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胡荻
2014年3月中旬,拥有184亿美元资产的日本首富孙正义在接受美国PBS采访时表示,如果他旗下的美国第四大电信公司Sprint收购美国第三大电信公司T-Mobile的交易能获得美国监管机构批准的话,他将会用“大规模的价格战”来与分别是美国电信巨头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威瑞森电信(Verizon)展开市场争夺战。
尽管掌控Sprint的孙正义和Sprint的CEO丹·汉斯(Dan Hesse)都表示了对T-Mobile浓厚的兴趣,但是,即便T-Mobile乐意接受被Sprint收购,能否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美国司法部和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批准却是决定孙正义的“移动互联网帝国”美国版图拓展无法逾越的“墙”。
早在2014年1月,孙正义就与丹·汉斯一同与美国司法部的相关官员举行了一次不能算是成功的会谈。
在那次会谈中,美国司法部官员暗示美国监管当局无意改变目前美国的四大通讯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相关官员也表示了他们对孙正义在2013年7月11日以201亿美元的代价完成对Sprint的收购后不久就试图将美国第四大移动电信商T-Mobile并入麾下的计划不能不表示出他们的担忧。
尤其是在孙正义毫不掩饰地表达若能成功购得T-Mobile,他将在美国展开“大规模的价格战”的竞争策略,无法不使得美国司法部和联邦通讯委员会担心孙正义的“大规模价格战”之后,孙正义的“移动互联网帝国”对于美国本土的电信行业形成垄断的可能。
孙正义说“我们需要一定的规模,但一旦我们有足够的规模,必然会导致决一雌雄,”孙正义在接受罗斯的采访时说,这一档节目在美国全国播出,“这是一场三巨头的重量级斗争。如果我要打一场真正的战斗,我就会选择更大规模的价格战,技术战。”
要知道正是因为AT&T对电信行业的垄断将会产生的不利于电信行业发展及消费者消费能力因为AT&T的垄断而导致的价格上涨,美国政府才于1984年对AT&T进行了干预,干预的结果就是AT&T根据美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被分拆。
有观察人士认为,孙正义试图通过已被其兼并的美国第四大电信公司Sprint完成对美国第三大电信公司T-Mobile的收购,进而通过“大规模价格战”夺取AT&T和Verizon的市场份额的计划显然是其成为美国第一大电信公司的一个步骤。
虽然从短期来看,美国的消费者会得益于一场即将发生的“大规模价格战”。
但是,一旦孙正义的企图得逞,他和他的软银集团(Soft bank)对美国电信行业与消费者的威胁却也是不难想见的。
美国司法部和联邦通讯委员会表示出的担忧及根据美国联邦法律阻止孙正义的企图的考虑不能不说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就在2008年,孙正义通过其耗费巨资收购的日本第三大移动电信商“沃达丰日本”通过“大规模价格战”和其他“组合拳”很快就将当时排名第一大和第二大的日本移动电信商抛在了后面。
2006年4月27日,孙正义以1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沃达丰日本”,并更名为“软银移动”(Soft bank)。
将“沃达丰日本”收入囊中的孙正义需要沃达丰日本尽快产生巨额利润来消化他为这一收购而借的债务。而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则必须使得沃达丰日本重新具有盈利的能力。
沃达丰日本重新盈利的策略便是与日本第一大电信商和日本第二大电信商NTT DOCOMO和KDDI大打价格战。
价格战确实为孙正义的“软银移动”夺取了NTT DOCOMO和KDDI的一些市场份额,但是,要从根本上撼动这两家日本移动电信巨头,孙正义的“软银移动”还有一段路得走。
2006年6月,孙正义的机会来了。
当时,乔布斯的苹果手机正计划进入日本市场。
最先与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接触的并不是孙正义,而是NTT DOCOMO和KDDI。
“苹果开出了答应DoCoMo销售iPhone的条件,要求DoCoMo开放NTT实验室的所有专利。我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一位前NTT DOCOMO管理人员回忆说。
NTT DOCOMO研究所是日本最大的研究机构,研究所如何对待所拥有的技术,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正因为如此,NTT DOCOMO完全不会考虑向一家外资企业公开其所有专利,即便是当时风靡全球的iPhone。
除此之外,苹果公司的条件还包括iPhone进入日本后的销量与销售价格。
相关的谈判直到2008年7月iPhone正式登陆日本前才中断。中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苹果公司的条件对于NTT DOCOMO来说难以接受,尤其是要求其对苹果公司公开其所有专利的部分。
与苹果公司展开谈判的当然不只是NTT DOCOMO,作为日本第二大移动电信商的KDDI也在与苹果公司进行着相关的谈判,但是,苹果公司同样的条件在NTT DOCOMO那里没有得到满足,在KDDI公司那里也被拒绝了。
没有拒绝苹果公司要求对其公开所有专利的孙正义理所当然地获得了iPhone在日本的销售权。
孙正义回来回忆说,自己与乔布斯甚至没有谈及iPhone在日本的销售价格和销量。
获得iPhone日本销售权的孙正义并没有因为iPhone的风靡全球就可以坐收渔利。
相反的是他必须改变日本人业已形成的手机使用习惯,因为在当时习惯了i-mode手机的日本消费者对iPhone并不是很热衷。当时的时尚翻盖功能手机已经能满足他们网购、阅读、支付和看电视的需求。已经有很时尚的手机可以满足自己的各项需要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改变呢?为什么要学习如何人机交互呢?
