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王喜贵
摘要: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阐述了新课改后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变化: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的综合性;注重基础与能力的结合考查;有机实验的考查开始得到重视。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给刚刚开始新课改省份的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考;有机化学;试题变化分析;教学建议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6–006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改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高考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有了新的阐述,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1]。基于这一要求,课改后的高考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的“双基”掌握程度的同时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在对历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后发现,有机化合物的试题一直在试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每年的高考中约占25%左右。尤其在2012年的高考理综(新课标)卷中,必考部分对有机化合物的考查分值达到了30分,远远超过了历年来有机化学内容在必考试题中的比例[2]。但是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有机化合物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反应类型多且复杂,考生很难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因此,本文将以新课改后各省份高考试题为例,分析课改后有机化学试题的变化,并根据这一变化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1 试题特点分析
1.1 基础知识的考查覆盖面广
课改后的高考试题仍然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简单题在试卷中依旧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但是,新高考试题中简单题的命题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题目不再是单一的考查某一块知识,而是在一道题目中尽量多的涉及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兼顾了知识的覆盖面,综合性很强。
例1 (2008宁夏,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分析]这道题目非常简单,考查的所有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乙醇和乙酸是常用调味品酒和醋的主要成分,A选项正确;乙酸和乙醇常温下为液态,而C2H6、C2H4常温下是气态,说明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比C2H6、C2H4高,且两者的确能在空气中燃烧而发生氧化反应,故选项B和C也是正确的。而选项D中的皂化反应是指油脂的碱性水解,反应能够进行到底,故该选项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该试题在考查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兼顾了知识点横向和纵向的学科内综合。从横向角度分析,题目考查了乙醇和乙酸两种物质的性质;从纵向角度分析,乙醇和乙酸的用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在题目中得以呈现。试题还在D选项中加入了对逆反应的考查,综合性非常强,这是新课改后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之一。
1.2 以信息为载体考查学习能力
新高考中的有机化学试题很多都是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的,用以考查学生信息的收集、加工与整合能力和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这类题目所给出的信息陌生度很高,有些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有些则是大学有机化学的内容加以改动[3]。这就要求考生不应该再拘泥于过去那种把课本知识学透就能拿到好分数的“书呆子”式的学习方法,而应该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自己可以更好地适应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
B. 1, 3-戊二烯和2-丁炔
C. 2, 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
D. 2, 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炔
[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来源于大学有机化学课本,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反应,考生根据中学化学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不能解决的。所以,考生必须在题设已知条件中迅速找出题设信息,即反应的本质是二烯烃与炔烃发生的1,4-加成反应,然后在选项中找出双键、叁键位置和碳原子数符合题目要求的物质,最终确定答案为A和D。该题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收和处理的敏锐程度和思维的整体性。
1.3 基础与能力结合的考查是重点
新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并不单纯拘泥于某道题目只考查基础知识或能力,而是更加倾向于将二者结合起来,并且多数以大题的形式出现。此类题目大多“起点高、落点低”,所考知识“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试题以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为素材和背景,为考生提供一些新信息。一般来讲,这些新信息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是要求考生将所给信息与课内主干知识结合起来回答问题。这样的命题模式将题设信息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化了旧知识,又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或许将是新课改后高考试题改革的主要趋势。
例3 (2011江苏,17)敌草胺是一种除草剂。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思维,考生可以利用反应RCH2COOH RCHCOOH得知将乙醇氧化成乙酸后再通过该反应即可生成ClCH2COOH。最后,使苯酚钠与ClCH2COOH反应的产物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可得到目标产物。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掌握程度,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收和处理的敏锐程度、思维的整体性和对有机合成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4 (2011全国,30)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下列途径制备:
。
[分析]本题仍然是“起点高,落点低”的考查模式,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的有机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程度。同时,题目在“知识立意”的基础上还着重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接收新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endprint
(1)根据乙烯分子是平面形结构,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且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可知,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即5个C原子和2个C=C键上的4个H原子可以共平面;(2)考生通过观察金刚烷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含有4个CH基团,6个CH2基团,即分子式为C10H16;(3)该小题涉及到的物质虽然是全新的,但考查的仍然是基础的有机化学反应,较为简单。其中①为烷烃与卤素发生的取代反应,其产物为氯代环戊烷,②为卤代烷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后生成烯烃,③为烯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代烷烃,④则仍然为消去反应;(4)题目中首先给出一个课本中从没出现过的反应,让学生从该信息中收集知识点,即经过两步反应后,C=C键断裂且变为2个“-CHO”。然后再进行举一反三,将该知识点迁移到另外的反应中得出答案;(5)由题设信息可知,A的分子式为C10H12,不饱和度为5,而其中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结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等性质,可知A分子中含有2个对位取代基,且一个是烷基,另一个则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1.4 有机化学实验的考查开始重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历年的高考试题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查。但是,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实验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有机化学实验没有能够在中学化学教学及考试中得到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历年高考中都很少有单独考查有机化学实验的试题出现。但这一现象从课改后开始有了一定的改观,如2011年的上海卷和浙江卷都以综合题的形式单独考查了有机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这使得有机化学实验开始登上高考的舞台,并且有利于中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4]。
