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琛
美国家庭系列剧《绝望主妇》自开播以来,吸引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观众,家庭主妇的生活与内心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部电视剧反映了西方社会中的一个新现象:上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中,妇女纷纷出来工作,要求与男人平等;而现今,白人妇女们又纷纷回归家庭妇女的位置。另一个现象则是,在西方的私立贵族学校,大多数学生的母亲都是全职太太。这说明,西方的家庭主妇是文化、经济优越的阶层中间才会广泛出现的一种角色。
在一本研究美国的文化的著作中,作者指出,这样的分工不仅合乎理性,而且是一个长远的经济战略。
在美国定居,同样身为全职主妇的王晓木(化名)告诉记者,如果一个美国家庭,男主人挣六位数的年薪,那么妻子出去工作挣的那点钱,对于家庭来说意义不大,“在美国,通常能做到真正太太全职在家的,通常都是家庭收入不错的阶层。”
如今,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全职主妇群体也正悄然兴起,只是,大多数的全职主妇还在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未来的保障寻找方向。
给全职太太发“工资”
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东西方对于全职太太的认知也存在许多不同。在西方国家, “Full-time housewife”属于一个正式的职业范畴,受到相当的尊重和承认,许多西方国家都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政策保护和稳定的福利保障,赋予其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举一个最简单直观的例子,“Housewife”(家庭主妇)是个人填写工作状况时官方给出的选择之一,就印在表格上面,没人大惊小怪。可是,在中国,这项“工作”目前还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主流的认同。
其次,在很多发达国家,全职太太在经济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非常量化的。美国著名的薪水网站Salary.com曾针对美国家庭主妇们进行了一项的正式调查显示,家庭主妇的工作量如果比照一般受薪阶级领薪水支票,每年可获得的薪水平均数是131471元,其中还包括加班的工资。
约有540万名家庭主妇接受这次调查,当问及:每天在家中花最多时间所做的事情相较于社会上的一般工作,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职称?回答是幼儿园老师、女管家、厢型车驾驶员、厨师、护士以及一般维修工。这就是一般全职太太所要做的工作。
至于上班时间,家庭主妇要照顾家庭内的主要成员和至少两名学龄儿童,她们每周平均工作100小时。
王晓木表示,由于全职主妇在家庭内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美国,全职太太在经济上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就算家庭主妇从来没有上过班,没有缴纳过Social Security(社保退休金)。在她到达完全退休年龄时,依然可以领取配偶退休金的一半,这笔钱是国家配发的,不会影响到配偶拿到的数额。即使离婚了,只要你没有再婚,依然可以领取前配偶退休金的一半。反过来,没有上过班的家庭主夫也一样。”
在医疗保险方面,王晓木介绍说,美国公司会给员工购买医疗保险(有些公司全包,有些公司需要员工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这种医疗保险通常都是包括全家的,“妻子和不满18岁的孩子都可以享受。”
在很多发达国家,政府都给了全职太太稳定的政策和福利保障。在加拿大,这个政策是具体的免税和孩子的“day care”津贴、牛奶金等,一个孩子平均每个月可以拿到800加元左右,因此对于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全职太太们一年中见得到的工资就至少可达3万—5万加元。
而德国全职太太会有一份稳定的薪水,即每月300欧元的津贴,她们的丈夫还会因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而享受优惠税。这两笔钱加在一起,德国的全职太太每月最多可享受1000欧元的国家补贴。
同样属于欧洲的意大利,政府除了为全职太太提供 “多一个孩子多一份补助”的补偿之外,社会保障政策还为她们消减不幸离婚或丧偶的后顾之忧:如果丈夫一方想离婚,同时作为全职太太的女方又没有过错,法官就会判定丈夫支付一定的生活费用给前妻,直到前妻找到工作或找到下一任丈夫为止;而如果丈夫不幸去世,作为全职太太的妻子每月还能领到丈夫生前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工资,一直到离世。
法国的做法是每月由政府提供补贴,最高可达800欧元,另外还有约200欧元的住房津贴。
日本的全职太太,不用缴纳保险金就可享受保险的待遇。即便一天也没工作过,到了65岁,也同样可以领取国民年金。从另一个角度看,工作的女性必须向国家缴税,而不工作的女性反而可以从国家领钱。
此外,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规定:丈夫必须给自己的全职太太买养老金。
