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民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

2014-10-21 03:03孙锐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孙锐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浅析如何利用民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

孙锐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孕育出一个个智慧的结晶,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情感,期间创造出的音乐也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汇聚和体现。而作为一名身处综合性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他们领会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保证民族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全面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和综合素养。

民族音乐;大学生;审美情操

一、中国民族音乐对于综合性大学的价值

(一)深入民族音乐教育是综合性大学的迫切需要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特征的反映它往往承担着传承该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如有关该民族的起源、迁徙、历史大事件等,所以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最不容易消弭的特征性因素。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心理等意识形态,常常在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歌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而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只是在小学、初中较多的接触民族音乐,在大学期间,开设的音乐课程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

(二)民族音乐是交流的有利工具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的民族音乐记录了我国发展的历程,我们所学的历史教科书,它是白纸黑字的记录在纸张上,而民族音乐是通过口传心授,就像母亲教孩子说话一样,成为了我们的母语,是一部活灵活现的教科书。对于本民族,民族音乐很早就成为了人们交往的基本手段。

(三)中国民族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行为。这一行为的基本特征是音乐的赏析者利用自身的既有经验、观念和知识,综合运用感知、认知、判断、联想和想象等多种心理能力,对音乐音响和视像形态中蕴含的情感、情绪和观念等内容,进行创造性的体验和认知。

大学生在鉴赏民族音乐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的社会阶层属性与思想观念等,也是拓展视野、积累经验的过程,为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塑造打下逐渐广博的基础,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和文化风格,可以从中获取多样的感性经验。

二、如何利用民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首先,要保证中国民族音乐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体地位

1、加大民族音乐的课程设置,为大学生创造民族音乐的审美环境

大学,作为一个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情感的主阵地,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民族音乐的平台。当然,可以不只局限在课堂上,在平日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加以民族元素。比如笔者的学校曾举办过“红歌会”,何妨不举行“民歌会”,让各个民族的学生演唱本民族的歌曲,还可以穿上自己民族的盛装,通过大家的实践,一方面展示了本民族音乐,也让其他同学记住了各民族的音乐形态和特色,效果远远大于课堂教学。

2、加强交流,提高师资力量

我们要遵从“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对于我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每年都会组织艺术实践和采风,但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就鲜有机会,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模仿这种模式呢,虽然他们可能听不懂,达不到欣赏水平,但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多少会触动他们的感官,从而在大脑中形成审美经验的积累。

另外,可以请外聘老师,比如我院曾聘请宜昌京剧表演艺术家谭联寿先生为我校兼职教授,并开设了京剧赏析和表演课,选课情况爆满,许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还因此有机会登上了音乐厅的舞台。我个人认为,应加大这种力度,大学生对于这种传统的民族音乐还是有求知欲的。

(二)其次,要注重民族音乐的时代性、地域性特征

1、注重民族音乐的时代性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是古今历史上由各族人民以集体或个体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我们以时间标准,可以划分为“中国古代民族音乐”和“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所以,在引导学生欣赏的时候,可以把握其时代性的特点。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社会生活种类、文化传统的改变,人们的审美心理也随之变化。我们以隋唐音乐文化为例,对历史了解的大学生们都知道,唐朝时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另外,当时佛教十分盛行,出现了“法曲”——燕乐大曲中较为特别的类别,它原本出自于东晋和梁代的“法乐”,用于佛教的法会,至隋朝演变成风格清雅的“法曲”。提起唐朝,大学生们很自然会想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此时,我们借助这一历史背景,引入《霓裳羽衣曲》,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理解《霓裳羽衣曲》的时代创作背景。它是由唐明皇根据西域传入的天竺乐《婆罗门》的曲调而改编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与外来音乐文化融合的典范。只有让学生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正确的体会和鉴赏民族音乐。

2、注重民族音乐的地域性特征

我们从空间上来看,可以把民族音乐划分为“江南音乐”、“西南音乐”、“西北音乐”、“闽越音乐”。我校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人都有自己的方言,而民族音乐就好比“第二母语”,他们自小生活在那个环境,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早已耳濡目染。所以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当地的民歌,这正如学习英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语境,是不可能真正学好英语的。同样,不用方言演唱自己的歌曲,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韵味的。例如,我曾经以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为例,请山东、四川、江苏的学生分别用方言演唱,韵味完全不同,所以通过地域性来比较民族音乐,能让学生很明了的体会到各名族音乐的奥妙所在。

(三)最后,要正确处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通俗流行音乐的关系

1、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

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要首先站稳自己的脚跟,守住自己民族的东西,才能让它传播全世界,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当然,近年来对于民族音乐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青歌赛”为原生态歌曲打开了一扇门,让各民族古老、悠久、独特的的歌声在这里飞扬。我校曾多次邀请原生态唱法冠军“农民兄弟”在比赛中担任评委和嘉宾,给学生以指导,并同台演出,让学生更直接、深切的感受了土家民族的灵魂和音乐魅力。

2、中国民族音乐与通俗、流行音乐

如今,学生听通俗音乐大大多于民族音乐,原因在于现今的生活节奏速度快,大学生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考研压力大,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我们不能过多的要求他们耗费太多的精力来体会音乐的艺术之美。

再看如今媒体的日趋发达,大学生的审美要求不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视觉、听觉上,他们需要全方位包装的视听享受。大学生们更喜欢灯光闪烁、服装绚丽、音响震撼的明星演唱会,他们可以在那里尖叫整场,而典雅高贵的音乐会则鲜有人问津。另外,大学生这个审美主体除了对音乐有审美需求外,也注重演唱、表演者的审美。他们喜欢周杰伦,因为他有才华,唱腔有个性,他们喜欢EXO,是因为他们年轻、帅、靓。可见大学生的品味趋向于全方位发展,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遏制他们同通俗音乐的接触,硬把他们拉回传统,而是应该做出改变,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民族音乐中融入外来、流行音乐文化元素。我们再说回周杰伦,他创作的励志歌曲《蜗牛》被选入爱国歌曲推荐曲目,而他所创作的《菊花台》、《青花瓷》、《东风破》,就是运用了中国民族的五声调式,包括他的配器都是以二胡、琵琶为主。另外,我国近年来涌现的新民歌作品《又唱浏阳河》、《新小河淌水》都来自于地方民歌。可见,我们只要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民族音乐依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依然可以通过大学生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抓住时代的潮流,摸清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不失本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审美情操,并让青年一代将民族之花一代代传承下去。

[1]夏野.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2]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2月.

[3]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10月.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

[5]叶林.音乐审美欣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

[6]王在畅.谈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及其功能.黄河之声,2009年第4期.

[7]殷莹.关于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1期.

G64

A

1005-5312(2014)29-0235-01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