例5 (2011上海,26)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 和1:1的硫酸。配制体积比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2)写出加热时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A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 。
(4)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
、 (写出化学式)。
(5)用浓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 (选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若试管B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 。
(6)实验员老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都改成标准玻璃接口,其原因是 。
[答案](1)乙醇;b;
(2)NaBr+H2SO4→HBr+NaHSO4;
CH3CH2OH+HBr→CH3CH2Br+H2O;
(3)冷却、液封溴乙烷;(4)HBr、CH3CH2OH;
(5)d;乙烯;
(6)反应会产生Br2及HBr气体,腐蚀橡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溴乙烷的性质、制备以及提纯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涉及到了对实验安全的考查。
题目(1)和(2)考查了溴乙烷的制备以及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大多数考生都知道实验室采用乙醇和溴化氢反应制取少量溴乙烷,但是题设信息中并没有溴化氢,所以(1)的难点则在于考生需要意识到应该利用题目给出的溴化钠来制得溴化氢。
题目(3)~(5)综合考查了溴乙烷的性质以及相关的有机实验操作。其中(3)和(4)在考查溴乙烷的密度的同时还考查了冰水混合物的作用以及实验中可能产生的杂质,这部分知识在课本中是没有的,需要考生在实验过程中或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这就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题目(5)考查的是溴乙烷的提纯,考生需知道试管A中呈黄棕色的物质中含有溴单质。由于溴乙烷与溴均易挥发、易溶于有机物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不能使用蒸馏或萃取的方法,也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题目(6)中体现了对实验安全的考查,考生若知道溴和溴化氢有腐蚀橡胶的性质,得到分数则不难。
2 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将“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
根据《大纲》中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可以知道,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5],主要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新情境题目的比例明显增大。这些题目要求考生不仅要扎实地掌握主干知识,还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化学科学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将所给信息与基础知识整合、运用有用信息和知识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然而现今的许多教师依然在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没有得到体现和发挥,一节课下来学生普遍昏昏欲睡,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授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因此,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时要把教学侧重点从对知识点的挖掘转移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上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教师依然要重视主干知识的讲授。虽然新课改后的高考更加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是仍然没有放松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高考虽然是一项选拔性的考试,但是也要保证大多数人能拿到基本分数,更进一步来说,任何能力都是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得以提升的,没有基础的能力提升就如同空中楼阁,经不起高考的考验。所以教师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做难题、怪题,而是要在做好简单题、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指导学生举一反三。endprint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首先要通过审题发现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后才能接收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题要求快和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序性和敏捷性,并培养学生从题目中提炼信息和按照所给信息“依葫芦画瓢”的能力[6]。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选学章节和课后阅读。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在学到灭火方法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去探索相关信息,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另外,教师在化学习题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并适当加入关于新信息试题处理方法相关知识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新高考试卷内容开始远离教材并且有越来越远的趋势,传统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基本失效。教师要极大地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尽最大努力设计和安排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远胜于单听教师讲授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积极开展课堂实验,实验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实验教学时千万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观摩,而是要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7]。
2.2 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含量很高,在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过去的一些虚拟的、人为设计的题目逐渐被一些工艺流程、合成路线、生产有用产品等题目所取代,那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试题更不会再在高考中出现。
