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瀚劼
“他把医生开的病假条往抽屉一塞,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忽然一阵疼痛,他只往嘴里塞几片止痛药,就又继续工作……”“他想起了工地建设到了非常时期,于是拔掉输液管,就溜出了病房……”
多少这样的新闻,让人们为之感动;多少这样的报道,让人们为之感慨。的确,他们的敬业事迹,鼓舞着人们奋发努力;他们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然而,他们这种置身体于度外,拼命工作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值得每个人仿效呢?这样做的效果是否最佳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难道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带病工作,就能以病弱之躯的点滴贡献换来航母早日游弋领海,换来农业生产丰收,换来癌症难题的攻克,换来经济腾飞、改革成功?绝不是这样的。
带病工作的结果也许是攻克了某个科研课题,攻克了某个难关;也许是圆满完成了某项工程,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是,当你为取得的成功而欣慰的时候,是否想到你的身体为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由此给它再挑重担、再立新功而设下的层层障碍?疗养身体也许耗费一些时间,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好比睡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一样,及时的治疗也是为了重新以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人,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本应该干事业的年龄,却身患疾病,这不仅是个人的痛苦,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罗阳、蒋筑英、高文焕等这一大批科学家、人到中年,正是出成果、干事业的黄金时期,却英年早逝,这种损失何其巨大! 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更有甚者,上海交大于娟刚过而立,就因为过度劳累, 患癌症而撒手人寰。临终前她特意撰写《死亡日记》以此警醒人们对生命的珍爱。
而我们的新闻报道,却往往只加以赞美,甚至提倡带病工作的“活着干,死了算”的精神,不惜牺牲身体,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来完成某项任务,为什么没有人来阻止这种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呢?我们需要罗阳等人努力工作,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可我们更需要他们健康地活着,为祖国,为人民更多地工作,建立更多的功勋。
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事业型的人才,但没有一双铁肩膀,一副硬身板是难做栋梁之材的,是难以托起共和国大厦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献身祖国振兴事业的人们,在你们埋头苦干的时候,请别忘了保重身体,尽可能避免为完成一项科研任务日夜操劳,或为赶写一篇论文“开夜车”通宵达旦,过度运转之后要及时做正常“维护”,或许,你们每天少工作了一小时,却换来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一辈子;新闻界的叔叔阿姨们,在你们宣传和赞美先进人物的时候,请别忘了,也提倡一下科学的工作观,提醒人们“健康是生命唯一的保障,是更好工作的前提”,如果说我们手机欠费我们还欠得起,可是健康我们绝对欠不起,因为那是要我们付出无比痛苦甚至提前结束生命的代价呀!
可喜的是,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不少科学家也愿意挤出工作时间,每天行走一万步。不少新闻媒体报道英年早逝时也多了理性的声音,幸甚至哉,于个人,于国家。
本文全面分析问题,显示了作者正确的生活观点,交给人们生活的辩证法。文章开头援引新闻报道切入,在肯定先进人物带病工作的奉献精神的同时,作者提出质疑: 这种置身体于度外,拼命工作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值得每个人仿效呢?这样做的效果是否最佳呢?
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磨刀不误砍柴工”,并从健康是做好工作的条件带病工作得不偿失,新闻报道所赞美的是短视行为等方面击破了不爱惜身体的不可取。但作者没有就此打住,还从道理上说明了保养身体的重要性。
结尾高屋建瓴提出科学工作观,使得文章充满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