有了这些保障,“全职太太”作为一种职业,自然有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高福利在国内不现实
由于有政府完善的福利政策和社会法律的保障与支持,在国外做一个全职太太没有后顾之忧。她们把全职太太当成真正的职业,全职太太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得以体现。
在中国,“全职太太”还不能算作社会职业。更早前,“全职太太”一般出现在两个社会阶层中:要么是经济改革大潮中失业而不得不回家的女性;要么是富裕家庭中没有必要上班的阔太太。
尽管这些年“高知全职太太”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在中国,对她们保障还不完善。不少人因此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下,做全职太太未必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徐安琪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就坦言,根据中国的国情,整个社会要给予全职太太相应的福利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不能简单地拿西方的那套直接套用到中国来。这些国家有的本来就是高福利国家,社会支持女性回家。还有一些国家,因为出生人口比较低,国家鼓励生育,所以给予儿童的福利非常好,女性也可以回归家庭,全心带孩子。”徐安琪表示,“但在中国,尽管现在‘单独二胎政策放开,但我们实际还是控制生育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谈什么高福利。”endprint
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3年产假”建议,徐安琪更是不屑一顾。“我们现有的各种假期都可能不能享受得全,何谈休3年产假?产假还要求政府提供福利保障,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作为女性个体,选择回家无可厚非,但不能作为公共政策,否则将造成新的不公。”徐安琪承认她个人并不赞成女性回家,这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很不利,“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3年产假有可能造成女性就业时更严重的性别歧视。”
3年产假建议的提出者王幼君则有自己的一个假设,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称,女性员工怀孕生孩子有段相当长的时间是无法工作的,这样就会造成一些企业不愿意录用女职工,这是个社会问题。如果通过政府的制度设计,解决了养育孩子过程中与企业劳动的冲突,那么企业就不会一味地排斥女员工了,反而促进了女性的就业。
王幼君还称,他的建议并不包含缓解就业压力的思考,而且补贴标准可依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北京每年的出生量也就是十多万个孩子,一年补不了多少钱,政府负担得起。”
回家是进步还是退步?
徐安琪认为,女性回家可能导致性别平等的退步,关键是全社会对家务劳动的价值,还没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男权社会中,人们往往将家务劳动看成琐碎、无意义、浪费时间、缺乏创造力,而将社会劳动看成是才华、能力的体现。
“谁说家务劳动和在家带孩子就一定要女性来做?像瑞典,父亲可以休长达240天的带薪陪产假,这段时间将由政府为其支付工资。即使某位父亲决定放弃一部分陪产假时间,他也必须在孩子8岁前至少休够两个月假,才有资格拿到政府支付的工资。”徐安琪认为,鼓励更多父亲参与到孩子早期的成长教育中来,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看护机构来帮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家庭与事业,这才是更积极的解决方案。否则,回家有可能导致女性整体社会地位下降。
王晓木告诉记者,事实上,美国有那么多全职太太主要是因为孩子出生之后,没有老人帮助他们带孩子,“当然你可以请保姆照顾孩子,美国也有很多Day Care(日托所)和Family Care(私人家庭开的日托所),有的机构只要孩子满6个月就可以送去。但这些机构费用都是非常昂贵的,美国家庭一般都有超过一个孩子。因此,父母一方选择回到家中可能来得更经济。”
王晓木说,美国家庭一般是谁赚得多谁在外工作,另一方回到家中,“当然女性会多一点,不过我邻居就是男人在家带小孩的。但很多女性并不是完全在家,她们有的还会做一些弹性工作。真正能做到全职在家的,都是家庭收入还不错的家庭。这些太太的学历也相对较高,在家全力以赴教育孩子,不会感到无聊。高知妈妈们的投入,最终会保证他们的下一代在竞争中先声夺人,回报远远大于付出。”
但王晓木强调,即便夫妻二人有一方在家,照顾孩子还是夫妻双方的责任,“美国爸爸和妈妈在养育小孩付出的程度上是差不多的。”她也经常会看到,爸爸带着小孩去图书馆。
当然,也有更多的故事告诉我们,女性回家并不必然导致女性社会地位降低。“二战”时,因男性参战多,日本女性就业率很高,但歧视妇女现象仍非常普遍,“二战”后,日本家庭妇女大大增加,她们虽回到家庭,但更多参与到社会活动、政治生活中,结果是两性平等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提升。
徐安琪也表示,走出家庭是200年来妇女运动追求的目的之一,但今天女性回家与过去已有很大区别,今天女性拥有工作权,她可以选择,也可以放弃,这与没有这个权利、只能被动在家有天壤之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