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理论体系初探

2014-10-21 05:14陈立旭
党政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习近平

陈立旭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丰富党的思想路线内涵,探索国情和新实际中的规律以发现真理,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它的理论基石,它的基本内涵由十三个基本理论观点组成,贯通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理论体系也其独特的理论特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3-0037-07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现试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结构分析如下。

一、逻辑起点:提出实事求是基本功五要素 习近平系列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起始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在几十年改革开放实践中,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基本内涵。习近平系列讲话在此基础上又有创新。他对全党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他提出了打下实事求是基本功的五要素:一是实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二是实践。理论从实践中产生,理论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理论只有“接地气”,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活力与生命力。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三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是完全统一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四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才能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五是领导干部做表率。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领导责任,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领导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1〕

习近平对我国基本国情和近几年我国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有清醒的认识。我国基本国情,主要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近年来我国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主要是: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人力资源丰富,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工业大而不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不少;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社会创造活力普遍增强,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还不少。〔2〕习近平系列讲话,都是基于国情和新实际,探寻建设改革发展的规律,以揭示真理。

提出实事求是基本功五要素从而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涵,探索国情和新实际中的规律以发现真理,共同构成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理论基石: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系列讲话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提出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且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习近平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要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习近平系列讲话,就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它的理论基石。

三、基本内涵:在政治、经济、党建、国防、文化、外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 习近平系列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围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论。习近平根据新实践新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的联系是: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习近平提出,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5〕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应该相互联系在一起,作为总布局,整体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更具有抗风险性。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三)全面深化改革论。习近平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6〕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习近平提出并论述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五个关系: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他提出,要弄清楚上述五个关系,在改革中,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

(四)坚持正确政治发展道路论。习近平认为,中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其精神实质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坚持党的领导,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凝聚13亿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的心,是习近平政治道路论的重要内容。中国梦的提出,揭示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的提出,对于团结全体中国人共同奋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五)经济健康发展论。习近平科学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张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发展要扎实,没有水分。〔8〕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国际竞争中,要动作快,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顺势而为、转变思路,冷静扎实办好自己的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内需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主动、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努力创造和维护政治关系友好、经贸规则有利、发展空间广阔的良好环境。

(六)基础社会建设论。习近平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和群众工作,打好社会建设的基础。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是改善民生,一是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根本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把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重大举措落实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来,继续抓好收入这个最核心的民生,脱贫这个最突出的民生,农村危房改造这个最急迫的民生,教育这个最长远的民生,社保这个最普遍的民生,就业这个最根本的民生,真正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把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推动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结合起来,既要服务好群众,又要教育引导好群众,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产党一定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七)生态文明建设论。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论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工作着力点和制度保障,其中包含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多次强调,推进生态建设,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论英雄了。〔10〕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八)国家文化实力论。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11〕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至关重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

(九)从严治党论。习近平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他指出,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牢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2〕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习近平还专门就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提高中央政治局工作水平提出五点要求:第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第二,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第三,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第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五,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强军论。习近平提出了在新情况下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他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13〕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要把改进作风工作引向深入,贯彻到军队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真正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全军要深刻认识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军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必须按照全面建设的思想努力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抓建设,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领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军队建设整体水平。必须认真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积极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军事战略对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的统揽作用。要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在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上取得显著进步,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引导官兵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做到信念不动摇、思想不松懈、斗志不衰退、作风不涣散,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要切实加强军队反腐倡廉建设。军队高级干部要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十一)外交义利观。习近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和新中国正确的外交方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了外交要坚持正确义利观的思想。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中国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14〕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外交工作做好,做到别人的心里去。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在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在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十二)国家总体安全观。习近平认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5〕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二是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三是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四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五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要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共产党要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

(十三)对台政策“四不原则”。习近平基于他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进一步提出了对台政策的“四不原则”,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16〕习近平强调,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信任。同胞有了互信,很多难题就容易找到解决办法。我们要着眼“尊重、宽容、理解、同情、透明”,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扩大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通过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广阔,应该继续开拓进取。大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强劲动力和有利条件。经济融合有利两岸互利双赢,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干扰。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四、贯通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存在于他所有重要讲话之中,是他所有重要讲话的灵魂,也成为将他的重要讲话阐发的一系列思想观点联系、贯通,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理论体系的主线。把握这一主线,是全面、正确理解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理论体系、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践要求,准确把握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努力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钥匙。

五、主要特征:务实、开放、为民、逻辑严谨、生动活泼 习近平系列讲话理论体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有五个主要之点。第一是务实。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每个重要理论观点,都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都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升华,它是从实际出发而形成的重要理性认识。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理论观点,没有任何空话、套话、虚话,他讲述的观点,阐述的道理,都与实际密切联系,直击问题本质,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指导,既实在又管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出现较多的字是“实”。“实干兴邦”、“务实”、“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抓实干”……这些词汇,既体现习近平讲话的风格,更彰显了他系列讲话务实的特征。第二是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探索永无止境,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理论观点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习近平每次新的重要讲话都有新论、新意、新话,就是他系列讲话开放性的体现。第三是贯穿着真挚为民情怀。习近平系列讲话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都围绕着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展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第四是逻辑严谨。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阐述重要理论观点,都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语言逻辑,恰到好处地统一在一起,结构严谨,述理深刻,展现出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五是生动活泼。习近平每次重要讲话,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新话,他阐述重要理论观点,使用的语言新鲜、生动,有现实情况的形象解说,有历史故事的比喻,有中国典故的譬理,还有民间俗语的解说。他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喻事譬理,增加了他系列讲话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EB/OL〕.中国网 china.com.cn, 2012-05-28.

〔3〕习近平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党的生命〔EB/OL〕.新华网,2013-01-06.

〔4〕习近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报告主线〔N〕.《瞭望》新闻周刊,2012-11-26.

〔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2-11-19.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1-01.

〔7〕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2-12-04.

〔8〕习近平.在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2-12-06.

〔9〕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EB/OL〕.新华网贵州频道,2011-05-13.

〔10〕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6-29.

〔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12-31.

〔1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13〕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EB/OL〕.中国新闻网,2013-03-11.

〔14〕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09-10.

〔15〕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04-15.

〔16〕习近平.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的谈话〔EB/OL〕.新华网,2014-05-07.

【责任编辑:石本惠】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习近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