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从“圣经”开始,妇女就被弱化,上帝先造男人,再造女人,她居然是他的一根肋骨所化。似乎仰视他、从属于他,理所当然。
至少从“五四”开始,中国的妇女就被反复教育轻视“家”。“家”之前,总是冠之以一个“小”。“家”之后,总是拖上了一个“累”。
互联网时代,类似说法必须重置——
任何职场的辉煌,如果没有“家”与之分享,它还有什么意义?
任何个人的进取,如果没有“家”为其动力,它又将何所附丽?
1949年以后的妇女“彻底解放”了,但在传统女权的叙述语境中,女人还在和男人比强弱,争高下,裁判还是男人——“和男劳力一样强”、“男女都一样”,甚至,“比男人还强”…… 如同中医老是被西医裁判,女人老被要求和男人一样,为什么就没人想一想,在力量至上的时代,男人当然就是一切;而在知性至上的时代,力量不再至上,职业不再至上,“事业”不再至上,男女其实没有可比性,男女其实各擅胜场,国家国家,“国”后面永远要拖着一个“家”。
国,它不嫌“累”吗?
没有家,就没有后代,没有后代,国家还有未来吗?
于是,当“家”重要到与职场一样时,女人的“回家”谁说就不是一次就职和加冕呢?!
“回家”吧,家和才能万事兴。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主笔 胡展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