致他们毁灭的真正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善恶到头终有报,人类的恶行就是在不断地为自己挖掘着坟墓。
同时在这部小说中船长亚哈的死亡也是极具文化内涵的,他最后没有死在鲸鱼的口中,却是被自己船上的绳子勒死。这表明亚哈不是死于自然生灵之手,而是丧生于人类文明的产物之下。临死之前,船长亚哈意识到了自己终将因伤害大自然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他开始忏悔,但却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头,只能期盼其他的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保持一些仁义道德之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己的生存之地。
人类想要进行自我拯救,就要对自然世界存在敬畏和感恩之心。在《白鯨》中,作者描述了鲸鱼的美好之处,引导人们产生一种良好的心态,人们应该善待生态环境中的不同生物。读者可以看到,在没有遭受到捕杀的时候,鲸鱼向人们呈现出是一副多么让人享受的美景啊。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麦尔维尔起先描述了鲸鱼在大海中自在遨游的状态与情景,接着,笔锋一转,他又开始描写亚哈船长带着水手捕杀鲸鱼时所表现出的野蛮和疯狂。鲸鱼的平静安逸与人类的贪婪残暴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读者通过了解这些情节,能够明白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体会麦尔维尔对生态危机的超前预见力。这种写作手法极其具有感染力,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具教育效果。
因此,人类只有充分尊重大自然,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和平共处,才能够长久持续地发展。人类唯有将自我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打破,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发展。虽然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理解能力的高等生物,算是一个有资格进行通知的群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就是一切的主宰,就可以轻视其他生命,只有将大自然与人类进行有机整合,人类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与发展。“人与一切自然物都有着平等存在道德的权利”,人类应该在伦理的基础上,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发展。人类只有秉持这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才有可能改变现存的不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从而避免影响人类以及自然界发展的生态危机的出现。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生物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并不是脱离了自然生物以及环境的主导者与统治者。这就意味着人类应该正确地自我定位,找到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顺应自然的发展,这样才能够避免危机,走向成功。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与进步,麦尔维尔敏感地发现了这个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于是他利用文学家敏感的思维和他那超乎常人的预见力描述了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必然导致的灾难,从而引发读者的危机意识,使其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此以后会更加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在《白鲸》中展现人类的贪婪欲望以及对其他生命的残害,麦尔维尔让读者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消极改变,最终导致自然环境异化,让以船长为代表的贪婪人类受到了严重惩罚,丧命于大自然中。这都是作者具有超前预见力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体现。
这部作品的创作时期,也正是美国对外扩张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人类对大自然的侵占最为严重,麦尔维尔对此充满了担忧,担忧人类对自然的恶行终将招致大自然的惩罚。于是,他创作了《白鲸》,以此来警醒人们,促使大家不再对自然界进行无休止地掠夺,这不仅保护其他的生物,也更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进而也对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具有迫切性。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与重视不仅体现于各种制度与法规的出台,还体现在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中,其中就包括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白鲸》的创作既是麦尔维尔对人类与生态环境矛盾的超前性预见,也是他为这种生态危机的解决所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预见和探索借作品的主人公以实玛利代为完成。作品中以实玛利在这次唯有他幸免于难的捕鲸之旅,目睹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遭受着破坏的生态环境对人类进行的惩罚,这一切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促使他开始对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与判断,并努力寻找人类生存的另一种方式——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通过呈现主人公以实玛利的所见所想,麦尔维尔启迪人们应该尊重自然,应该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与其间的所有生命都存有敬畏和感恩之心,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按照道德标准进行生活与发展,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Roderick Frazier Nash. The Rights of Nature.Boston [M].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9.
[2] 法利·莫厄特.被捕杀的困鲸[M].贾文渊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
[3] 关合凤.从海洋文学名著看海洋意识的嬗变——以《鲁滨孙漂流记》《白鲸》和《蓝色的海豚岛》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09(7).
[4] 郭海平.《白鲸》中人与自然多维关系的伦理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9(6).
[5] 韩军利.《白鲸》中复仇主题的神话原型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9(5).
[6] 赫尔蔓·麦尔维尔.白鲸[M].曹庸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7] 李小海.《白鲸》中人物的精神生态困境[J].电影文学,2009(7).
[8] 刘玉.美国生态文学以生态批评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1).
[9] 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
[10] 申红.生命的呐喊:《白鲸》的生态启示[J].电影文学,2010(10).
[11] 田宁.《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J].电影文学,2010(9).
[12]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3] 杨金才.赫尔曼·麦尔维尔创作简论[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0(1).
[14] 易建红.人·大海·启示——以《白鲸》《海狼》和《老人与海》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6).
[15] 周玉军.服从或反抗:《白鲸》中的社会关系初探[J].外国文学评论,2012(2).
作 者:黄厚文,文学硕士,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