如何才能将iPhone卖给不想改变使用习惯的日本消费者呢?
孙正义在授意他的软银集团展开铺天盖地的销售攻势的同时,他自己也进入营业厅去推销。他带着一大批培训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抓到”的日本人学习如何使用iPhone。
仅仅是教会被“抓到”的日本人如何使用iPhone并不能完成交易,更何况孙正义和他的部属总不能硬从客人的钱包里掏出钱来完成“交易”。
怎么办?
孙正义的价格战直截了当,让顾客难以拒绝——无需首付,直接0元购机。
所谓0元购买iPhone,其实就是直接送给顾客一台iPhone。
送出iPhone自然不意味着iPhone就占领了日本的手机市场。要真正抓住那些得到售价仅0元的iPhone手机的顾客还需要结合日本人使用手机的习惯与需要,为此,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同步推出了一批由自己开发的手机用户常用的APP。
即便做了这些也还不足以留住那些0元购机的顾客,因为当时的“软银移动”的基站与NTT DOCOMO和KDDI仍然是不可同日而语——软银的信号是当时日本三大移动电信运营商里最差的。没有网络的支持怎么可能留住拿着iPhone无法上网的人呢?
要加强在网络基站方面的建设,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负债收购“沃达丰日本”的孙正义还没有从“沃达丰日本”获得利润,自然要再投入巨资去做全覆盖的基站铺设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当时以NTT DOCOMO和KDDI的资金状况,它们要在基站铺设上击垮孙正义的“软银移动”仍然是轻而易举的。
放弃全覆盖基站铺设的孙正义决定暂时不考虑远郊的基站建设,他要求“软银移动”将优先的资金投入到增加城市的基站上去。
很快,“软银移动”在商场、便利店和麦当劳布设了大量的Wi-Fi热点。
这个策略很快就奏效了,大量的年轻人和家庭主妇迅速成为了iPhone的消费者。
2012年,“软银移动”的用户数量就从孙正义收购沃达丰日本时的1500万增加到3100万。
即便如此,“软银移动”要成为日本移动网络的No.1仍然需要更多的市场份额。
为此,2013年1月孙正义完成了对当时的日本第四大手机营运商eAccess的收购。这项收购耗资23亿美元。
就在完成对eAccess收购的同时,孙正义对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Sprint Nextel的关注已经上升到洽谈收购对方的阶段。
当时想要将Sprint Nextel收入旗下的可不仅仅是孙正义和他的软银集团。
美国卫星电视巨头Dish同样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于同年4月向Sprint Nextel提出了收购要约。
Dish的竞购对于孙正义来说显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以至于在Dish发出对Sprint Nextel的收购要约后,孙正义和他的同事们计划启动“B计划”——退而求其次收购美国第四大移动电信运营商T-Mobile 。
当然,收购的谈判并未因为Dish的强力介入而终止,提高收购的报价自然也是顺理成章。当孙正义给出的最后收购报价高达201亿美元时,Dish选择退出竞购而不是继续加价“竞拍”。
尽管到目前为止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尚未完成对这家“突击”美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突击队”的整合,但丝毫不妨碍孙正义与他已为之投入资金高达216亿美元的美国“突击队” Sprint向美国第四大移动电信商T-Mobile发出收购要约。
与2006年收购“沃达丰日本”时不同的是:计划收购T-Mobile的孙正义的周围已不乏银行家在等着向他提供收购所需的资金。
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自然也注意到一个事实:到2013年晚些时候,孙正义“软银移动”已超越NTT DOCOMO和KDDI而成为日本最大的手机运营商。
而孙正义的日本经验一旦用到美国,作为美国监管机构的美国司法部和联邦通讯委员会在对孙正义和他的软银集团美国子公司Sprint收购T-Mobile案上的担忧转换为具体的阻止后,孙正义与丹·汉斯能否最终完成对T-Mobile的收购现在仍然是个谜。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孙正义与丹·汉斯的收购T-Mobile得以实现的话,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互联网企业。
距离孙正义的“移动互联网帝国”的完成似乎只需要两步。
5月6日开始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中谁能取代意欲缔造全球移动互联网帝国的软银集团?
