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等
摘要:以玉米须和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备玉米须无糖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玉米须无糖饮料配方,并分析了玉米须无糖饮料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优化的玉米须无糖饮料配方为玉米须和金银花比例2∶1,料液比1∶100,熬煮时间60 min,柠檬酸、甜菊甙和木糖醇质量分数分别为0.10%、0.07%、0.30%。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7.89%、壬醛4.44%、α-松油醇4.23%、苯乙醛3.39%、大马酮2.97%、3-壬烯-5-酮2.88%。所得玉米须无糖饮料的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纯正,略带茶香且清香柔和,颜色金黄,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玉米须;金银花;无糖饮料;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6-3870-04
Abstract: The no-sugar corn beverage was manufactured with corn silk and honeysuckles. The formula of beverage was optimized with the orthogonal test. The aroma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formula of beverage was volume ratio of corn silk to honeysuckle 2∶1, solid-liquid ratio 1∶100, with boiling time of 60 minutes. The mass fraction of citrate, stevioside, xylitol relatively was 0.10%,0.07%,0.30%.The major aroma components were linalool 7.89%, nonanal 4.44%, terpilenol 4.23%,phenylacetaldehyde 3.39%,damascenone 2.97%,and 3-nonylene-5-ketone 2.88%.The taste of the no-sugar corn silk beverage had harmonious sourness, sweetness, and the genuine and outstanding special flavor. The beverage was in the color of gold, with the special aroma of corn silk and honeysuckle with tea fragrant. The quality of product was met with the national criteria.
Key words:corn silk;honeysuckles;no-sugar beverage; optimize; analysis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米须味淡、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抑菌、降压、增强免疫、抗癌等功效。玉米须在生活中作为降糖药物应用历史悠久,玉米须的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液等均有降血糖、降血压、利尿、平肝、利胆等作用。玉米须水煎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还能抑制蛋白质排泄,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水肿等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1-4]。生活中还有用玉米须炖乌龟或用玉米须炖蚌肉等多种方法治疗或缓解疾病。金银花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三萜类、无机元素等,绿源酸作为金银花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保肝、增强免疫、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5]。甜菊甙是一种从甜叶菊(或称甜菊叶)中精提的新型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经我国卫生部批准使用的甜味剂之一,其天然低热值并且非常接近蔗糖口味,是继甘蔗、甜菜糖之外第三种有开发价值和健康推崇的天然甜味剂,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第三糖源”。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特殊甜味剂,其溶于水吸热,食用时口感清凉,且不致龋,也适合糖尿病使用[6]。我国规定木糖醇可用于糕点、饮料、糖果中,以代替蔗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本研究以玉米须为原料,配合金银花,研究了料液比、熬煮时间、玉米须和金银花比例等工艺对玉米须饮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感官评定确定糖味替代剂的配方,制备了玉米须无糖功能饮料[7,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与试剂 玉米须为京甜紫花糯的柱头,选取质地均匀的玉米须进行干燥;金银花购自毫州市国和食品有限公司;芦丁购自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等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 JA2003B型分析天平、UV-3802型比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夹层锅、管式离心机、高压灭菌锅、IRIS Advantage ICP离子发射光谱仪、GC-2010 Plus型气相色谱仪。
1.2 方法
1.2.1 玉米须饮料工艺流程 玉米须、金银花原料处理→熬煮→粗滤→调配→离心→热灌装→灭菌→检验→成品。
1.2.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9] 以芦丁为标准溶液,配制标准系列,显色后在最大吸收波长处(510 nm)测定系列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NaNO2- Al(NO3)3比色法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方程。
精确量取芦丁标准液(0.1 mg/mL)0.0、2.0、4.0、6.0、8.0、10.0 mL于6个25 mL容量瓶中,用75%乙醇补充至12.5 mL,加入1.0 mL 5% NaNO2,摇匀后静置5 min,然后加入1.0 mL 10% Al(NO3)3,6 min后加入5 mL 1 mol/L NaOH溶液并摇匀,用75%乙醇稀释至刻度,静置10 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1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芦丁溶液标准曲线,建立回归方程。endprint