近年的高考题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化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的题型,并且这类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的比重在逐渐加大。所以,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要注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把生活生产中的素材结合到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学生在接触有机化学之前较为常见的有机物就是酒,因此教师在进行醇类部分的教学时可以从酒的酿制入手。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酒瓶带入课堂,让学生认真阅读酒瓶上的标签所提供的原料。同时,教师可结合学生认知结构里已有的相关生物知识为学生介绍酒的酿制过程,即发酵法制取乙醇。但由于生物发酵法成本高、产率低,乙烯水合法逐步成为主要的乙醇生产方法,由此教师即可引入乙醇的相关性质和典型反应的教学。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酒后驾车的危险,为学生介绍酒驾检测仪的化学原理。目前交警普遍使用的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该物质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一般用硫酸酸化)下可以将乙醇氧化,生成的硫酸铬呈绿色,以此可鉴别司机是否喝酒。另外,还可结合甲醇的性质,指出近几年由于人们饮用了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成的假酒而中毒的事件,引出甲醇的性质以及甲醇的检验。教师可以整堂课围绕着酒来为学生介绍醇类的性质和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醇类性质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8],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在面对新信息题时的处理能力。
总之,新课改后的高考有机试题与《大纲》一致,重视基础、体现创新、难度适中,遵循了命题原则的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试题不仅考查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考查了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在教学方面建议各位一线教师依然要狠抓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思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渗透,不断穿插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化学知识的应用、化工生产流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化学适应性和考场应变能力[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赵河林,牛江丽. 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评价和得分情况分析[J].化学教育,2012,(9):85.
[3]张桂珍.从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谈有机化学专题复习[J].科学教育,2000,(1):38~41.
[4]李金海,曾兵芳. 2011年全国高考有机化学试题评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1):58~59.
[5]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龙威,孙秀民.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新课标卷命题特点及对教学策略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3):18~19.
[7]杨承印.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5.
[8]袁振东,张锦.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J].化学教育,2012,(7):33.
[9]陈达. 2011年高考化学试卷(江苏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EB/OL].高考学习网,2011-11-18.endprint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首先要通过审题发现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后才能接收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题要求快和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序性和敏捷性,并培养学生从题目中提炼信息和按照所给信息“依葫芦画瓢”的能力[6]。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选学章节和课后阅读。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在学到灭火方法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去探索相关信息,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另外,教师在化学习题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并适当加入关于新信息试题处理方法相关知识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新高考试卷内容开始远离教材并且有越来越远的趋势,传统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基本失效。教师要极大地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尽最大努力设计和安排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远胜于单听教师讲授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积极开展课堂实验,实验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实验教学时千万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观摩,而是要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7]。
2.2 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含量很高,在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过去的一些虚拟的、人为设计的题目逐渐被一些工艺流程、合成路线、生产有用产品等题目所取代,那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试题更不会再在高考中出现。
近年的高考题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化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的题型,并且这类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的比重在逐渐加大。所以,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要注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把生活生产中的素材结合到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学生在接触有机化学之前较为常见的有机物就是酒,因此教师在进行醇类部分的教学时可以从酒的酿制入手。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酒瓶带入课堂,让学生认真阅读酒瓶上的标签所提供的原料。同时,教师可结合学生认知结构里已有的相关生物知识为学生介绍酒的酿制过程,即发酵法制取乙醇。但由于生物发酵法成本高、产率低,乙烯水合法逐步成为主要的乙醇生产方法,由此教师即可引入乙醇的相关性质和典型反应的教学。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酒后驾车的危险,为学生介绍酒驾检测仪的化学原理。目前交警普遍使用的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该物质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一般用硫酸酸化)下可以将乙醇氧化,生成的硫酸铬呈绿色,以此可鉴别司机是否喝酒。另外,还可结合甲醇的性质,指出近几年由于人们饮用了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成的假酒而中毒的事件,引出甲醇的性质以及甲醇的检验。教师可以整堂课围绕着酒来为学生介绍醇类的性质和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醇类性质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8],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在面对新信息题时的处理能力。
总之,新课改后的高考有机试题与《大纲》一致,重视基础、体现创新、难度适中,遵循了命题原则的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试题不仅考查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考查了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在教学方面建议各位一线教师依然要狠抓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思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渗透,不断穿插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化学知识的应用、化工生产流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化学适应性和考场应变能力[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赵河林,牛江丽. 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评价和得分情况分析[J].化学教育,2012,(9):85.
