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君君
提到美术,大家自然会想到“副科”这个概念,因为美术不是考试科目,对于高中生来说,这门功课就是“副科中的副科”,这当然是不正确的理解,美术和我们的生活以及思维、意识、价值观都有诸多联系,甚至是密不可分的关联,怎么能说是“副科”呢?为了纠正对美术课的一些不正确认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并从美术课中获得更多精神营养。
一、正确解读教材文本,播种美术之花
美术教材大多都是美术技法介绍,这也让很多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些比较难以掌握的美术技法,更是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解读教材并很好地运用教材,只是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美术技法,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美学美育因素做更多挖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教材的美感,对美学观点生发某些感悟,这势必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触动。如果教材中的美感动力足够,完全可以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让学生自然地接受美术课程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感触和启迪。
在学习《光与色的世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我在教学之始设计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前导。因为班级女生穿着都比较有特色,我随便找了一位女生作为模特,让她站起来之后,我对大家说:“同学们请看这位美丽的女生,上身穿着蓝色外套,下身穿着青色裤子,蓝色和青色都属于冷色。这样就搭配得很好,在清凉的夏天会给人以清新亮丽的感觉。美感从色彩搭配中自然显现出来,这就是美术的魅力。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光与色的世界》同样要涉及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其中的奥秘,给自己创造更多的美。”就这样一段开场白,不仅把这位女生说得喜形于色,其他学生也充满了渴望。其实,这不是教师的大忽悠,美术的美感的确无处不在。正像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育美术之花
传统美术课大多是教师先讲相关美术理论和技法,然后做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相关绘画技巧,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学术研究的味道。高中美术不能和美术学院相比,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同,教法自然也要不同,把美术课搞得严肃有余活泼不够,学生会感觉很压抑,自然就会排斥这门课。因此,教师在教法上要进行大胆改革,不能总是围绕美术绘画技巧方面做文章。要创造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激活学生的认知系统,让学生在美术课中获得美育熏陶。特别是认知观念的改造方面,要增加更多美学激发点。
在教授《不同的歌声》时,我知道学生大都喜欢听歌,于是专门选取了一些动听的民歌,然后配以丰富多彩的画面。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美术活动。先按照区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看课件播放的画面。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通过集体研究,找两位代表。一个代表负责介绍这个民族的文化,一个代表负责介绍这个民族的美术绘画艺术。为了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感知,我还专门通过截屏的方式,将几个不同民族服饰的画面进行拼接,让学生仔细观看研究。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大家都专心研究起来。课堂内虽然欢声笑语,但学习气氛很浓,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检验的时候,有的学生说得并不顺畅,也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但学习效果却是相当的好。由此可见,教师未必要做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讲授,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也能够掌握更多美学知识,而且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相关学习活动。这种主动感知的学习不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吗?
三、形成美学教育体系,收获美术之花
美术课堂教学并没有太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当调度,不仅可以对教材进行删减,还可以对课型课例进行针对性取舍,这也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自由。在实施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自由度,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更多修正和创新。要通过有效改革形成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新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美术课不再尴尬。
在学习《人间生活》时,我通过播放课件抓住学生的眼球。首先是播放《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个影视片段,学生一下就会被深深吸引。我针对影片画面提出几个问题:影片展示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人物穿戴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你对这个朝代的社会形态有什么认知?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开始热烈讨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我又展示不同朝代的美术作品并做同步讲述,学生已经完全被吸引到画面中了。
美术就是一朵花,教师就是这花的培育者,把这朵花移植到学生的心里并适时浇灌抚育,她就会开得异常惊艳,如果遭遇水土不服,那也不是学生的错,说明我们教师用心不够。美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美术多接地气,学生自然会接受的。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