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
你好!
得知你又回到杂志社上班,作为老朋友,我为你感到高兴。今特发来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想请你帮忙提点修改意见,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在你主编的杂志上发表,算是对已故母亲的一点念想。
谢谢!
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 熊晓兰
2014年5月28日
熊老师:
你好!
我最近较忙,给你的回复晚了一些,请原谅。
你怀念母亲的文章我看过了,非常感人,我都掉眼泪了。因为谈到母亲这个话题,我们有同感。我母亲生下八个孩子,活了七个。她一辈子十分辛苦,十分繁忙,也十分有成就感。她的儿孙中,有蠢蛋,有教授,有普通人,有优秀跨国人才,你说她不快乐吗?可是,当她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突发脑溢血,再也没有醒过来。她走得如此匆忙,让我们这些孩子肝肠寸断。
你的文章,写得很感人,完全发乎真情,但如果发表,我想谈点看法。首先,你写母亲的事情,分类似乎不很清。比如你写到母亲的善良、孝顺、贤慧,其实善良中也包括了孝顺、贤慧等。再者,你文中评论性的语言过多也会影响整体阅读效果。我以为,该文可以用一些生活片断来分类,如“超级保姆”“纺棉线”“借米待客”等,然后把每个片断写成分镜头式的小故事,这样一个聪慧善良的母亲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你的朋友:李发舜
2014年6月15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