1.2.3 玉米须饮料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1.2.4 玉米须饮料加工正交试验设计 分析玉米须饮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m/V,g:mL,A)、熬煮时间(B)、玉米须和金银花比例(m/m,C)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熬煮液过滤后测定金银花玉米须饮料中的总黄酮含量,优化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
1.2.5 玉米须无糖饮料口味正交试验设计 确定金银花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之后,再进行口味调配。以感官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定柠檬酸含量、甜菊甙含量、木糖醇含量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比较了产品的色泽、口感和香气,根据感官评分确定了玉米须饮料的最佳配方。
1.2.6 玉米须饮料的感官评定 感官评价由10名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从色泽、口感、香气3方面对调配结果进行评分,满分为9分。其中,色泽分为3个等级:淡黄色1分,黄褐色2分,金黄色3分;口感分为7个等级:很酸0.5分,酸1分,偏酸2分,酸甜适中3分,偏甜2.5分,甜1.5分,很甜1分;香气分为3个等级:无玉米须香1分,淡香2分,玉米须香3分。
1.2.7 玉米须无糖饮料成分的测定分析 重金属:砷、铅、铜、汞含量分别按照GB/T5009.11-2003、GB 5009.12-2010和GB/T5009.13-2003、GB/T5009.17-2003测定;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按照GB/T4789.21测定;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多糖含量分别按照GB 5009.5-2010凯式定氮法、GB/T 5009.6-2003、GB/T 5009.124-2003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苯酚硫酸法[10]测定。
1.2.8 香气成分分析
1)固相微萃取条件:称取20 mL玉米须饮料放于50 mL螺口样品瓶中,加入12 mL去离子水和4 g NaCl,用聚四氟乙烯隔垫密封,60 ℃置于磁力搅拌器中水浴平衡15 min。然后用DVB/CAR/PDMS 50/30 μm(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顶空吸附60 min后,将萃取头插入GC进样,解析5 min。
2)气质条件:色谱柱采用Agilent DB-5非极性毛细管柱60 m×250 μm×0.25 μm;程序升温:初温40 ℃以2.5 ℃/min的速率升温到130 ℃,保持1 min,再以8 ℃/min的速率升温到250 ℃保持1 min;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口温度250 ℃,不分流。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70 eV;电压:350 V;扫描质量:35~395 amu。化合物定性方法:使用NIST08数据库检索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从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3)可以看出,影响总黄酮含量的因素顺序为C、A、B,即金银花∶玉米须比例、料液比和熬煮时间对黄酮含量的影响依次减小,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的最优搭配水平为A2B2C3,即料液比1∶100,熬煮时间60 min,金银花∶玉米须比例为1∶2,此时总黄酮含量为2.203 mg/mL。
2.2 玉米须无糖饮料口味正交试验结果
从玉米须饮料调配时酸甜度比值要适宜,否则会掩盖金银花和玉米须的特有香气和滋味。由表4可以看出,最佳组合是A2B3C2,即柠檬酸含量0.10%、甜菊甙含量0.07%、木糖醇含量0.40%。按照此比例调配所得玉米须饮料的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纯正,略带茶香且清香柔和,颜色金黄,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
2.3 玉米须无糖饮料成分的测定分析
2.3.1 感官指标 色泽金黄、无杂质、无沉淀现象;酸甜可口,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
2.3.2 理化指标 玉米须饮料主要成分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玉米须饮料中蛋白质、脂肪和重金属的含量较少,而氨基酸、黄酮和多糖这3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较高。
2.3.3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0 CFU/g,大肠菌群<3 MPN/100 mL,致病菌未检出。
2.3.4 玉米须饮料香气成分分析 玉米须饮料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谱、玉米须饮料挥发性成分分析分别如图1、表6所示。在玉米须金银花无糖饮料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7.89%,壬醛4.44%,α-松油醇4.23%,苯乙醛3.39%,大马酮2.97%,3-壬烯-5-酮2.88%。其中芳樟醇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广谱性香料,有似铃兰或百合花样香气,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3 结论
本试验通过采取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试验对玉米须无糖饮料配方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须和金银花添加比为2∶1,料液比1∶100,熬煮时间60 min后,添加柠檬酸0.10%、甜菊甙0.07%、木糖醇0.30%,经过管式离心机过滤后灌装灭菌,所得玉米须饮料的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纯正,略带茶香且清香柔和,颜色金黄,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其蛋白质含量为0.05%,脂肪含量为0.02%,氨基酸含量为6.17%,总黄酮含量为2.30 mg/mL,多糖含量为0.12 mg/mL,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7.89%,壬醛4.44%,α-松油醇4.23%,苯乙醛3.39%,大马酮2.97%,3-壬烯-5-酮2.88%。
参考文献:
[1] 王英平.玉米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4.
