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10-20 03:08:22刘立波
社会工作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务督导实验室

刘立波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肇始于专业教育。专业教学作为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模式的构建一直是教学者关注的焦点(史柏年、侯欣,2003)。鉴于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学者们就社会工作的不同领域构建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实习相关的教学模式(例如实习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国内这些教学模式过度关注“实习”(例如实习的方式、内容、机构等)而忽略了对“教学”(例如教学的方式、程序等)的研究,另外,多数研究者将与实习相关的教学研究限定在机构层面,缺少对学校教学(例如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等)的关注。基于以上国内与实习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在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与实习相关主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试图构建一个整合课堂、实验室、机构的教学功能,且有利于达成实习目的的“实习取向”教学模式,并提出该模式的保障条件。

一、“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理论借鉴

“实习取向”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与实习相关主流教学模式(主要为实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教学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下:

(一)吉特门(Gitterman)提出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整合模式

该模式指出了社会工作教学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教学的任务以及教学方式。社会工作教学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表现在:社会工作教学者不仅要拥有实务技巧,还要有教学能力;实习教学者需要有明确范围的工作情境,以便协助个人将其经验与个人风格、能力、事实、知识、观念与理论相连接。教学的任务在于催化个人学习连接要求与欲完成的工作。该模式的教学方式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1.运作化,强调知、行之间是绝对不可分的,必须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对知识有所体会。2.类化,即要能在内化知识和技巧后,运用在具有相同性质的不同情境中。3.创造性,即教学者必须要结构化学习情境与教材,以便学习者能够掌握事象之间的关联,获得真正的了解。4.同辈学习,即透过团体教学的方式,让学习者在特定范围内,经由积极参与、合作与教育过程,对新的实务工作与理论有学习和思考的机会。5.角色规范,即教学者可经由示范工作技巧、好奇、开放等行为影响学生,在言行一致的情况下,让学生得以模仿学习(Gittterman A.,Miller I.,1977)。该模式实质上是以实习教学的任务为中心,凸显了实习教学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应采用的教学方式对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性。

(二)霍根斯泰德(Hokenstad)和雷格拜(Rigby)提出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参与模式

该模式强调师生双方应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其中教学者的教学策略应促使学生与环境适当的互动,透过运用过去经验,以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原则与概念(Hokenstad M.C.,Rigby B.D.,1997)。与整合模式相比较,实习教学的参与模式更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及教学者应具有的教学策略。

(三)曾金丝(Jenkis)和席佛尔(Sheafor)提出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三种理想取向

这三种理想取向分别为学徒式取向、学院式取向和结合式取向。学徒式取向的实习教学强调学生在“做”中获取社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了解,要完全依赖机构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在这种教学取向下,学校教师参与教学的机会较少,学校课堂上专业理论与实习经验的整合,完全依赖学生和机构实习教学者的互动,如果有好的机构实习教学者,则实习效果好,反之,则否;学院式取向的实习教学模式着重学生认知上的发展,在实习情境中的“做”仅是为了印证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这种实习教学模式下,学校教师负责主要的实习教学工作,机构实习教学者仅在示范如何运用理论,或安排学生有验证理论的经验;结合式取向的实习教学模式着重结合认知与经验上的学习,即教学目标注重知、行学习的结合。为了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学校教师、机构实习教学者和学生均需参与学习计划和过程,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有实验室经验或志愿服务经验,在获取基本助人知识和技巧并有运用技巧的自信后,再到机构尝试运用。实习结束后,学校教师再教授更复杂的理论知识,如此循环往复加深学习内容(Jenkins L.E.,Sheafor B.W.,1981)。三种实习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及教学者的参与上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结合式取向的实习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重视知、行的结合,以及学校教师和机构实习教学者、学生的共同参与,是一种更为理想化的教学模式。

(四)曾华源提出“参与整合”实习教学模式

台湾学者曾华源提出了“参与整合”实习教学模式。“参与”指实习教学者(包括学校教师和机构实习教学者)和学习者共同积极参与实习计划的拟定和学习过程。“整合”指学校、机构及学生对实习教学期望的融合。该模式着重研究如何促使学生整合学校理论知识和实习经验,以及增进个人知、觉、行三方面的整合。由于该模式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对实习教学期望目标的达成,因此,“参与整合”模式属于个人化的教学模式(曾华源,1987)。与学徒式和学院式相结合取向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参与整合”的实习教学模式除了关注学校教师、机构实习教学者、学生在实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还重点关注知、觉、行相结合的个体实习任务的达成。

