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里规矩多

2014-10-20 00:39北京考生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4年9期
关键词:老规矩传家后辈

北京考生

“四九城里规矩多”,似乎是一种共识。

其实每座城市都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金中,留存了一些经验之谈。为了防止后辈重蹈覆辙,这些经验便镌刻在了当地人的骨血里,靠着家族里的口耳相传,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代代传承。久之,便成了我们口中的“老规矩”。而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都——北京,历经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世事沧桑,这样的“老规矩”,也自然地多了。

孟子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准则,而“老规矩”更是经历了岁月考验的准则,适合过去,亦适合现在。这些代代相传的“老规矩”是每一个人的启蒙老师,影响着家庭的价值核心,更体现了城市的道德内涵。稚子懵懂,尚无法理解礼义廉耻,伦理纲常,此时便需“老规矩”的引导:“吃饭长辈先落席”、“出门叫人,站不倚门”……孟子有云:人性如素丝,染其苍则苍,染其黄则黄。正是此理。

正是长辈们对“老规矩”的言传身教,影响后辈,后辈方能向阳而生,成长为正直勤勉的人,携着美好家风去福泽下一代。反之先辈行事放荡、不守规矩,潜移默化间,后辈也将深受其害,劣行像毒液般融进血脉,代代相传则一族渐衰。由此可见“老规矩”之重要性。

但在物质充裕、生活安定的今日,青年一代更容易被觥筹交错迷乱双眼,忘却繁杂的“老规矩”;孩子亦是宁可玩玩“植物大战僵尸”,也不耐听长辈们讲这总也说不完的“老规矩”。“老规矩”的传承面临着巨大危机!于是从这不胜枚举的规矩中,寻出精髓,传承下去,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那么何谓“老规矩”之精髓呢?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宋代诗作大家陆游在暮年留下的千古佳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诫示后辈忧国忧民的精髓“老规矩”;晚清重臣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是告诫后辈勤俭的精髓“老规矩”;当代爱国名将吉鸿昌之父临终的遗言——“当官不许发财”,更是警示后人一心为民的精髓“老规矩”……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些才人们皆在千载岁月浩然长河里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同时,亦不忘提携子孙,传递当世之德。正是这一辈一辈的规矩相传,才使后世得福,百世安好。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景,正恰似无限绵延的巨大河流,那一个个规矩便如同泉脉,泉脉相汇,汩汩流传不绝。规矩穿越历史墙垣相递,每一个城市遗存的规矩,彼此聚结,形成一股永不衰竭的劲风,推动整个国家长盛不衰。

望我们能于这国富民强之时,回归传统,坚守那岁月浇筑出的传世珍宝。让“老规矩”浩然相传,传承经典,亦挺起一个国家的脊梁!

点评:无论高考作文题目怎样变,有一样始终未变,那就是——立足当下,关注生活,可以说“生活即试题”。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这是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不变的宗旨。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亦合于此道。本文起笔从“四九城里规矩多”谈起,一句话便抓住了北京人“讲礼儿”的特点,也扣合了“老规矩”这一话题。紧接着文章旁征博引,既追述了京城“老规矩”多的缘由,又谈到了老规矩对于正身立德的重要作用;既讲到了老规矩的精髓所在,又联系现实谈到了现今青年人传承老规矩的必要性。文章内容虽多却不繁琐赘余,勾连古今而能行文流畅,承古开今且又层层递进,最后收于老规矩与民族传统,由个人而国家,笔力纵横,收束有力。读圣贤书,亦闻窗外事;关注生活,更心怀天下。这才是一个高中生应有的心胸与见地。做人行文皆如是。(王月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规矩传家后辈
有的“老规矩”,还真不能丢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常熟南张书种家族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以诚传家 继往开来——BOSIC四川站综述之二
传家,发现世界家具史里的高贵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