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长期以来,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世界金融危机阴霾的逐步淡化,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企业也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了人才短缺带来的巨大压力。人才问题带来的困扰将使服务外包企业对参与大型项目的承接缺乏信心和底气,因此,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专门成立了服务外包专业或在专业内设立金融服务外包方向,面向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培养人才,更多的高校正在进行相关专业设立的调研。纵观国内高校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情况,普遍存在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严重问题。如何服务于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摸清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人才需求现状,我们选择了100家金融服务外包(BPO)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这些企业多分布在发达的一线省市,集中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提供信贷管理类、产品营销类、客户服务类、运营保障类、财务管理类等5个大类53种岗位。现就企业对这些岗位的用人要求总结如下:
在我们调查的100家金融服务外包(BPO)企业的招聘岗位中,有学历要求的占65%,学历不限的占35%;在有学历要求的岗位中,要求专科及以上的占57%,其中要求在本科及以上的占19%。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招聘的学历层次要求,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岗位需要有专业技能的支持,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对学历要求总体来看还比较低,80%的岗位尚接受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才,原因一是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要求过高招不到足够的人,二是一些岗位对技能要求较低,通过企业的岗位培训即可胜任。
对于BPO企业的人才需求来说,专业方面一般是要求具有传统的金融行业专业要求,但是随着人才的复合化、多元化,更多的企业提出了专业能力不限,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各大高校在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时候,不仅要把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好,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具有沟通能力的人。见图1。
图1 BPO企业招聘岗位对专业的要求
从调查的100家BPO企业看,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主要是:(1)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自信心、挫折承受力、团队合作精神;(2)具有金融行业人力外包服务经验;(3)主动积极,谈判与协调能力强;(4)乐观向上,勤奋踏实,责任心强,能在压力下工作;(5)熟练操作OFFICE软件,熟悉各种金融软件及信息平台;(6)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7)吃苦耐劳,诚实守信;(8)有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无不良嗜好,无任何违法犯罪记录,银行个人征信无不良记录。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方面要专注于“人”的培养,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学会合作共事和懂得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以应对未来的职业需求。
BPO企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一般是想即招即用,招聘时多数岗位对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从调查的100家企业看,要求有工作经验至少1年的岗位占23%,两年及以上的占43%,无工作经验要求的占44%。由此可见,工作经验和上手能力成为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瓶颈之一。这就要求各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训、实习。
从调查的100家企业的招聘情况看,标明月薪4000元以下的岗位占21%,4000~10 000元以下占7%,10 000元以上的占6%;薪酬面议的占66%。总的来看,刚毕业的应届生月工资一般集中在4000元以下,4000元以上的大多数属于有工作经历而且能力较强的员工。
通过对全国100家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人才需求调查,结合全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为满足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在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引入多元化校企多方共同管理模式,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委员会由与学生培训、就业密切相关的校企合作单位、高校、金融机构、培训中心、人才服务公司等单位负责人或专家组成,共同负责学院发展规划、专业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学生招生、就业规划等重大问题,使学生培养与就业融为一体,保障学生入学就知道就业去向,毕业就能上岗。为保证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培养一体化,创新机构设置,设立学生工作部、教学工作部、事业发展部三个部门。其中,学生工作部负责招生、就业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部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及职业化技能培训;事业发展部负责实践平台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及职业化养成教育等。实践平台是金融服务外包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体现形式,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大学生科技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
大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市场需要、企业急盼的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中,职业化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灵魂(“职业化”是指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部分内容)。要实现培养目标,仅靠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和实训学习是不够的,还需不断整合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形成以校外企业实践、实习平台和校内综合实践创业平台为支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
一是整合校外资源,大力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创建校外企业实践、实习平台。通过该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场所,学习和实践企业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运作、业务流程及项目开发流程,体验感受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团队合作的要求,体验企业文化氛围。
二是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完善校内实践条件,形成校内综合实践创业平台。按照企业的真实环境和工作流程高标准打造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大学生科技园等实践平台,使之成为“生产性实训室”,并按照企业工作流程组织实训企业布局与实训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和实战操作,使学生了解各个环节以及操作流程,积累项目实战经验。
通过上述两个平台的建设,可以保障学生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模式,做到学生工作后能直接上岗,实现学生与社会、岗位的零距离。
要形成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从校内外、国内外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相关高校、培训机构选聘精英人才,组成一个既包括理论教师,又包括实践导师、创业导师和就业导师,既有专职教师,也有兼职教师的多元化的“导师池”。教师聘用后还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国内进修、企业兼职、境外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业务流程,实施“模块化教学”。学生学完专业理论课程后,可自由选择导师对其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有发展前景的相关项目,学生通过自我申请、导师推荐,可申请“学生创业基金”,优先入驻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实验园进行孵化培育。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可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就业和择业。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也要以开放办学思想为引领,兼容并蓄全球教育资源,实现服务外包人才国际化培养。通过金融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培养项目”,在师资培训、学生海外实习和留学深造等方面展开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国际通行的专业化训练,实现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与国际知名企业需求同步发展,形成毕业生“零距离、国际化”优质就业模式。
1.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讲师的互动培养。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需要具有足够实际社会工作经历的教师做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对企业讲师和校内教师进行培养深造。对于聘请的企业讲师,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通过理论知识深造,使其成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正式教师”;学校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可通过进入企业实践增加其实际操作技能,来满足培养学生的需要。教师进入企业将是培养教师的一个重要模式;同时,企业也需要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进入企业,换一个视角来审视企业,为企业指出问题,帮助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企业完善。最终使“校企合作”成为一个双赢的模式。
2.加强学生实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结束前,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大量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一方面解决了学生所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更早地接触到社会岗位对其非专业知识的需求,使其抓住在学校的学习机会;此外企业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践,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和新人试用成本,也是“校企合作”共赢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式。
3.做好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校企合作”并不是只针对学生和学校为前提的合作,以企业为先导的企业员工在职培训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一部分。通过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在职培训,使企业的员工素质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可以降低企业招聘高级员工所付出的额外努力。
“前校后厂”型的实验基地是指将学校的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不再单单是学生实验课的教室,在课余之外,将实验室像企业一样使用起来,学生就是员工,教师就是领导,指导学生工作,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提高学生学有所用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对工作岗位和其他知识需求更加了解,进而主动学习。同时,像企业一样运作实验基地,产生实际效益,使学校和社会接轨,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动向,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和潜在需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