以上与实习相关的主流教学模式(主要为实习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与实习相关的教学模式应具备的特征,例如:在教学上需要学校教师、机构实习教学者、实习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并根据实习学生的特点制定实习计划;在教学方式上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任务上追求实习学生知、觉、行的合一,即实习学生不仅要拥有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价值伦理,还要有一定的觉察力,并能够将理论和价值伦理应用到实务工作中;在评估上需要具有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在借鉴这些优势的基础上,笔者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构建了“实习取向”教学模式。

二、“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及其构成

“实习取向”教学模式(见图1)在建构上运用了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概念。且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从整个结构来看,“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由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要素组成。

(一)“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实习取向”教学模式是指发挥并整合课堂、实验室、机构三者的教学功能,实现实习学生知、觉、行合一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课堂、实验室和机构三者构成了教学的地点(场所),虽然具体的实习是在机构或社区中开展,但整个与实习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涉及到课堂和实验室,课堂和实验室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实习学生提供与实习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实务技能的模拟训练等。因此,从“实习取向”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机构教学三个方面。

课堂教师、实验室教师和机构督导(机构实习教学者)三者构成了教学者(教学主体),其中课堂教师和实验室教师来自于学校,又称为学校教师。机构督导来自于机构,负责学生在机构的实习指导工作。“实习取向”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者是与实习相关教学的承担者,其中课堂教师承担了与实习相关课堂理论教学的任务,实验室教师承担了与实习相关实验室模拟教学的任务,机构督导承担了在机构指导实习学生的任务。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理论、案例教学、项目操作案例教学、影视文本观摩指导教学、角色扮演指导教学、机构观摩指导教学、现场参与指导教学等构成了“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是教学者在课堂、实验室和机构为达成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其中专业方法理论、案例教学、项目操作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师在课堂运用理论讲授、案例、项目操作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与实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影视文本观摩指导教学和角色扮演指导教学,是实验室教师在实验室利用播放影视文本资料、学生角色扮演、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实习相关实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机构观摩指导教学、现场参与指导教学是机构督导在机构对实习学生在实务现场的观摩、参与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实习学生获取实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是教学者的对象(教学的客体),在与实习相关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置身于课堂、实验室和机构之中,一方面是实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教学者分配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是带有主观意愿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实习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在学生是否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积极参与实习计划的制定;在实习中,是否积极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指导实务活动。

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与实习相关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检验。评估一般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个方面,过程评估是教学者对实习学生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的评估,常常通过检验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评估是教学者对实习学生实习结果进行的评估,常常通过检验学生实习整体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二)“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

从操作程序看,“实习取向”教学模式在教学地点、教学主体、教学方法上遵循一定的顺序关系。在图1中,单向线表示实施教学的顺序,教学地点的顺序为:课堂-实验室-机构;教学主体的顺序为:课堂教师-实验室教师-机构督导;教学方式的顺序为:课堂教学方法-实验室教学方法-机构督导方法。双向线表示事项之间的连接关系。这些连接关系分别为:课堂-课堂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专业方法理论、案例教学、项目操作案例教学等)—学生—评估;实验室—实验教师—实验室教学方法(影视文本观摩指导教学、角色扮演指导教学等)—学生—评估;机构—机构督导—机构督导方法(机构活动观摩指导教学、现场参与指导教学等)—学生—评估。

从教学实施的整体顺序看,首先,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专业方法理论、案例教学、项目操作案例教学等教学手段开展的与实习相关的课程教学,传递社会工作的理论、理念和方法。其次,实验室教师在实验室运用影视文本观摩指导教学、角色扮演指导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开展的与实习相关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初步获得实务工作的体验。最后,机构督导在机构采用机构活动观摩指导、学生现场参与指导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习中真正体验实务工作,帮助学生获得工作技巧,并内化理论和方法。

