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河南筝派研究论文综述

2014-10-21 03:03刘洋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流派古筝河南

刘洋洋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河南筝派研究论文综述

刘洋洋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近代,随着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古筝艺术流派发展的繁荣景象,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渐渐开始关注到古筝流派的理论性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本综述谨对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知网关于河南筝派的论文进行梳理。通过综述,以期对河南筝派研究成果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捕捉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对河南筝派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河南筝派

对古筝河南筝派进行的专门性研究的论文,大致可分为纵横两方面的研究角度,横向研究为筝派的内容和形式,其内在的规律,表现的形式和运动的过程,使其产生不同的风格,特点并使各派互为区别的本质性要素,即对流派音乐风格,演奏技法,曲目,人物等的研究。纵的方向研究即对筝派音乐学性质的研究,筝派所依存的客观环境,包括历史过程,社会背景,文化因素等对各流派的影响和作用。在对这些论文进行梳理时,由于纵横两方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很多文章中往往纵横两方面均有涉及,即使在同一个纵或者横的研究方向中,也会出现其内部不同子研究方向的互相融合交叉性研究,这是流派研究的必然现象。例如:在研究代表人物时,必然会涉及到其独具特色的演奏技法,代表曲目,或者演奏风格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将权其比重和研究的侧重点、切入点和主要方向的不同,尽量将其分门别类,进行综述。

一、横向研究

在河南筝派横向研究的论文中,大体可以从曲目,代表人物和支派三个研究方向分类综述。其中曲目研究15篇,人物研究16篇,支派研究7篇。

曲目研究方面,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以某首乐曲为研究对象,对其特有的曲式结构、旋律形态、演奏技法、乐曲风格等进行专门性分析与赏析。如冯彬彬的《不事雕琢内涵精纯——〈征西〉与〈銮铃〉作品赏析》、《古筝曲〈打雁〉赏析》、《古筝六级考级曲〈闹元宵〉的演奏解析》,付明《从〈汉江韵〉谈河南小调筝曲》,张庆华《浅谈河南弦索乐中的古筝音乐艺术——以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为例》等论文。值得注意的是,在关孟华《河南筝曲主题研究》中以河南筝曲的主题旋律为突破口,将主题形态性格进行不同分类,分析各主题类型的表情与风格特征,结合筝曲构成与河南音乐风格研究主题的基础作用,认为主题旋律是河南筝曲及其地方风格的集中体现物和本质所在,这是一篇以音乐形态分析为手段的文章,将器乐音乐的研究从表演领域引入了音乐学的研究领域,是将音乐形态学、旋律学与器乐音乐研究成功结合的一例典范,由于这篇文章是以古筝曲为主要研究对象,故纳入曲目研究类论文中。

代表人物方面,河南筝派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有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其中研究曹东扶的文章较多,如:曹永安,李汴的《一代著名筝演奏家——曹东扶》,杜棣生的《曹东扶与光化国乐社》,严友强的《介绍曹东扶先生的艺术活动》,娄方的《旧事难忘家为训——纪念古筝艺术家曹东扶诞辰百年》等介绍了一代宗师曹东扶先生的生平事迹,艺术活动与演奏风格,以及对河南筝派的重要贡献等。冯彬彬《曹东扶的美学思想》一文中从曹东扶演奏艺术的审美经验、创作筝曲的审美意识、筝乐器改革的审美特点、审美理想四个方面论述了曹东扶音乐美学思想的独到见解。薛亮的硕士论文《曹东扶古筝艺术研究》通过全面梳理曹派筝乐艺术发展的经历,了解河南筝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探寻出其在古筝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审美,器乐改革和音乐教学等方面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观点看曹东扶奠基的河南古筝艺术在现代发展的情况。对于其他三位演奏家研究性的文章相对较少,且都是对其生平事迹,演奏风格,艺术活动等一般性介绍。