[2] 匡 轩,匡 芮,朱海涛.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保健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4):46-48.
[3] 张育光.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药研究,2007,5(2):34-35.
[4] 张慧恩,徐德平.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2):164-166.
[5] 崔春雨,刘志平,周 敏,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3):530-533.
[6] 尤 新.木糖醇及其功能[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8):87-88.
[7] 尤丽新,陈海燕,宋继伟,等.葛花汁无糖饮料的研制[J].中国酿造,2013,32(6):162-164,168.
[8] 刘仁杰,贾 帅,赵铁玉,等.荞麦芽苗无糖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5):581-584.
[9] 罗登宏,周桃英.玉米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269-271.
[10] 杨贤庆,刘名求,戚 勃,等.龙须菜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2):54-57.
(责任编辑 屠 晶)endprint
1.2.3 玉米须饮料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1.2.4 玉米须饮料加工正交试验设计 分析玉米须饮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m/V,g:mL,A)、熬煮时间(B)、玉米须和金银花比例(m/m,C)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熬煮液过滤后测定金银花玉米须饮料中的总黄酮含量,优化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
1.2.5 玉米须无糖饮料口味正交试验设计 确定金银花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之后,再进行口味调配。以感官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定柠檬酸含量、甜菊甙含量、木糖醇含量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比较了产品的色泽、口感和香气,根据感官评分确定了玉米须饮料的最佳配方。
1.2.6 玉米须饮料的感官评定 感官评价由10名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从色泽、口感、香气3方面对调配结果进行评分,满分为9分。其中,色泽分为3个等级:淡黄色1分,黄褐色2分,金黄色3分;口感分为7个等级:很酸0.5分,酸1分,偏酸2分,酸甜适中3分,偏甜2.5分,甜1.5分,很甜1分;香气分为3个等级:无玉米须香1分,淡香2分,玉米须香3分。
1.2.7 玉米须无糖饮料成分的测定分析 重金属:砷、铅、铜、汞含量分别按照GB/T5009.11-2003、GB 5009.12-2010和GB/T5009.13-2003、GB/T5009.17-2003测定;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按照GB/T4789.21测定;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多糖含量分别按照GB 5009.5-2010凯式定氮法、GB/T 5009.6-2003、GB/T 5009.124-2003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苯酚硫酸法[10]测定。
1.2.8 香气成分分析
1)固相微萃取条件:称取20 mL玉米须饮料放于50 mL螺口样品瓶中,加入12 mL去离子水和4 g NaCl,用聚四氟乙烯隔垫密封,60 ℃置于磁力搅拌器中水浴平衡15 min。然后用DVB/CAR/PDMS 50/30 μm(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顶空吸附60 min后,将萃取头插入GC进样,解析5 min。
2)气质条件:色谱柱采用Agilent DB-5非极性毛细管柱60 m×250 μm×0.25 μm;程序升温:初温40 ℃以2.5 ℃/min的速率升温到130 ℃,保持1 min,再以8 ℃/min的速率升温到250 ℃保持1 min;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口温度250 ℃,不分流。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70 eV;电压:350 V;扫描质量:35~395 amu。化合物定性方法:使用NIST08数据库检索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从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3)可以看出,影响总黄酮含量的因素顺序为C、A、B,即金银花∶玉米须比例、料液比和熬煮时间对黄酮含量的影响依次减小,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的最优搭配水平为A2B2C3,即料液比1∶100,熬煮时间60 min,金银花∶玉米须比例为1∶2,此时总黄酮含量为2.203 mg/mL。
2.2 玉米须无糖饮料口味正交试验结果
从玉米须饮料调配时酸甜度比值要适宜,否则会掩盖金银花和玉米须的特有香气和滋味。由表4可以看出,最佳组合是A2B3C2,即柠檬酸含量0.10%、甜菊甙含量0.07%、木糖醇含量0.40%。按照此比例调配所得玉米须饮料的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纯正,略带茶香且清香柔和,颜色金黄,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
2.3 玉米须无糖饮料成分的测定分析
2.3.1 感官指标 色泽金黄、无杂质、无沉淀现象;酸甜可口,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