图1“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结构图

(三)“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及评估

在图1中,所有的双向连接关系都包含了学生和评估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体现了“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估环节。“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教学,促进实习学生知、觉、行的合一,即学生不仅要拥有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价值伦理,还要有一定的觉察力,并能够将理论和价值伦理应用到实务工作中。

评估是教学者开展的对学生实习是否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检验方法,包括从学生接受与实习相关的课堂教学到机构实习结束的整个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教学者不定期的收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的资料,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而提出改进方向。在实习结束后,教学者还通过机构为学生开具的实习鉴定、学生的实习报告等资料对学生实习整体目标的达成程度做出结果评估。

三、“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保障条件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取向”教学模式功能的发挥,还有赖于高校在教学设施、实习机构、教学者及学生等四个方面满足一定的条件。

(一)教学设施方面

第一,高校需要拥有能够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实习取向”教学模式所采用的诸如项目操作案例、影视文本观摩指导等教学方法需要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教室进行辅助教学才能实现。通过多媒体的授课方式,学校教师将案例、项目以视频、音频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成实习学生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目的。第二,高校需要建立专业化且功能齐备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在“实习取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中,实验室教学是沟通课堂教学和机构督导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学校只有建立专业化且功能齐备的社会工作实验室,才能满足实习学生实验教学的需要。专业化的实验室能够为教学提供专业的信息处理设备、道具等软硬件设施,教学者可以通过影视文本观摩、现场模拟指导等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机构实习奠定了基础(刘春燕、李丹,2009)。

(二)实习机构方面

在实习机构方面,高校需要具有多元化且专业性的实习机构。实习机构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的地点,是检验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效果的地方。现今许多高校存在专业化实习机构不足的问题,表现在:缺少和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机构;机构督导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等(游洁,2007;许爱华,2008)。一方面,只有建立多元化的实习机构,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满足设计个体化实习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建立专业性的实习机构,才能使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专业教育相匹配,避免出现“有实习但无专业内容”的问题。

(三)教学者方面

教学者包括课堂教师、实验室教师和机构督导三个教学主体,是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对于“实习取向”教学模式来说,高校需要专业性的、独立性的教学者,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现今我国的许多高校由于缺少师资力量,往往将课堂教学教师、实验教学教师、学校实习督导教师合三为一,这样做既增加了学校教师的负担,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另外,虽然多数教学者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哲学等相关知识背景,但大多数教学者缺少与实习相关的实务训练。对于教学者来说,他们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经过实务训练,在知、觉、行上对社工实习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矫杨,2010),才能更好地胜任与实习相关的教学工作。

(四)学生方面

在学生方面,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实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实习教师、机构督导分配的任务,甚至有时这些任务是与其主观意愿完全相悖的,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的整体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高校教师和机构督导来说,要积极采取措施,例如:让学生参与实习计划的制定、主动选择实习机构等,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习教学过程中,进而达成实习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取向”教学模式是一个功能完善,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不仅突显了实习中对“教学”的关注,还重点厘清了与实习相关的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机构教学之间的关系,对达成实习学生知、觉、行合一的实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该教学模式功能的发挥还有赖于高校在教学设施、实习机构、教学者及学生等方面满足一定的条件,需要高校进行持续性的物质和资金的投入,另外,由于“实习取向”教学模式是基于理论上的一种构建,因此,进行经验验证是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1]刘春燕,李丹,2009,《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6期。

[2]矫杨,2010,《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第3期。

[3]史柏年,侯欣,2003,《社会工作实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许爱华,2008,《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第2期。

[5]游洁,2007,《对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反思》,《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期。

[6]曾华源,1987,《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理论、实务与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7]Gittterman A.,Miller I.,1977,Supervisors as Educators,in Florence Kaslow et al.,(ed.),Supervision Consultation and Staff Training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San Francisco,Calif:Jossey-Bass.

[8]Hokenstad M.C.,Rigby B.D.,1997,Particip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An Ideal Book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s,New York:Inter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of Social Work.

[9]Jenkins L.E.,Sheafor B.W.,1981,Issue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a Field Instruction Curriculum,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Vol.17,No.1,pp.12~20.

猜你喜欢
实务督导实验室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0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08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16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