支派研究方面,曹桂芬的《曹派古筝艺术与河南戏曲的关系》,李婉芬的《曹派筝艺的演奏特色》、《再谈曹派的古筝艺术特色》论述了曹派筝曲以板头曲为主,并与河南豫剧、曲剧及大调曲子等多方面的密切关系,以及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王小录的《南阳古筝艺术的风格与衍展》论述了在河南筝派中,形成南阳古筝艺术重要地位和独特地方风格的成因,概述现代南阳古筝界涌现出的众多杰出艺术家所形成的“南阳古筝文化现象”。刘莹的硕士论文《河南筝派支系艺术研究》对河南筝派中四位具代表性筝家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的生平、传谱、演奏技法进行分析阐述,总结其风格以及成因。运用流派支系的比较和分类研究揭示出筝派丰富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古筝流派研究中尚属首例。

二、纵向研究

河南筝派纵向研究中,主要是从筝乐发展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艺术风格与语言,戏曲说唱等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而进行的音乐学性质的研究。共有14篇相关研究的论文。

周青青《河南方言对河南筝曲风格的影响》一文借助了语言音乐学的理论,以声乐为桥梁,深入地探讨了地方方言与河南筝乐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是一篇较早运用交叉学科理论对古筝流派的音乐风格特征进行研究的文章。在关于研究流派历史发展问题上,具有代表性的是樊艺凤的《河南筝乐考略》,作者对河南筝乐形成的历史渊源、演奏技法、传统及现代曲目的创作以及其代表人物几个方面做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是全面了解河南筝乐历史发展概况的一篇标志性的文章。王珣《河南筝曲与河南板头曲和鼓子曲》详细论述了河南筝曲与河南戏曲说唱艺术的渊源关系,丰富多彩的河南筝曲,大多是由民间合奏乐种河南板头曲和说唱曲种鼓子曲移植演化而来。本文从“由河南板头曲筝声部演化而成的河南筝曲”、“由鼓子曲唱腔曲目器乐化而成的河南筝曲”、“河南筝曲的三个流派”三方面,概述了河南筝曲的主要来源及流派名家的历史贡献。王丹的硕士论文《河南筝乐艺术风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运用民族音乐学的资料分析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借助于语言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比较详细的对该流派音乐地域风格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出河南筝乐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樊艺凤《河南筝乐考略》系统地、全方位地论述了我国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原筝艺流派河南筝形成的历史渊源,河南筝的传统曲目、现代创作;河南筝曲的调式旋法特色;河南筝的独特演奏技法;河南筝的代表人物及其个性风格等。

三、结语

以“河南筝派”为研究对象,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理论研究进行分类综述可以看出,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而在一些领域,尚属于研究的初级阶段,甚至还有没有触及到的研究领域,表现出古筝理论研究方面的不均衡性和不全面性,对河南筝派专门性研究论文的纵横两个研究分类综述角度来看,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流派的横向研究中,即对流派音乐风格,演奏技法,曲目,人物等方面的研究,而从纵的研究角度来看,对筝派音乐学性质的研究,即筝派所依存的客观环境,包括历史过程,社会背景,文化因素等对各流派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成果,显得不够深入,且研究的视角较为单一,不够全面,特别是运用交叉学科对古筝流派进行研究的成果更是捉襟见肘,在河南流派中,由于其发展变化都存在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学者们对于这些文化现象的研究有涉及,但不够深入。这就要求学者们,特别是新一辈筝人,在前辈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运用不同的学科理念,角度和视角去充实河南筝派的理论研究,让河南筝派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1]冯彬彬.不事雕琢内含精纯征西与銮铃作品赏析.乐器学堂.

[2]付明.从汉江韵谈河南小调筝曲.乐器学堂.

[3]冯彬彬.冯彬彬古筝六级考级曲目闹元宵的演奏解析.乐器学堂.

[4]冯彬彬.古筝曲打雁赏析.乐器学堂.

[5]冯光钰.河南古筝曹派传人显风采冯彬彬主讲河南曹派古筝名曲与创作筝曲VCD观后.

[6]关孟华.河南筝曲主题研究.中国音乐(季刊),2005年第1期.

[7]谷音.漫談古箏曲打雁的改编.

[8]张庆华.浅谈河南弦索乐中的古筝音乐艺术以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为例.2011.3.

[9]于德霖.中州古调吟揉弹委婉细腻河南筝介绍雨果〈高山流水〉和〈落院〉CD.使用影音技术,1998.第9期.

[10]冯彬彬.曹东扶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国音乐(季刊),2004年第4期.

J605

A

1005-5312(2014)29-0160-02

猜你喜欢
流派古筝河南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第一次弹古筝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