2.3.2 理化指标 玉米须饮料主要成分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玉米须饮料中蛋白质、脂肪和重金属的含量较少,而氨基酸、黄酮和多糖这3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较高。
2.3.3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0 CFU/g,大肠菌群<3 MPN/100 mL,致病菌未检出。
2.3.4 玉米须饮料香气成分分析 玉米须饮料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谱、玉米须饮料挥发性成分分析分别如图1、表6所示。在玉米须金银花无糖饮料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7.89%,壬醛4.44%,α-松油醇4.23%,苯乙醛3.39%,大马酮2.97%,3-壬烯-5-酮2.88%。其中芳樟醇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广谱性香料,有似铃兰或百合花样香气,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3 结论
本试验通过采取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试验对玉米须无糖饮料配方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须和金银花添加比为2∶1,料液比1∶100,熬煮时间60 min后,添加柠檬酸0.10%、甜菊甙0.07%、木糖醇0.30%,经过管式离心机过滤后灌装灭菌,所得玉米须饮料的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纯正,略带茶香且清香柔和,颜色金黄,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其蛋白质含量为0.05%,脂肪含量为0.02%,氨基酸含量为6.17%,总黄酮含量为2.30 mg/mL,多糖含量为0.12 mg/mL,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7.89%,壬醛4.44%,α-松油醇4.23%,苯乙醛3.39%,大马酮2.97%,3-壬烯-5-酮2.88%。
参考文献:
[1] 王英平.玉米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4.
[2] 匡 轩,匡 芮,朱海涛.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保健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4):46-48.
[3] 张育光.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药研究,2007,5(2):34-35.
[4] 张慧恩,徐德平.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2):164-166.
[5] 崔春雨,刘志平,周 敏,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3):530-533.
[6] 尤 新.木糖醇及其功能[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8):87-88.
[7] 尤丽新,陈海燕,宋继伟,等.葛花汁无糖饮料的研制[J].中国酿造,2013,32(6):162-164,168.
[8] 刘仁杰,贾 帅,赵铁玉,等.荞麦芽苗无糖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5):581-584.
[9] 罗登宏,周桃英.玉米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269-271.
[10] 杨贤庆,刘名求,戚 勃,等.龙须菜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2):54-57.
(责任编辑 屠 晶)endprint
1.2.3 玉米须饮料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1.2.4 玉米须饮料加工正交试验设计 分析玉米须饮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m/V,g:mL,A)、熬煮时间(B)、玉米须和金银花比例(m/m,C)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熬煮液过滤后测定金银花玉米须饮料中的总黄酮含量,优化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
1.2.5 玉米须无糖饮料口味正交试验设计 确定金银花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之后,再进行口味调配。以感官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定柠檬酸含量、甜菊甙含量、木糖醇含量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比较了产品的色泽、口感和香气,根据感官评分确定了玉米须饮料的最佳配方。
1.2.6 玉米须饮料的感官评定 感官评价由10名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从色泽、口感、香气3方面对调配结果进行评分,满分为9分。其中,色泽分为3个等级:淡黄色1分,黄褐色2分,金黄色3分;口感分为7个等级:很酸0.5分,酸1分,偏酸2分,酸甜适中3分,偏甜2.5分,甜1.5分,很甜1分;香气分为3个等级:无玉米须香1分,淡香2分,玉米须香3分。
1.2.7 玉米须无糖饮料成分的测定分析 重金属:砷、铅、铜、汞含量分别按照GB/T5009.11-2003、GB 5009.12-2010和GB/T5009.13-2003、GB/T5009.17-2003测定;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按照GB/T4789.21测定;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多糖含量分别按照GB 5009.5-2010凯式定氮法、GB/T 5009.6-2003、GB/T 5009.124-2003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苯酚硫酸法[10]测定。
