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锦屏
到过红树林的人不一定“认识”红树林。
我很早就“阅读”了红树林,从而知道:在美丽的深圳福田,在深圳河流入大海的地方,有一片根茎交错、茂密葱茏的生物群族,那就是深圳著名的自然风景保护区——红树林。红树是木本木质,但具有钢铁般的坚强素质。它与西域的胡杨一南一北形异而神似。一个在北国莽原扎根,死而不朽;一个在南海之滨繁衍,生生不息。胡杨生生死死经千年轮回,铁骨铮铮具英雄树的风范;红树激浊扬清,勃勃生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一场又一场的狂飙巨涛依然扎根泥土,岿然不动……
去年暑假的一天,以前的同事,内地学校的一位老师带着她的几个学生来深圳参加夏令营活动,其间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便邀我做导游。我兴奋地给他们介绍了深圳的各大景点,当然也介绍了红树林。当我讲到红树是世界上唯一的胎生植物,种子先长在母树上,由母树“怀胎”一段时间,待到具备独立生长能力时,才脱离母树,一个个往下跳,稳稳地插进淤泥。几小时之后就能发芽、长根,茁壮成长。如果下落时没有着地,种子能随波漂流数月不死,一旦遇到海泥,三四个小时就能扎根生长,20年后便是一片天然的防浪林……我的客人——老师和孩子都惊讶极了,尤其是孩子们,吵闹着立刻要去看红树林。
说走就走,我们租了车,迎着天上的毛毛细雨,往红树林赶去。快到红树林时,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不一会儿还刮起了大风,突然间车窗玻璃“乒乓”作响,我们尚未回过神来,窗外已是大雨如注,电闪雷鸣。我看着车里目瞪口呆的小客人们说,这就是南方的雨,来得急、来得猛,但常常也去得快。我安慰他们说,在深圳,这种堵车现象也是常有的。突然,一个小朋友指着车窗外问我:“那些人在干什么呢?”
我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大雨中,十字街头,三五个戴小红帽、穿着红色马甲的人正在帮助交警疏导交通。他们没有带任何雨具,任凭大雨倾泻到他们的头上、脸上、身上,似乎毫无知觉,他们依然在挥舞着手臂,人流和车流在他们的指挥下缓慢而有序地前进……一时间,我被这个场景感动了,顾不得回答,只是呆呆地看着,直到那个小朋友再次追问,我才醒悟过来,“是交警在指挥交通……”
“我是问,那些戴红帽子、穿红衣服的人,他们是干什么的?” 孩子迫切地问。
“是……义工,他们都是深圳的义工。”我自豪地回答。
“义工是干什么的?”孩子并不满足。
“就是……不要报酬地、无私地为这座城市乃至更多的人奉献的人”。
“什么是奉献……”孩子又问。显然,他对我的回答不满意。
我不知道哪里来的灵感,准确地说是联想,我说,他们就是扎根深圳的“红树”,有很多,聚集在一起就是“红树林”。
“呀,这就是红树林!”孩子大叫,一下子,面包车里十来个小脑袋全部贴到车窗上,他们瞪大眼睛朝车窗外看着……
我滔滔不绝地给孩子们讲起了深圳的义工事迹、义工精神,讲起了红树林的精神……讲着讲着,我分不清自己是在讲义工还是在讲红树林了……
由于暴雨不歇,我们只能取消去看红树林的计划。我很抱歉地对孩子们说:“对不起,今天没让你们看到红树林……”孩子们反驳我说:“我们看到了……”
此后,在我心灵深处,永远飘动着一团火一样的红马甲,他们像那些海边的红树一样,甘愿默默地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奋斗一生。在东西文化交汇的前沿,在多民族多文化的聚集地深圳,他们众志成城,手挽手,肩并肩,大步朝前走着,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