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所作为

2014-10-20 22:20吴俊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诗人文本评价

吴俊华

语文教师应首先从课堂上实现角色的转换,让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有所作为。笔者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为例,谈一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作为。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只有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才能不断地完善新型教师所具备的内在要求。具有课程意识成为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标杆,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课程意识关注教师的价值取向,即关注教师“为什么教”的问题。课程意识同时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角色定位以及教师的情感态度等内容。作为教师,应带着课程意识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教学这首诗设计的学习目标是:

1.读准字音,读好重音,读好停顿,从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诗句,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设计: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上教师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课前收集好各组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整合成几个主问题在课堂上投影展示

1.诗人写这首诗时只有40多岁,正当中年,为何在第二节中说自己已“老无力”?是指年纪真的大了吗?

2.如何理解“忍能对面为盗贼”?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为什么把被子比作“铁”?“娇儿”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为什么作者“自经丧乱少睡眠”?

5.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然后再师生互动,各组展示学习成果,解决难点。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了使学生能深层理解诗歌的情感,将思维引向深入,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生活处境,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感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情怀一致吗?杜甫忧的是什么?在思考讨论了以上的问题后归纳学习文言诗歌的方法。(积累词语 诵读品味 知人论世 )再让学生自学一首杜甫不同风格的诗歌。

这个教学设计,实现了预学导学一体化,以问题导学,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学生知道了解读文本的方法。同时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预习、自学、群学、对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交流探究,学习文本。这个教学设计以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为宗旨,笔者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研究文本,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学情和学习状况,这就需要教师从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者。

二、适时提供阅读资源

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积累有关,与对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关,积累越丰富阅读的体验才越深刻独特。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阅读资源帮助阅读的方法,适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为有质量的深层阅读作好准备。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优势,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占有量上,更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加工、创造性转化与使用的能力上。教师要有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学生对诗歌中几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因为对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这首诗时的处境缺乏了解。这时教师提供学生有关“安史之乱”时杜甫悲惨处境的资料,让学生借助手头的资料分析诗人当时的所思所想,对所提的问题作出合乎情理的解答。这时学生对所提问题就会有所领悟。教师再进行相应地追问,这样才能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作者“自经丧乱少睡眠”?诗人在想什么呢? 学生在回答时就想到了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国仇家恨加上长夜沾湿的现实,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跃然纸上。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阅读资源的提供可在学生处于疑惑之时,在“愤悱”之际;可在学习新课之前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储备;也可在结束新课之前,推荐相关的链接材料和名著,课后进行比较性阅读,拓展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积累,达到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目的。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书山导游人”,这样的作为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教给评价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对话应是平等的、引导性的、启发性的对话。有时对话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评价的过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改革后的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课堂评价中进行交流沟通,明辨是非,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此时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起到点拨的作用。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用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努力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课堂评价用语要有亲切性,让学生如沐春风;要有激励性,让学生获得自信,走向成功;要有导向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幽默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要有哲理性,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做人求学的深刻道理;要有多变性,让学生耳目常新、喜闻乐见。

如在指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小节的朗读中,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让学生相互评价读得如何。学生的评价是“读得很好”“声音很高,很有感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同伴的的发言,可以说“你的评价很准确,如果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如这句诗中哪个词读重音,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再让这位同学试着评价一次。这样练习多了,学生就学会了评价的方法。在读“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几个同学读得各有千秋,教师想用范读来指导。教师可这样说:“你们读得真有感情,老师也禁不住想跟你们比试一下,请同学们做评委,好吗?”教师深情地朗诵。这时课堂里响起了掌声,教师说:“谢谢!这位同学,请你评一评刚才的朗诵”“我给老师100分,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非常感人,我感受到了诗人宁可自己冻死也要让天下寒士住上大房的那种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谢谢你的鼓励!你听得很认真,评价得很专业,像个小老师。你不仅听到了老师朗读时的声音,还听到了表达的情感。”这位同学开心地笑了。像这种师生相互交流评价的对话,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能相互启迪,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用好教学评价用语,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启迪着学生智慧。

新课程下,教师扮演着学生成长的对话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守住课堂这块主阵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适时提供阅读资源,教给交流评价的方法,适度、恰到好处地把学生从后台推向前台,让他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充分展示生命的活力,享受学习的乐趣,做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教师的作为。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有所作为,学生才会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大有作为。

[作者通联: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

猜你喜欢
诗人文本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晒娃还要看诗人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诗人与花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