[3]张桂珍.从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谈有机化学专题复习[J].科学教育,2000,(1):38~41.
[4]李金海,曾兵芳. 2011年全国高考有机化学试题评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1):58~59.
[5]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龙威,孙秀民.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新课标卷命题特点及对教学策略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3):18~19.
[7]杨承印.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5.
[8]袁振东,张锦.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J].化学教育,2012,(7):33.
[9]陈达. 2011年高考化学试卷(江苏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EB/OL].高考学习网,2011-11-18.endprint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首先要通过审题发现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后才能接收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题要求快和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序性和敏捷性,并培养学生从题目中提炼信息和按照所给信息“依葫芦画瓢”的能力[6]。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选学章节和课后阅读。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在学到灭火方法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去探索相关信息,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另外,教师在化学习题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并适当加入关于新信息试题处理方法相关知识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新高考试卷内容开始远离教材并且有越来越远的趋势,传统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基本失效。教师要极大地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尽最大努力设计和安排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远胜于单听教师讲授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积极开展课堂实验,实验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实验教学时千万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观摩,而是要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7]。
2.2 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含量很高,在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过去的一些虚拟的、人为设计的题目逐渐被一些工艺流程、合成路线、生产有用产品等题目所取代,那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试题更不会再在高考中出现。
近年的高考题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化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的题型,并且这类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的比重在逐渐加大。所以,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要注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把生活生产中的素材结合到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学生在接触有机化学之前较为常见的有机物就是酒,因此教师在进行醇类部分的教学时可以从酒的酿制入手。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酒瓶带入课堂,让学生认真阅读酒瓶上的标签所提供的原料。同时,教师可结合学生认知结构里已有的相关生物知识为学生介绍酒的酿制过程,即发酵法制取乙醇。但由于生物发酵法成本高、产率低,乙烯水合法逐步成为主要的乙醇生产方法,由此教师即可引入乙醇的相关性质和典型反应的教学。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酒后驾车的危险,为学生介绍酒驾检测仪的化学原理。目前交警普遍使用的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该物质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一般用硫酸酸化)下可以将乙醇氧化,生成的硫酸铬呈绿色,以此可鉴别司机是否喝酒。另外,还可结合甲醇的性质,指出近几年由于人们饮用了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成的假酒而中毒的事件,引出甲醇的性质以及甲醇的检验。教师可以整堂课围绕着酒来为学生介绍醇类的性质和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醇类性质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8],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在面对新信息题时的处理能力。
总之,新课改后的高考有机试题与《大纲》一致,重视基础、体现创新、难度适中,遵循了命题原则的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试题不仅考查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考查了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在教学方面建议各位一线教师依然要狠抓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思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渗透,不断穿插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化学知识的应用、化工生产流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化学适应性和考场应变能力[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赵河林,牛江丽. 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评价和得分情况分析[J].化学教育,2012,(9):85.
[3]张桂珍.从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谈有机化学专题复习[J].科学教育,2000,(1):38~41.
[4]李金海,曾兵芳. 2011年全国高考有机化学试题评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1):58~59.
[5]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龙威,孙秀民.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新课标卷命题特点及对教学策略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3):18~19.
[7]杨承印.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5.
[8]袁振东,张锦.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J].化学教育,2012,(7):33.
[9]陈达. 2011年高考化学试卷(江苏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EB/OL].高考学习网,2011-1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