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伟
关键词:归脾汤加减;中药治疗;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45-01
自2008年2月—2013年10月,笔者运用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做过心理测试,排除精神疾患(病变)及符合《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中,男11例,女39例,18岁~40岁15例,40岁~60岁20例,60岁~80岁20例,80岁以上5例,最小18岁,最大85岁,平均53.5岁,病程15 d~3月,平均20 d;对照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18岁~40岁12例,40岁~60岁23例,60岁~80岁4例,80岁以上1例,平均55岁,病程13 d~3月,平均18 d。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临床表现
虚烦不眠,或梦多易醒,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舌质淡红,脉细弱。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40 g,苏条参30 g,炒白术15g,茯神20 g,当归15 g,山药15 g,木香10 g,灸远志15 g,灸甘草10 g,元肉30 g,枣仁30 g,枣皮15 g,夜交藤20 g,肉桂10 g。血虚者加桑葚、鹿角胶;阴虚者加玄参、北沙参;大便秘结者加麻仁;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每日1剂,水煎900 mL,分3次服,10 d 1疗程,连服2疗程。
3.2对照组应用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片2.5m,口服,睡前1 h服,10 d 1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睡眠正常,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有效:症状、体征减轻,睡眠时间增加4h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复发作加重者,入睡困难,易醒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严重者彻底不眠。
4.2治疗结果见表1。
5讨论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症,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它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关,西医治疗主要运用抑制睡眠中枢兴奋性的药物,近期疗效较好,但容易出现白天困倦,药物依赖性及停药后戒断症状。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冥”,系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状,多由气血、脏腑失于调和,阴阳逆乱。属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所致。心主血,脾统血,心虚则神伤耗损心血,气血不和心脾两虚,心无所养,出现失眠。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方中用黄芪、苏条参、白术、山药、补脾益气,运化水谷是君药,使心血得养,当归、元肉、枣皮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是臣药。茯神、枣仁、灸远志、夜交藤安神养阴是佐药,木香顺气疏肝解郁,灸甘草引药下行入脾,肉桂交通心脾引火归元。共具安神定志,交通心肾,调整阴阳平衡引阳人阴,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定志。临床上每见心脾两虚之失眠症,用归脾汤加减,故有奇效。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疏导,天人合一,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另外,睡眠环境安静,睡前不要饮茶、咖啡、喝酒等具有兴奋性的饮料,不看刺激性的书及电视,从而能使病症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1]戴志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11.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endprint
关键词:归脾汤加减;中药治疗;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45-01
自2008年2月—2013年10月,笔者运用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做过心理测试,排除精神疾患(病变)及符合《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中,男11例,女39例,18岁~40岁15例,40岁~60岁20例,60岁~80岁20例,80岁以上5例,最小18岁,最大85岁,平均53.5岁,病程15 d~3月,平均20 d;对照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18岁~40岁12例,40岁~60岁23例,60岁~80岁4例,80岁以上1例,平均55岁,病程13 d~3月,平均18 d。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临床表现
虚烦不眠,或梦多易醒,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舌质淡红,脉细弱。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40 g,苏条参30 g,炒白术15g,茯神20 g,当归15 g,山药15 g,木香10 g,灸远志15 g,灸甘草10 g,元肉30 g,枣仁30 g,枣皮15 g,夜交藤20 g,肉桂10 g。血虚者加桑葚、鹿角胶;阴虚者加玄参、北沙参;大便秘结者加麻仁;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每日1剂,水煎900 mL,分3次服,10 d 1疗程,连服2疗程。
3.2对照组应用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片2.5m,口服,睡前1 h服,10 d 1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睡眠正常,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有效:症状、体征减轻,睡眠时间增加4h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复发作加重者,入睡困难,易醒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严重者彻底不眠。
4.2治疗结果见表1。
5讨论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症,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它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关,西医治疗主要运用抑制睡眠中枢兴奋性的药物,近期疗效较好,但容易出现白天困倦,药物依赖性及停药后戒断症状。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冥”,系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状,多由气血、脏腑失于调和,阴阳逆乱。属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所致。心主血,脾统血,心虚则神伤耗损心血,气血不和心脾两虚,心无所养,出现失眠。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方中用黄芪、苏条参、白术、山药、补脾益气,运化水谷是君药,使心血得养,当归、元肉、枣皮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是臣药。茯神、枣仁、灸远志、夜交藤安神养阴是佐药,木香顺气疏肝解郁,灸甘草引药下行入脾,肉桂交通心脾引火归元。共具安神定志,交通心肾,调整阴阳平衡引阳人阴,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定志。临床上每见心脾两虚之失眠症,用归脾汤加减,故有奇效。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疏导,天人合一,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另外,睡眠环境安静,睡前不要饮茶、咖啡、喝酒等具有兴奋性的饮料,不看刺激性的书及电视,从而能使病症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1]戴志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11.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endprint
关键词:归脾汤加减;中药治疗;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45-01
自2008年2月—2013年10月,笔者运用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做过心理测试,排除精神疾患(病变)及符合《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中,男11例,女39例,18岁~40岁15例,40岁~60岁20例,60岁~80岁20例,80岁以上5例,最小18岁,最大85岁,平均53.5岁,病程15 d~3月,平均20 d;对照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18岁~40岁12例,40岁~60岁23例,60岁~80岁4例,80岁以上1例,平均55岁,病程13 d~3月,平均18 d。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临床表现
虚烦不眠,或梦多易醒,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舌质淡红,脉细弱。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40 g,苏条参30 g,炒白术15g,茯神20 g,当归15 g,山药15 g,木香10 g,灸远志15 g,灸甘草10 g,元肉30 g,枣仁30 g,枣皮15 g,夜交藤20 g,肉桂10 g。血虚者加桑葚、鹿角胶;阴虚者加玄参、北沙参;大便秘结者加麻仁;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每日1剂,水煎900 mL,分3次服,10 d 1疗程,连服2疗程。
3.2对照组应用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片2.5m,口服,睡前1 h服,10 d 1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睡眠正常,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有效:症状、体征减轻,睡眠时间增加4h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复发作加重者,入睡困难,易醒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严重者彻底不眠。
4.2治疗结果见表1。
5讨论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症,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它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关,西医治疗主要运用抑制睡眠中枢兴奋性的药物,近期疗效较好,但容易出现白天困倦,药物依赖性及停药后戒断症状。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冥”,系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状,多由气血、脏腑失于调和,阴阳逆乱。属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所致。心主血,脾统血,心虚则神伤耗损心血,气血不和心脾两虚,心无所养,出现失眠。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方中用黄芪、苏条参、白术、山药、补脾益气,运化水谷是君药,使心血得养,当归、元肉、枣皮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是臣药。茯神、枣仁、灸远志、夜交藤安神养阴是佐药,木香顺气疏肝解郁,灸甘草引药下行入脾,肉桂交通心脾引火归元。共具安神定志,交通心肾,调整阴阳平衡引阳人阴,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定志。临床上每见心脾两虚之失眠症,用归脾汤加减,故有奇效。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疏导,天人合一,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另外,睡眠环境安静,睡前不要饮茶、咖啡、喝酒等具有兴奋性的饮料,不看刺激性的书及电视,从而能使病症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1]戴志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11.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