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瑞荣
福建武夷山是道教圣地,随着两岸宗教交流的日益频繁,武夷山与台湾的道教文化交流也显得更加热络。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夷山道教协会会长、武夷山桃源洞道观主持、武夷山天上宫主持林青道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武夷山建成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窗口。
“远寻瑶草到仙家,冲破云间一片霞;道士不知兴废事,又来溪上种桃花。”这是宋代诗人詹复描写武夷山桃源洞道观的诗。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内,四面环山,碧翠清幽,平阔水面,鱼鸟翻跃,犹如人间仙境。春天时节,碧绿田畴,飞蝶翩翩,成片桃林,红雨翻飞,如云如霞,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桃源观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是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道前往隐居修炼。会稽女冠孔、叶、庄(后人称三皇元君)结伴赴武夷修炼,后结茅于桃源洞修炼,丹成飞升琼宇。宋代,桃源洞已开发成一方避世隐居的乐土,桃树成林。明朝,桃源观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扩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1936年,著名爱国华侨胡文虎偕同海军司令萨镇冰到桃源洞朝山游玩,见道观破烂不堪,当场捐赠500大洋作为重修资金,并一同题写“小桃源”匾额挂于山门上。文革期间,道观仅剩一座殿堂空壳。
1988年,毕业于中国道教学院的全真派道士林青进驻并主持桃源洞道观。他目睹仅剩一座用木板搭建的道观殿堂,并已经显得破烂不堪,而且景区还设有餐馆,鱼肉浑味熏染桃源洞的状况,四处奔波,开始与政府部门沟通,经过努力,最后让餐馆移出仙界,然后开始实施他重振桃源洞辉煌的雄心大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武夷山道教文化恢复得到有关方面重视。1990年,福建省宗教管理部门批准桃源观对外开放,并把桃源洞道观列为福建省重点宫观之一,1991年,林青组织住观道士,发动海内外善信集资对大殿进行整修,并用闽北珍贵的水杉雕刻了高达2.15米的三清道祖圣像,装置配备了红豆杉供桌、香炉等,并开展正常宗教活动。
1995年7月,桃源洞道观和武夷山景区筹集资金,请来能工巧匠,利用洞内的一块巨大岩石,雕刻了目前世间最大的老君像,并于1996年3月4日举行了开光大典。老君像高16米,宽11米,厚10米,造像逼真庄严,神态和蔼可亲,雕刻线条畅然,洒脱自在,超然物外。现武夷山已成为世界研究东方道教一大窗口。老君岩雕的落成,无疑起到了世界各国认识中国古文化的钥匙作用。
林青重振桃源道观的雄心伟略,获得了十方大德的鼎力支持,他主持重修了大殿及两旁的养生弘法楼、办公楼,并修复了斋堂、餐厅、居士楼,还对桃源洞全部道路、环境进行了绿化和美化,用珍贵的红豆杉雕刻三官和三皇元君神像,用金丝楠木雕刻了目前闽北道观中最大最漂亮的神龛。
艺术眼光独特的林青,要求观中所有的神像和神龛一律采用人工雕刻。他告诉记者,无论是佛像还是神像在庙中安奉讲的是灵气,现在许多庙宇的神像采用机械雕刻,佛像或神像线条显得死板并毫无灵气。为此他请来莆田寺的能工巧匠,花费了2300天,完成了现在观中所有神像的雕刻,雕工层次分明,线条细腻,神像栩栩如生,为桃源观增添了仙气。他说,至今桃源洞景观和道观的重建已经投资2400多万元,已重建了三清殿、讲经堂、藏经阁和祖师殿等,接下来,他还准备扩大重建规模,完善后期建设养生楼、仙茶室等,全部完工预计要投资6000多万元。他认为,桃源洞是一个风景绝佳,空气清新的世外桃源,他要让香客和游客来到桃源洞,在朝山进香的同时,有欣赏美景的空间,让人们在桃源洞受到仙气熏陶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
