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一种状态

2014-10-17 06:04贾西津
民主与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传教士世俗信仰

贾西津

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传教士除了传播福音之外,更多的是涉入中国的世俗文化生活。例如利玛窦,他对中国文化非常精通,他把圣经里的God翻译成中国《尚书》里的上帝。我想他其实不是传播福音,他是基于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现在这个与他所不同的群体的生活中,有和他信仰体验一样的体验,有和他看到的一样的神的足迹。这个是我认为在近代传教士精神当中一种很特殊的东西。就像柏格理所说,他不仅仅是口头祷告,而是做实际的拯救工作。在石门坎,柏格理不是被称为耶稣再世,而是被称为“苗王”,这最能体现他自身的理念,或者体现近代传教士精神的一个内核。也就是说,他并不是把他所知道的真理或者他看到的神迹,传递给别人,而是他有一种体验——他的生活状态是不一样的,他的心中有一种存在,他眼中的世界也跟我们的世界不太一样,——而他相信,他所体验和理解到的世界,其实在每个人群当中都存在的,而他所做的事就是助他们认识和发现他们自己的信仰和存在。

因此,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信仰,什么是一种真信?信仰的是神和一本书,是《圣经》里面所说的东西,还是它其实是一种体验?我在看到很多近代传教士包括柏格理的事迹的时候,我总感觉,他们其实没有自己的,或者说他们也没有要传递的那个神,他们有一种不同的有信仰的生活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在传递当中完全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是在世俗生活当中,或者通过在拯救之中来传递他自身的体验和信仰。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信仰,包括我们刚才说到的很多参与石门坎的案例中,也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前面有人提到,他面对的更重要的并不是困难,而是没有进展,我觉得这可能恰恰是传递信仰当中最艰难的核心。有一本书《沉默》写的就是这种状态。作者去日本传教的时候,做好了面对很多苦难的准备,他说他可以像耶稣一样去献出自己,没有问题,但是那应该是山崩地裂,是非常壮观的英雄景象,但是他发现他去献自己的时候,没有山崩地裂,没有彩虹,没有任何的神迹,为什么神会沉默?当它沉默的时候,你的信仰还在吗?你传递的是什么?你会不会怀疑你的信?我觉得这是很深刻的问题,不仅仅是对神的信仰者,还包括对某种理念的信仰者。

我想這也是我们在目前环境当中,传播自己信的东西,或者更深地体会自己的信,所非常值得思考的话题。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传教士世俗信仰
信仰
漫画
惩罚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宁夏
别去问值不值得
《杂文选刊》2013年10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传教士进驻以军鼓士气
上帝派来的天使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