1.2.8 香气成分分析
1)固相微萃取条件:称取20 mL玉米须饮料放于50 mL螺口样品瓶中,加入12 mL去离子水和4 g NaCl,用聚四氟乙烯隔垫密封,60 ℃置于磁力搅拌器中水浴平衡15 min。然后用DVB/CAR/PDMS 50/30 μm(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顶空吸附60 min后,将萃取头插入GC进样,解析5 min。
2)气质条件:色谱柱采用Agilent DB-5非极性毛细管柱60 m×250 μm×0.25 μm;程序升温:初温40 ℃以2.5 ℃/min的速率升温到130 ℃,保持1 min,再以8 ℃/min的速率升温到250 ℃保持1 min;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口温度250 ℃,不分流。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70 eV;电压:350 V;扫描质量:35~395 amu。化合物定性方法:使用NIST08数据库检索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从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3)可以看出,影响总黄酮含量的因素顺序为C、A、B,即金银花∶玉米须比例、料液比和熬煮时间对黄酮含量的影响依次减小,玉米须饮料加工工艺的最优搭配水平为A2B2C3,即料液比1∶100,熬煮时间60 min,金银花∶玉米须比例为1∶2,此时总黄酮含量为2.203 mg/mL。
2.2 玉米须无糖饮料口味正交试验结果
从玉米须饮料调配时酸甜度比值要适宜,否则会掩盖金银花和玉米须的特有香气和滋味。由表4可以看出,最佳组合是A2B3C2,即柠檬酸含量0.10%、甜菊甙含量0.07%、木糖醇含量0.40%。按照此比例调配所得玉米须饮料的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纯正,略带茶香且清香柔和,颜色金黄,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
2.3 玉米须无糖饮料成分的测定分析
2.3.1 感官指标 色泽金黄、无杂质、无沉淀现象;酸甜可口,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
2.3.2 理化指标 玉米须饮料主要成分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玉米须饮料中蛋白质、脂肪和重金属的含量较少,而氨基酸、黄酮和多糖这3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较高。
2.3.3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0 CFU/g,大肠菌群<3 MPN/100 mL,致病菌未检出。
2.3.4 玉米须饮料香气成分分析 玉米须饮料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谱、玉米须饮料挥发性成分分析分别如图1、表6所示。在玉米须金银花无糖饮料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7.89%,壬醛4.44%,α-松油醇4.23%,苯乙醛3.39%,大马酮2.97%,3-壬烯-5-酮2.88%。其中芳樟醇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广谱性香料,有似铃兰或百合花样香气,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3 结论
本试验通过采取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试验对玉米须无糖饮料配方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须和金银花添加比为2∶1,料液比1∶100,熬煮时间60 min后,添加柠檬酸0.10%、甜菊甙0.07%、木糖醇0.30%,经过管式离心机过滤后灌装灭菌,所得玉米须饮料的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纯正,略带茶香且清香柔和,颜色金黄,具有玉米须和金银花的特有香气。其蛋白质含量为0.05%,脂肪含量为0.02%,氨基酸含量为6.17%,总黄酮含量为2.30 mg/mL,多糖含量为0.12 mg/mL,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7.89%,壬醛4.44%,α-松油醇4.23%,苯乙醛3.39%,大马酮2.97%,3-壬烯-5-酮2.88%。
参考文献:
[1] 王英平.玉米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4.
[2] 匡 轩,匡 芮,朱海涛.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保健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4):46-48.
[3] 张育光.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药研究,2007,5(2):34-35.
[4] 张慧恩,徐德平.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2):164-166.
[5] 崔春雨,刘志平,周 敏,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3):530-533.
[6] 尤 新.木糖醇及其功能[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8):87-88.
[7] 尤丽新,陈海燕,宋继伟,等.葛花汁无糖饮料的研制[J].中国酿造,2013,32(6):162-164,168.
[8] 刘仁杰,贾 帅,赵铁玉,等.荞麦芽苗无糖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5):581-584.
[9] 罗登宏,周桃英.玉米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269-271.
[10] 杨贤庆,刘名求,戚 勃,等.龙须菜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2):54-57.
(责任编辑 屠 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