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提出革新教学方式的要求,高等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等师范学校的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例情境、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学生模拟授课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师范类学生的专业优势,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学生主体
为了发挥师范学生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思政理论课教材为例,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方法。
1创设实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课堂参与度低。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由于理论性较强,理论知识较多,思政课教学存在过度重视理论传授,忽略实例情境的创设的问题。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思政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采用贴近实际的生活案例创设实例情境,增强理论教学的充实性和说服力。例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时,思政教师可以引入实例来深入解说职业道德的要求和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根据相关报道,重庆的一家公司招聘了20名本科生和1名大专生入职,但4个月后就先后辞退了这20名本科学生。他们之中有的粗心大意,在谈完业务后将公司的贵重仪器遗忘在车里;有的上班迟到,工作时聊天,态度不正;还有的个人素质极差。由于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他们先后被公司辞退,那名大专学生由于工作勤奋、职业素质高,得到了留用。思政教师引用真实的大学生从业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实例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讨论,使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组织社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社团活动是实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在社团活动中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政理论课教学可以与学校社团活动高度结合,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带入实践中。例如,江西省高等师范学校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的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可以在教研室的支持下组织成立思政课课外研究社,在课外开展“红色之旅”活动。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带领学生重新感受与共产党诞生和革命密切相关的红色景点。通过亲身体验和游览红色革命道路,学生加深了对中国革命道路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知,认识到了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曲折,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活动结束后,思政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活动的考察主题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课程内容,写出心得体会,将课内的理论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组织校外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政理论知识的接收率。
3学生模拟授课,顺应专业要求
现阶段的高等师范学校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完整传授、忽视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利于师范学校培养高水平的教学人才。为满足教学事业对师范类学校的教学成果的要求,在思政理论课中,思政教师可以将学校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要求与思政课堂的知识传授相统一,体现师范类学校的根本办学目标。
例如,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思政教师可以开展学生模拟授课活动,让学生课前备课,课上代替教师角色向其他学生授课。在课堂上学生模仿教师讲解哲学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例如在课前,为了进行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笔者对《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教学要点进行了回顾,也就是产生了“认识”,现在在课堂上为学生实际讲解思政的课程内容,就是“实践”。通过实践笔者能够认识到自身对在教学水平上存在的认知缺陷,即用实践发展和检验了认识。学生在模拟授课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同时作为师范生深化了对教学技能的学习,积累了教学经验。
总之,高等师范类学校的办学目的之一是为社会培养教学人才,因此需重视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结合师范类学校的教学特点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可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师范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蒋国琴.试论通识教育背景下师范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动态教学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2).
〖=2〗汪和生.师范院校教学与评价创新探析〖=J〗.大学教育,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