在完全市场化经济北美布局和与当地的移动电信商角力的同时,孙正义也没有忘记要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布下自己的“棋子”。
作为“棋子”的软银中国资本(SBCVC)成立于2000年,该公司作为软银集团下属的软银金融集团。
在中国,软银中国的任务并非像软银集团在日本本土及北美一样通过大举收购所在国的次重量级的移动电信商,而后对所在国的第一大和第二大移动电信商实施“大规模的价格战”冲击对手并夺取其市场份额。
由于受限于中国政府的电信政策,孙正义的软银中国无法通过收购中国大陆地区的电信营运商的方式展开软银集团的“移动互联网帝国”的中国战。
但是,中国市场这一“大蛋糕”仍然对孙正义和他的软银集团充满了吸引力。截止到目前为止,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软银中国”仍然只能扮演投资商的角色。
在2000年10月,孙正义通过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的一位资深分析师在北京约见了包括阿里巴巴负责人马云在内的多家中国大陆地区的互联网的CEO。
孙正义能给每位期待获得软银集团投资的中国互联网CEO的时间是20分钟。
当马云才说了分6分钟的时候孙正义便打断了他,随即做出了决定:“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
二十多天后,孙正义在东京告诉赶来的马云,软银集团将投资3000万美元获得阿里巴巴30%的股份。渴望获得二期融资的阿里巴巴CEO马云自然不会拒绝这个投资金额和股份比例的要求。
但是,马云从繁华的东京回到中国大陆后,他意识到30%的股份被孙正义所拥有的情况下,自己在公司的话语权可能会因此受到削弱,马云反悔了。
反悔了的马云当然还有机会在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如期履行其投资义务和获得并行使其在阿里巴巴董事会的权利前做出一些反应。
作为反应的方式就是——马云告诉孙正义:“根据我们的思路,我们需要的是2000万(美元)。”看好阿里巴巴的商业盈利模式的孙正义并没有因为马云的反悔而撤回对阿里巴巴投资的承诺。
既然马云说自己的公司不需要3000万美元的投资,孙正义当然不会要求自己的软银集团硬塞给马云3000万美元的投资。根据马云提出的融资金额,孙正义的软银集团通过子公司软银中国资本(SBCVC)将马云所需要的2000万美元的资金注入了阿里巴巴。
与此同时,软银中国资本执行主管合伙人薛村禾作为孙正义的软银集团的代表同年成为了阿里巴巴的董事会成员。
2004年2月,说完“根据我们的思路,我们需要的是2000万(美元)”不足4年的马云开始了他的第三次融资,这一次,马云没有婉拒孙正义的软银集团超过2000万美元的投资,实际上孙正义的软银集团这次所投入的资金是第一次要投给“阿里巴巴”的2倍——6000万美元。而这一年“阿里巴巴”获得的总投资为8200万美元。
此时,孙正义的软银集团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为20%。
到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时,孙正义的软银集团从这一投资中所获得的投资回报超过当初投资的70倍。
8000万美元的总投资经过6年的时间为软银集团赢得了股权价值55.45亿美元,同时增长的还有软银集团在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份:29.3%与21.33%。
根据《布隆伯格商业周刊》2014年3月的一篇相关报道所做的分析,如果放弃了香港联交所转而在美国纽约股市上市成功IPO(Initial Public Offer,即“首次公开发行”),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可以从1530亿美元的IPO估值中获得的投资回报率将可能达到2800倍之多。
在投资“阿里巴巴”的同时,孙正义布在中国的“棋子”——“软银中国”可没有坐等“阿里巴巴”对自己的投资回报。VC(风险投资)的高回报率与其高风险率是相对应的,作为VC的“软银中国”的中国任务当然不会只是互联网企业,作为构建孙正义的“移动互联网帝国”的棋子,“软银中国”要锁定的目标之一自然不会游离在“移动互联网”之外。
意图“引领中国无线网络市场”的吴方和他的阿德利亚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Azalea Network)所构建的无线网状网自然也进入了孙正义的视野。
阿德利亚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球唯一的一家研发和销售无线网状网技术的机构,但是,它却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孙正义唯一投资的一家无线网状网研发企业。
2005年11月5日,孙正义的“软银中国”作为投资方向阿德利亚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其所需要的160万美元资金。
作为孙正义在中国的“棋子”的“软银中国”执行合伙人薛村禾和主管合伙人华平毫不掩饰地向外界传递了要继续寻找“billion dollars company”(即10亿美元的公司)的计划。
2013年,他们的目标是从雾霾治理中获得价值不少于10亿美元的项目。
在做VC的同时,孙正义和他的软银集团也没有忘记接近他的中国目标。
2008年4月24日,沃达丰(Vodafone)和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宣布了一项旨在加速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推出的研究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孙正义和他的软银集团作为参与者悄然隐在背后。
