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明代戏曲版画精华的视觉设计特色

2014-10-21 14:26张君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视觉设计

张君

【摘 要】本文从视觉设计的角度,以21副版画插图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以资借鉴。

【关键词】明代戏曲版画;精华之作;视觉设计

明代末年戏曲版画达到艺术的顶峰,一大批版画精品诞生,彩色套印技术的革新,尤其是饾版技术的发明,使得版画艺术中产生了大批前所未见的艺术精品。其中的佼佼者当数德藏本《西厢记》版画,它通过以刀镂版等技术达到绘画作品复本的独立形式,是一件可以离开书本而存在的具有其自身审美价值的真正艺术品。德藏本六色套印《西厢记》版画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明末著名出版家吴兴闵齐伋(字寓五)创意策划并组织绘制,是迄今所知闵齐伋刊印西厢图的孤本,为《会真六幻》丛书中的一种,现藏德国科隆市东亚艺术博物馆。作为明代戏曲版画的精华之作,德藏本《西厢记》的视觉设计在中国版画领域中可谓别开生面,而独树一帜。如无说明,完全以为是现代版画,其超前的审美表现,对现代视觉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视觉设计的角度,以21副版画插图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以资借鉴。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德藏本《西厢记》插图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如第十二折“借玉环”,在一副图中同时表现两个场景,象征鸳盟已结成。第九折“传书”,表现张生借红娘传书向莺莺表达情意,左方画鱼、雁各一,合古语“鱼雁传书”之意,此图不出现人物,是绘图者展现超凡想象力的“象征主义”作品。图二十折“完婚”,画面中心绘制一艘船只,张生坐在船头,志气昂扬,随从众多,在船四周,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神灵及环绕飞舞的五彩祥云,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祥和喜庆的气氛。再如第六折“邀谢”,绘红娘奉母之命请张生赴宴,将所有人物都绘于青铜器物的“觯”壁上,“觯”在古代是专供宴饮的酒杯,画面暗喻邀宴,载物喻意,令人顿悟。

二、意境的处理

中国艺术讲究意境,在版画艺术中,对意境的表现更是难上加难。第十三折“就欢”,绘的是莺莺赴约,与张生幽会的场景。画面画一面景物的三折屏风,屏风里面绘一架牙床,床幔纱帘低垂,床上的莺莺和张生都不见面容,只见一床锦被的扭曲起伏,而红娘和琴童在屏风外面含笑静听,让人浮想联翩,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再如第三折“墙角联吟”,画面套印两只彩蝶,将张生和莺莺二人的两首诗以不同的字体设计在两片树叶上,落叶彩蝶,意境深远。

三、“幻”味十足

作为《会真六幻》丛书,这套《西厢记》插图的设计“幻”味十足,画面既具梦幻般色彩,设计上又充满幻想和创意。如第十六折“草桥惊梦”,画面中以烟云状勾画出缥缈梦境,梦境外敷色,以花青底色海水烘托,梦境则纯以白描表现,而惊涛骇浪也烘托出张生忧惧惆怅的心理,整体画面如梦如幻。第二折“僧房假寓”,描绘张生偶遇莺莺而后向红娘打听情由,整个画面超乎想象地绘于一雕花棋缸器壁,旁边置一个红色托架,造型巧妙,花纹细致腻,似梦似幻。第四折“附斋”,表现张生于禅堂再见莺莺的情景,画面以月光版式构图于一面铜镜上,铜镜边缘绘有暗示男女主角相遇宿命的二十八星宿图,而画面上方二人已逝的两位父亲则以幽默的方式在天上相遇,衬以五彩祥云,如置幻境。

四、借景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借景的运用最为普遍,因为借景而咫尺千里。在这套插图中同样也运用这种手法,甚至更为巧妙。如第十折“妆台窥简”尤见功力,画面中一面屏风将莺莺、红娘隔开,莺莺展读书信,真情毕现,却并未察觉红娘的窥视。图中没有正面展示莺莺的形象,而令其面容出现在梳妆镜中,借镜言物,令人拍案叫绝。再如第十一折“乘夜逾墙”,描绘张生越墙与莺莺相会,图中庭院深深,荷塘映月,画中并不正面描绘张生形象,而以池中倒影及他身后投影映现出来,借景的运用恰到好处。

五、“镜头感”的创建

在画面中营造出镜头感是西方艺术常用的手法,而在明代版画中创建镜头感却实为罕见。第十九折“诡媒求配”表现的是郑恒骗婚而遭红娘嘲弄的场面,将张生、莺莺、红娘、郑恒等都设计成傀儡戏中的木偶,或演于台前,或吊挂墙头,各个人物似在眼前一一展示,奇思妙想,极富动感而又“镜头感”十足,实属插图作品中罕见之创意。再如第七折“夫人停婚”,描绘的是崔夫人在宴席上赖婚,画面中地毯、桌面均采用前小后大的效果,主要人物虽然站得远却较大,次要人物虽然离得近却较小,这种中国传统特色的“反透视”法却创建了一种奇妙的镜头感。

六、场景带入感强

在画面中引入场景和故事情节的构图是讲故事的巧妙手段,强烈的场景带入感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第一折“投禅”插图中,表现的是张生在普救寺投宿的情景,画面运用中国传统绘画长卷形的式加以表现,像演电影似的将故事在人们眼前铺展开来,娓娓道来。再如第十八折“酬笺”,描绘莺莺回书张生,全图以立轴形式表现,这种构图属崇祯年间戏曲版画插图的常见风格,而第十七折“报第”,描绘张生高中后命书童报喜的场景,全图绘于一面屏风上,有意思的是,屏风之内又有一屏,这种“重屏”形式虽然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常见形式,然而这种把场景引入观者眼帘的委婉含蓄的构图手法对于当代设计而言却有不一般的時代价值。

七、边框设计考究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源远流长,是中国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在这套插图中,装饰纹样的运用也很普遍,使画面洋溢吉祥喜庆的“中国味”。如卷首莺莺像的四周加了装饰性花边,图中的纨扇女子圈绕在杂花纹样为装饰的边框中,与第八折“听琴”中绘制的精美花草纹样相似,共同营造了一方唯美深远的天地。

八、时空转换

画面中表现时空转换应该说是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所关注的艺术现象,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或达利的超现实绘画。然而在这套版画艺术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种意韵。如第十四折“拷红”,画面中心绘一盏宫灯,灯的正面绘崔夫人与红娘,左右两侧是张生与莺莺,三个画面以灯架相隔,使不在同一空间的人物得以同时出现,体现了传统中国画不受时空束缚的特点。再如第十五折“伤别”,表现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全图绘于扇面上,秋风肃杀,景物萧条,精美细致的刻画使离别之情跃然纸上,扇中景,景中人,刹那间时空流转,观画者恍如隔世。

德藏本《西厢记》版画把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于世人眼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诗意盎然。图版绘刻粗中有细,刀法活脱而有生气,人物造型生动,配景布置特别,小及一几一案、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选取无不合宜。从设计角度看,此本的开辟之功,实不可没,值得借鉴。(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高职学院)

参考文献:

①董捷.明清刊《西厢记》版画考析[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②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M].学苑出版社,1998

③张烨.名家圣手——明清版画艺术[M].文物出版社,2004

④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史略[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视觉设计
电子商务平台中的视觉设计应用探析及用户体验
图像叙事性象征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用户界面图标品牌化视觉设计研究
蚌埠市双墩遗址对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影响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设计的策略
线上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论空间视角下平面设计的视觉延展探
电子商务企业CEO的形象管理策划
网络时代的新闻图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