天上宫位于武夷山星村九曲溪九曲河畔星村黄花岭上,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据史料记载,天上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700年),至康熙四十八年大殿竣工,历时10年,是一座仿宫殿建筑,其建筑风格独具一格,也是一座古代建筑艺术精品。主轴分为大殿、后殿、左右廊、戏台、门楼、周围风火墙,大殿木雕精雕巧镂,采用圆雕、透雕、浮雕、空雕、嵌入雕等多种工艺,梁和棚块用真金五彩绘画妈祖故事和画栋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林青告诉记者,世界各地的妈祖宫庙都称“妈祖庙”、“天后宫”、“天妃宫”,唯独武夷山星村妈祖庙称“天上宫”。传说星村是九天上星辰化就,因此建在这里的妈祖庙,被认为是妈祖的天上行宫,所以称“天上宫”。
据载,星村自古就是武夷山最大的茶市,鼎盛时期曾开有72家茶行。因为古代武夷山陆路交通不便,茶商贩武夷岩茶都是顺九曲溪运经闽江入海。行船安全,须仰赖妈祖庇佑。为此,每年从八月中秋一直到九月初九妈祖升天纪念日,天上宫庙会人山人海,商人和民众安排踩街,恭迎妈祖游行赐福。随着时代变迁,历经300多年沧桑的天上宫大殿已经破落,观音殿倒塌,妈祖大殿也已破落不堪,部分倒塌仅剩几根柱子和棚块,虫蚁蛀蚀,呈现一派苍凉景象。
2001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天上宫交由武夷山道教协会管理,并由林青住持和重建宫庙。林青雄心勃勃地描绘了重振天上宫的蓝图。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先是完成了周围居民的搬迁工作,接着组织四方信众对天上宫进行全面保护和维修。同年11月由武夷山宗教局审核,批准作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
现在天上宫已经完成了大殿和门楼的维修,重建观音殿和两廊。新建的神龛用金丝楠木雕刻,高达6米的妈祖神像据说是全球妈祖宫庙中唯一一尊用千年含笑树雕刻。林青说,这是神缘点化,在闽北建瓯市房道范家风水山上发现了一颗倒掉的千年含笑神木,直径达1.6米,这棵神木长于唐代,妈祖是宋代人氏,而6米高的妈祖像却雕刻于清代,不能不说是奇迹。庙中还有一尊观音像,连同底座全部用珍贵的红豆杉木雕刻。林青说,如今宫内还保护了一副从地下挖出的清康熙四十八年石柱贴金对联:“行宫迹驻圣恩深,翰海波恬神德厚”,和一只康熙三十八年建宫时雕刻的石香炉,这只香炉在“文革”中流失在农民家中,维修大殿时由宫庙收回,如今都已成为镇宫之宝。
2003年,武夷山世界遗产二期保护工程启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妈祖文化遗产地,在政府和景区的帮助下,天上宫周围居民全部搬迁。接下来,还将重建讲经堂和藏经阁。林青认为,作为修道场所,要弘扬道教文化,因为道教宫庙是让所有有信仰的人灵魂和精神升华的地方。他反对一些佛道教场所成了商业化场所,宗教信仰场所一旦商业化,就会引发信仰危机。
随着由林青住持的桃源洞道观和天上宫修复,海内外信众前来朝山进香络绎不绝。有俄罗斯、法国、德国及东南亚和台港澳地区信众,其中每年接待台湾道教宫观团体四五十批,散客约有七八百人次。台湾有多所宫庙从桃源洞道观分炉供奉,如:高雄三清宫、无极龙凤宫和基隆信义堂等,每年不仅组团前来朝拜祖庭,而且还把庙中供奉的老君神像和三清祖师神像送到桃源洞道观接香火。现在桃源洞道观已成为海内外道教信众朝拜的场所和一块心灵净土。随着台湾前往桃源洞道观和天上宫朝山进香的信众不断增多,使之成了武夷山与台湾交流的新亮点。台北木栅石碇五路财神庙住持、中华净明忠孝道教教会理事长许昭男每年都会组团到桃源观和天上宫进香朝拜,回去时还要从天上宫请一尊财神像回台供奉。
为进一步加强武夷山道教宫观与台湾的交流交往,林青于2010年10月参加福建省道教考察团赴台考察,拜访了台湾所有的道教宫观,还到高雄和台南道教宫观进行了有益的交流。从这20多年来与台湾同行的交流中,台湾同胞前来主要是认祖归宗和进行科仪等的探讨和交流。
在交流中,林青看到了台湾道教信仰的兴盛,他说,连基隆市张隆通还建了家庙,并兼任道教宫观的住持。在与台湾同行的交流中,林青亲自听到了包括台湾南部的道教信众的心声。他说,两岸道教同祖同根,具有割不断的神缘,不应分裂,应该和平统一。为此,在他访问台湾时,所到之处不仅受到了热情接待,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还特意为武夷山天上宫题了:“天上琼苑”四个字,以表达对武夷山天上宫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