而在进行了一系列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后,孙正义和他的软银集团在等待的自然是一个收购中国移动电信商的机会——这取决于中国政府的相关产业政策。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上,除了从对非移动互联网的投资中获利和等待外,孙正义暂时也无法做更多。
从无到有,到今天无处不在的“软银
链接1
2012年10月15日,Sprint公司在东京宣布,该公司已经被软银以201亿美元收购。
2006年10月1日,日本沃达丰将其公司名称、手机品牌名称与手机电邮地址进行了更改。
2006年4月前期软件银行完成对网上博彩交易所必发23%股权的收购。
2006年3月17日,软件银行宣布收购日本沃达丰的协议,以进入日本价值7800亿的手机市场。
2005年1月28日,软件银行成为日本专业棒球队福冈软件银行鹰的所有者。
2014年6~7月,将正式竞购T-Mobile US,成功与否未知。
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拥有的ZDInc.(即原来的Ziff-DavisInc.)公司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9年,软件银行财务集团公司和软件银行出版集团公司成立。
1999年,软件银行技术集团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9年,软件银行商务集团公司成立;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以网络产业为主的控股集团公司。
1998年,软银集团公司股票开始在日本东京股市进行第一轮交易。
1997年,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6年,软件银行公司成为雅虎公司主要股东,这标志着软件银行从此迈入网际网络行业。
1996年,软银集团公司又买下了Ziff-Davis出版公司,该公司掌握了全世界计算机和网络高科技信息,成为科技信息的权威。;
1995年,软银集团公司购买了InterfaceG-roup'sTechnologyEvents部 门(Comdex,WindowsWorld),从此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大展的东道主。
链接2
排名 姓名 产净值(亿美元)年龄
1 孙正义(Masayoshi Son) 197 56
2 柳井正及其家族/Tadashi Yanai & family 178 65
3 佐治信忠及其家族/Nobutada Saji family 112 68
4 三木谷浩史/Hiroshi Mikitani 77 49
5 滝崎武光/Takemitsu Takizaki 62 68
6 毒岛邦雄及其家族/Kunio Busujima & family 50 89
7 森章及其家族/Akira Mori & family 40 77
8 伊藤雅俊/Masatoshi Ito 34 89
9 高原庆一郎/Keiichiro Takahara 33 83
10 正美树/Masahiro Miki 28 58
——据《福布斯》日本富豪榜整理
软银金融集团由北尾吉孝创立,他是日本经济界的风云人物之一,于1995年加盟孙正义的软银公司,1999年创立软银金融集团。
软银中国(Softbank China Venture Capital)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软银在中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机构,隶属于软银国际风险基金,是软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基金致力于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协助优秀的创业者共同创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把企业带入一个由300多个遍及全球的已投资的高科技企业所组成的“软银大家庭”。
此公司对处于各种发展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包括无线、宽带、互联网、IC设计、数字媒体、计算机硬软件等行业中优秀的企业都有兴趣。
这个公司是软银集团在中国台湾建立的一个全资子公司,这个子公司的名称为“Panasia媒体公司”(PMC)。
子公司利用软银和雅虎(日本)在日本建立的合资平台TV Bank,向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提供数字音频/视频内容(IPTV)。
SBCH公司是由UT斯达康与日本软银在2000年共同投资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该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在UT斯达康出售股份后,双方的合资关系随即终止,日本软银集团拥有SBCH全部股权。
软银亚洲在中国大陆总共投资超过23个项目,如早期注资263,融信,移数通;2002年注资的亚洲网通,摩比天线,博康;2003年2月向盛大投入高达4000万美金,2004年又向银联商务注入1290万美金,而2005年又投资橡果,注入高达3500万美金!8月份刚刚又投资铭万。软银专注基础二期的投入,风险相对较小,而投资面额大,回报率高。尤其是盛大等获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