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独特的色彩语言

2014-10-21 03:03季小枫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体制中国画色彩

季小枫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中国画独特的色彩语言

季小枫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其实斑斓色彩不只是西方人的专利,古老的中国画就是以“丹青”来命名的。本论文就是通过两千年来国画发展从历史、人文、宗教信仰中,分析国画色彩的发展演变历程,进一步认识国宝国画独特的色彩语言。

传统中国画;水墨画;色彩艺术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色彩古国,几千年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演绎与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法则。“色”也是被当作纯粹的视觉对象而产生的。《孟子·告子上》中的“目之色有同美焉”,《道德经》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之“五色”即美丽的五彩颜色。

二、中国画用色的传承与演变

(一)中国画色彩体制的初创

中国色彩绘画的开始可上溯到新石器时期,而先民对于色彩表达的最初尝试则是在彩陶纹样及岩画中得以实现,直到汉代之前,在巫术信仰和仙道思想的交织中,产生了各种幻想式的形象,就像当时的诗赋所描绘的那样,要求色彩绘画在形象表达时能够应物象形,曲尽其态。

在汉代时的陶器、帛画、漆画中可看到红、橙、赭、米红、石黄、蓝、灰、石绿、黑、乳白、金……孔子在《论语》中还谈到紫色。另外西域重彩画风的传入为色彩体制的初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中国画色彩体制的完备与色彩中心的失落

中国古典色彩绘画体制已在魏晋南北朝“体制初创”的基础上而趋于完善。它在“积色体”与“敷色体”这两种体式中完成了山水、人物和花鸟画的语言建设,而当这种语言达到了在古典绘画中的观念、工具、材料等限度内的相对饱和时,一种失去“色彩”的语言——水墨正在凯觎着它的主流绘画的位置。中国绘画样式与语言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幕——色彩与水墨在绘画语言中的主角之争在唐朝悄然上演。

(三)中国画色彩体制的分化与转型

五代到两宋这个时期在对于前代的继承外有在笔墨、构图等技巧上的丰富和意境的重要开拓,也是工笔花鸟的成熟时期,重墨轻彩已成为重要特征。

色彩与水墨结合已成为此时绘画史上极为重要的主题,经过五代至宋,色彩沿着唐朝的方向进一步从绘画语言的主流位置上失落,特别是当时在唐朝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勾斫”发展为“皴法”,当在唐代还主要是兰叶描的描法已走向多样的线条形式,当渲淡式的破墨发展出各种墨法,当书法化了的墨戏成为文人的时尚色彩,色彩便从它的最后营地中退出。

(四)中国画色彩体制的全面复兴

明清时期,此时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成为最能符合文人寄托高洁、孤傲的思想情操和要求的载体。模古与写意以及晋唐样式的复兴是此时的重要特征。中国绘画在此时终于按照文人的意愿归于笔墨,归于书法,归于写意,归于淡雅。而这一切又是以色彩在绘画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旁落为代价的。因此在清代绘画中,像晋唐那样的积色勾染体成为山水画的绝对主体,花鸟画中也是以写意的点写体为主,像两宋院体画那样的积色勾染体也就成了凤毛麟角。勾染体花鸟正日益写意化,人物画中的积色勾染体也都变成了写意化的勾染体。

三、现代中国画的色彩转调

中国画虽以平涂渲染为主,但在某些写意画特别是没骨中,也有局部使用色彩转调来造型的。现代中国画画家融中西色彩转调为一体,突破了平涂渲染的旧体,以新的色彩转调创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在现代中国画中,色彩转调有几种样式:一、单一的色彩转调,即整个画面基本上是一种色相内的转调。二、对比色转调。三、局部转调,即有些作品仅局部物象用色彩转调来描绘。四、墨色分解整体转调。同时在这种样式之下现代中国画色彩转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这种转调往往是一笔写出的。画家利用色与墨的干、湿产生流动、渗化、氤氲的效果,使得某些平涂的板色变为活色。它既保持了传统的笔墨精神,又发展了传统的用色技法。二、这种转调有时可加留白、皴、点等。三、墨彩与色彩的变奏。由“墨分五色”、“墨分六彩”所体现的墨彩,本身就具有转调的性质,一旦与色彩转调同时和谐地组成画面,便产生交响作用。这种“色墨交响,具有很强的东方情调,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色彩与墨彩的交响变奏,在很多现代中国画中出现,即有现代感,又有民族性,因为“中国画神韵,尽在笔墨色彩的变奏中”。

四、结语

中国画是立足于情态,重情必然追求意境的表现,形成中国写意的艺术体系。而作为中国画的色彩是写意的,注重主观色彩的表现,注重色彩的感情抒发与画面的装饰性。中国人喜欢用单纯明快的颜色,喜欢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其用色具有主观性,这种用色方法是以“随类赋彩”为原则。中国画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的还原,用类似的色彩,以平涂的方式着色,与主色统一画面,通过画家对色彩的主观夸张与变相,使色彩和谐统一,致使重彩具有厚重浓烈华丽,淡彩有清新淡雅,而水墨有干湿浓淡的墨色变化。妙手丹青,画家可以调动全部智慧,以自我去拥抱世界,以极具个性的理解去挥洒色彩,根据主观的审美要求随类赋彩。

[1]罗博.中国画色彩观散论[M].陕西美术馆.

[2]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J222

A

1005-5312(2014)29-0203-01

猜你喜欢
体制中国画色彩
中国画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神奇的色彩(上)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