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2014-10-16 23:05蒋益英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改革

蒋益英

摘 要:本文对机械制图教学中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提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手段及实施条件。希望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 立体化教学模式 改革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对技术型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技校作为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应适应这种形势,努力培养出合格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课,不仅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素质。然而,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一部分很抽象,要求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另一部分则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的学生,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同时,他们也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大,而教学难度也不言而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借助模型、挂图,通过教师板书,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效率低、信息量小,而且过程枯燥,逻辑性强,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至于真正能完成制图课的学习目标,具有一定识读图样能力的学生不多。如今,如何使大多数学生完成制图学习目标,是每个制图老师面临的严峻任务。因此,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对立体化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什么是立体化教学

立体化教学是指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是综合的、多样的、全方位的,整个教学过程给人一种“立体感”。而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可以表现为:第一,教学内容上,以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为主导,以AutoCAD技能鉴定为落脚点组织安排教学,根据教学与生产实际需要整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知识,以形成多维的、立体的教学内容。第二,教学手段上,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走出去,引进来”。具体表现为:某一阶段,某一项目目标。以完成该目标为中心,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采用,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引导、启发”作用,把原本单一、静态的教学模式动态化、立体化。

二、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探索

机械制图教学中,立体化教学体现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1.教学内容立体化

(1)教材的调整。由于要将AutoCAD融入制图教学中,使之服务于制图学习,传统教材明显满足不了这种要求,故应选择整合这两块内容的书籍为教材。

(2)简化或删除机械制图中过于理论性、实用性不强的知识点。机械制图中有些内容过深、过于理论化,如点、线、面的投影及立体表面取点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较难掌握,而且在读、画零件图时基本不用,故可略去不讲;又如立体表面交线(截交线及相贯线)的内容,是机械制图教材中的难点,而在实际绘图中碰到这类线时,一般采用近似画法或用过渡线来替代,故在讲解时,可简化这部分内容。如截交线部分:只介绍平面体和圆柱体相交时的截交线画法,对于圆锥体的截交线,可作简介或删去不讲。而相贯线部分的内容,只需讲解不同直径两圆柱相交而成的相贯线的简化画法,及四种特殊情况下的相贯线画法(投影特点),略去圆柱与圆锥相交的而成的相贯线画法不讲,这样有利于提高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3)适时加入AutoCAD,将两种制图内容有机融合,学会两条腿走路。学完平面图形绘制,学生已学会规范作图后,可加入AutoCAD内容,逐步让学生掌握CAD二维操作技术,包括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会画各类平面图形),图层、图幅、图框、标题栏、明细表的编辑及制作等知识点,这样不仅对制图学习有促进、补充、强化作用,也在为CAD考证做准备;机械制图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挂图、实物模型,目的是为了增加基本体、组合体的感性认识,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无论是挂图还是模型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利用AutoCAD的三维建模,随时为学生提供与平面图形对应的立体形状,对他们的制图学习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4)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课堂里的45分钟,也可以将这45分钟放入车间。初学制图时,可将学生带入车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甚至带入工厂,参观工人的机械加工过程,了解图样作为工程语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了解机械制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认清学习制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立体化

传统教学模式是“粉笔+黑板+课本+挂图+木模”的平面教学手段和“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立体化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层面的、多维的、互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立体化教学手段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扩充电子教案、并制作CAI课件,在课件中加入声音、视频、flash动画及图片等各种有益信息,使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生动且富有趣味性,从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营造立体化、交互式的教学情境。当然,教案、课件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考虑到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接受程度,对于教学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还是建议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结合电子教案等教学工具,放慢速度,突出重点。

(2)采用分组讨论形式。学完一个阶段的理论学习任务后,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消化和吸收。以组为单位,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设置完成任务时间。任务布置时充分考虑各组学生的掌握程度及自身特点,分层次制定目标及任务,让每个人感到有事做、且能做好事。学生是任务执行的主体,老师是帮助者、推动者、指导者、服务者。完成任务后予以适当的奖励,强化完成任务的积极性。endprint

(3)利用CAD三维建模技术。学习基本体及组合体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同步学习CAD建模方法和技术,教室课堂和机房课堂同步进行,这种多方位的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使用绘图室。充分利用绘图教室,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习惯、一定的绘图技能、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绘图教室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一个学习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强化学习目标,进而提升学习素养。

总之,教学手段及方法为教学目的服务,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打破了单一、枯燥、乏味的上课模式,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学习的被动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和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在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有什么含意呢?一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要求教师负指导的责任,而要求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帮助他学习,是服务者。二是要能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面对不同的40多个学生,在学习上希望得到的帮助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以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观点看待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都有其特点的,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地提供帮助。三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之不断地进步。由此对成绩的评价体系也作相应的调整,不以一次考试分数作为其学科成绩,应该还包括平时作业情况、上课情况、及相对他自己的进步情况等。

2.对学校的要求

学校应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才能使立体化教学顺利进行。具体到机械制图课程,学校须提供以下资源。

(1)整合机械制图及AutoCAD两个知识模块的教材及完整的、配套的挂图、教学模型、CAI课件、相应的习题册。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机械制图绘图室,配套的绘图桌椅、绘图工具和测量工具。

(4)计算机机房。

由于学校是以机电类为主要专业,因此齐全的教学资源也应该包括绘图教室及专门的计算机机房,更不用说配套的教学模型了。并应对这些资源实施有效管理。

3.教学计划及教学时间

由于机械制图是专业基础课,影响着车工、钳工及电工等专业课的学习,对三年制技校学生来说,应在第一学年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课程教学最好安排为2学期,每周8学时。第一学期为6节理论课+2节CAD上机课,第二学期为4节理论课+4节CAD上机课。

4.教学成果检验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应建立制图员考证制度。三年制学生参加“制图员”中级考试,五年制学生应参加“制图员”高级考试,有了考证的压力,学生才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更主动地学习。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执行过程是探索与完善的过程,必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代表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为它代表着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更先进的表达能力,能使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灵活。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实现机械制图的立体化教学,使学生想学、爱学,并能学好机械制图,为其自身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娜.《机械制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学咨询导报,2007(2).

(作者单位:临安市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改革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论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改革之路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